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明寒门录》 100-110(第10/14页)
。”
老姐妹们忙安慰她,说她有福气,以后还有福享,说现在就是感觉日子好过。
“是啊,现在没有老鼠害人了!那帮狗东西!”小姐妹们道。
姜阿磨道:“谈老爷的好处还不止呢!你们知道吗?谈老爷想帮我们建房子,我前几天都看到有人在那里比比划划的。”
“帮建房子,怎么建?”姐妹们都热络起来。她们个个住窝棚,想念从前的茅草土屋。
姜阿磨也只是听别人说了几句,但嘴上不服输:“怎么建?肯定是给银子喽,县衙也出钱,不然只出一张嘴啊!再过两三年,你们就有福了,都住上房子了。”
“两三年?这么快?”小姐妹们道。
“县衙出钱?不能吧,我听说包家家主被抓了,他给银子咱们谈老爷还不要吧?这样哪有钱。”老姐妹们疑惑。
姜阿磨瞪人:“我会骗你们!就是这样喽!我还听说城南那个道要建什么旅店,要人呢!就是不要老人家。”
“女人也要?”小姐妹们问。
“女人?女人能做饭。你少要点钱人家不就要你了。”姜阿磨道。
一屋子的人们越说越热情,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但姜阿墨的孙女却说,“我喜欢明年再也不发洪水了。”
“你当洪水年年有啊!咱们有了这样好的老爷,明年一定没有洪水。”姜阿磨笃定道。
好老爷谈远这时正在与马雄见面。因为马雄很幸运,刚好是马家中标了。
谈远绝不想马雄给他一个古代版豆腐渣工程,所以特意叫他来警告他,若马雄敢偷工减料,他就让马家家主也到牢里去和包家家主作伴。
马雄其实早就被谈远折服了,他做好了打算,哪怕亏本也不能恶了谈县令的心。
所以谈远发现马雄咋这么好说服呢?身段软得他都不适应了。但还是把该说的说了,就让马雄去建旅店了,3月内完工。
时间很赶,马雄因此亲自去盯。也因此得多招人,于是在县令夫人的劝说下,他找了不少工价更便宜的女工。
旅店区其实应该叫梅南古道大庾县服务区,这里其实不止有旅店,还配套了小食摊,公厕,治安所甚至还有医馆。
是的,医馆只有高月娘和她师傅两个人。
当然,最多的还是旅店,有位置最好的一家高级旅店,还有围绕着高级旅店的许多低级旅店,然后是普通旅店。
其中有一个普通旅店恰好位置比较好,于是他被命名为了子传客栈,这就是谈远给龚子传的回报。
而龚子传知道了这事才趁势告诉妻子,宋珍音气得又拿起了棍子。不会她最后也送了一百两过来,于是那家高级旅店就被叫做珍音正店。
在过往旅人的注视着中,只花了三月时间,旅店区就落成了,然后就是开业大酬宾,务必要把其他线路的商队都吸引过来。
其实,商队喜欢固定走某条线,不轻易变动。于是谈远附加了两条,终于把商队吸引过来了。
这两条就是打土匪和免过境税!
被开业大酬宾吸引过来的商队还发现了一件事:这里的米饭更便宜!
当然,这也是引客手段之一,不过更是因为大庾县的大米市场已经饱和,米价降得比灾前还低!
谈远就不信靠这些还盘不活梅南古道大庾段,他“微服私访”在各个旅店里听客人意见,这些人是他的招牌和财神爷。
来来往往的商队很多,拉动了大庾县的经济,可谈远还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第108章 更名大余县 新衙役砍旧衙役
常走这条商道的, 爱管大庾县叫大余县。第一次走这条道的,也爱在旅店抱怨大庾县这个县名。
在旅店又有便宜米饭又有共同的抱怨, 他们很是和谐,冲突都少了。
他们只是随口抱怨,也没想改变什么。但谈远却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他当时也觉得“庾”字生僻,来了这里都不能第一时间代入!
他最开始还觉得他是永宁县的,没觉得自己是大庾县县令,就是因为这个庾字实在太别扭了。
商人大多没文化,他们大概就更难受了。只是因为县令在他们眼里太高大上了, 之前又没人管,不然早向他反映了!
可给一个县改名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都很麻烦,涉及各种文书。所以如果他搞错了, 就是吃力不讨好了!
对了, 还有大庾县百姓,也要考虑他们对大庾县的感情, 他们想不想换名呢?
于是谈远先让闪红米叫那些旅店主统计来往客商对于换掉“庾”字的意见。又趁老弱妇孺还在县衙喝赈灾粥的早上, 把改名想法提了出来, 双管齐下。
“改成余字?余?年年有余!”
“是啊,年年有余!”
“庾?什么庾, 我们这里是大庾县?”
“这里不是大余县吗?一直是大余县啊!”
谈远耐心地听着她们的议论,得出结论:老弱妇孺都比较愿意改名。
谈远很开心, 道:“光你们愿意不行, 今天回去和你们家人说说, 有不愿改的也提出来!”
这种事急不得,得统一意见,这样之后他的辛苦才值得。
大庾县百姓对改名有些热情,她们都想让新县令满意, 但也有不愿改或者无所谓的。
这一天,谈远没微服去旅店区,陈典史和闪红米也没去。没有管事的,只有两个衙役配四个白役在这里巡逻管治安。
不对,高月娘在!她若想管也可以管。只是高月娘一心学医,这些人一时也想不到。
其中三个就在子传客栈休息吃饭,一边吃一边讨论上官,他们是一队,一个衙役和两个白役。
当上衙役对这个衙役来说也是遇到大机遇了,他是很感激新县令的,但他认为完全没必要搞这么大阵仗改名。
“反正谈老爷是县令,大笔一挥,就定下了是大余县这个余,谁能怎么样呢?”衙役道。
“大哥,我倒觉得这样有商有量的好,这才像我们老爷的作派,而且有热闹看。”这是支持改名的衙役。
反对改名的衙役道:“我家祖辈都是大庾人,突然一下子改了,也不是不行,就是心很慌。”
两人都笑他:“慌就多吃饭,要没有这样好县令老爷,你现在能吃饱?早成饿鬼了。”
这人当然知道谈远的好,嘟囔了一句,“也不止我不愿意,那些老爷们都不愿意呢。”
“你说什么?”
“啊,没什么。”
三人说到吃饭,都想到了之前有多惨,米价高到天上去!他们都吃不起,还要求着那些能人卖米。现在好了,米价比原先还低,能人都吃了亏,他们这样只想吃饱穿暖的都得了好处!
吃过饭,支持改名的那个白役道:“也是大哥你运道好,被闪老爷看上了,我们晚你一步就没这福气了。”
衙役笑道:“哈哈,我只是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