大明寒门录: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明寒门录》 110-120(第3/14页)



    箭杆生意才要瞒着人,谈远让人把消息早早放出去,自己干活的时候也多跟人说。

    直到他终于不用干活了,每天白天干活,下午处理政务,晚上看书的日子又费脑子又费体力!

    还是商量怎么带货赚钱轻松。他带货的那五件都在基础销量上多卖出了很多,陆陆续续结钱给他,不是,结给大余县县衙!

    丝绸多卖了2万匹,一匹分他三钱银子,他得6000两!

    茶叶多卖了5万斤,一斤分他10文,他得500两!

    折扇多卖了1万把,一把分他20文,他得200两!

    果脯多卖了3千斤,一斤分他30文,他得90两!

    铁锅多卖了4千个,一个分他5钱银子,他得2000两!

    一共是8790两,近万两银子,还是带货赚钱,可惜长久不了!还是经营梅南古道的生意更靠谱,这生意已经存在至少几百年了!

    不管怎么样,谈远终于赚到钱了,有钱了!他安排这些钱:一半,还给他们两个。一半,拿去供应县学等,给士兵发补贴,给衙役发工食银给工人发工钱。

    谈远叫人在珍音正好外面打了个告示栏,把带货成绩贴在了里面,还限制了要他带货的种类,一定得和他的文人气质匹配!

    如此成绩,自然又吸引了许多商户,谈远又选了五个货带,分别是:医书,绿茶,蔗糖,棉布,纸张。

    赚了钱,再选货带,谈远干得很起劲,一点也不嫌费脑子。不过选好以后,又累了。

    他就抽出点时间歇歇,看看朋友们的信,明天再去组织洪灾演习。

    谈远没想到,皇上竟然给他派了五十个各行业的工匠!虽然工钱得他付,但这样生产的箭杆肯定良品率高得多,有口碑的生意才能长久。

    更没想到,京城里的人都知道他的事都是一片赞美之声。谈远越看信越舒服,晚上差点没睡着。

    谈远的睡眠一向很好,没耽误第二天的事。

    工人们就在刚刚干完的工程上领钱,个个喜笑颜开。

    谈远道:“这是我特意为你们换的银子,以后交税便宜少吃亏,好不好?”

    “好!青天大老爷。”

    谈远道:“今天你们回去,乡里乡亲的到处说一说,明天县里要组织洪灾演习。县里的弄完村里的弄,我不是神仙,大伙儿也别太放心了,心还是要提起来!”

    百姓们哪管这个,都说:“我看啊,谈老爷就是神仙!不是神仙,怎么会把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放在心上呢?”

    “是啊,我们是前世积了什么德,今世碰上谈老爷这个青天大老爷!”

    “还给我们银子,往常铜板换银子,每回都是我们吃亏,又沉手!谈老爷真好啊!”

    “还有那几个作孽的都砍了头,欺男霸女的也吊死了!现在还有银子拿,日子从来没这么好过!”

    “银子,我还没拿过银子呢!你们看,银子!”

    谈远无奈,又强调一遍,“明天就要开始洪水演习,你们要到县衙去,听命令,知道吗?”

    “知道啦!怎么会有好的官儿!”

    “听说这样好的官,只能在一个地方待三年!我舍不得咱们谈老爷,这么好的人!”

    “所以咱们都得听话,谈老爷不会害我们,他叫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是啊!我听说福建那边出过一个好官,也是青天大老爷,走的时候有万民伞呢!咱们老爷也得有!”

    “当然!现在还是得听话,到时候可别家里有事不来,让小老爷生气!”

    谈远站在发钱的人旁边,听到了很多议论,他的嘴角一直没下去。而且他们排队时有很多话说,排完了也不走,就围着他奉承。

    谈远因为天天跟当地人一起干活,已经能听懂一点当地方言了,这些人都知道,她们也更会用方言夸人,就大声地夸谈远。

    谈远都没法谦虚,不然这帮人说得更夸张。不过奉承真是人人都喜欢的,他听得好开心,他感觉他们都感受到了他的好,他的努力都值得!

    谈远笑得开心,忽然想到了他娘。他娘金妮儿自他十二岁成为秀才之后就天天被奉承吧,这每天得多开心!怪不得不显老,还像他刚穿来把几年一样!

    监督着发完工钱,谈远已经沐浴在夸奖声中很久了,真是飘飘欲仙,一路走回县衙还感觉脚下是飘的。

    不行,太飘了!

    虽然谈远很开心,但他知道这些人是夸张了,起码达不到他自己的标准。现在大余县只是能吃饱,教育还是不兴,县学以外私塾很少。

    哪怕是古代,只追求吃饱也不行,一定要搞教育,有教育地方才有未来。

    谈远打算抽空去县学看看。

    之前发大水,县学也得了红薯种,他们很配合他,晚拿了,于是拿得多,他对县学的人印象还不错。

    第113章 谈安被仙人跳了? 庸人才不遭人妒……

    大余县的教育资源真的很差, 差得谈远一脸无奈。县学只有两位老师,一个姓马, 一个姓包,刚好是两大家族一人一个。

    不过马家的位置重要些,马家的马秀才屡试不第占着训导的编制,一直是他教学。包家的人是助教,常换的,没编制。

    县学总共才十二个小学生,县里都这样, 那些村里更不用说了。谈远觉得自己一定要把这里的教育搞起来再走,留一点希望的种子。

    于是他威风地带着一帮衙役去了县学,马训导终止教授, 出来迎接, 包助教也行礼。

    谈远点点头,“你们照常做事, 我四处看看。”

    其实县学一眼就能看完, 一个大土房子(教室)配一个小土房子(厨房)。

    谈远看完, 就站在门口把众学生看了一遍。虽然赈灾粥停了,但之前学生们可都吃到过, 都认得谈县令,不过碍于先生威严, 只敢偷偷看他。

    马训导在上课, 谈远把包助教找来:“他们分别姓什么?比如几个姓马的?”

    包助教原本还咕咕哝哝不知道怎么答, 一听说几个姓马的就警觉起来,不情愿地道:“6个姓马的,2个姓包。2个姓陈,1个姓闪, 1个姓姜。”

    谈远忍不住笑了,“我刚才看了一眼,其中有一个一脸聪明相,眼睛很有神,有些招风耳的,叫什么?”

    包助教一听就知道是谁:“谈老爷,他叫陈闪,可调皮了。”

    这个陈闪长得真的很难得,谈远觉得自己这个伪神童小时候都没那么聪明外露。陈闪放现代,是一眼理科人才的那种长相。放古代,谈远觉得他也会是大余县的第一个举人,但资源得给够。

    更有趣的是,陈闪长得和龚大哥一点也不像,他却看到陈闪就能想到龚大哥。

    “是个人才,本官不是发了钱供应你们教学饮食?不要亏待了这些小学生,吃饱了才有心思读书!”

    “是是是!”包助教迭声道。

    “他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