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90-100(第6/16页)

一旦在城中爆发,后果不堪设想。但看着那些在雨中瑟瑟发抖的孩童,她咬了咬牙:“让他们在城外淋雨等死吗?去通知周瑜和诸葛亮,立刻到县衙议事。另外,派人去请城中几位大户家主,就说本官有要事相商。”

    沉重的城门在绞盘的转动下缓缓打开,发出沉闷的吱呀声。灾民们木然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姜戈走下城楼,站在城门洞内,雨水顺着蓑衣滴落在她脚边,在青石板上汇成小小的水洼。

    “各位乡亲,本官乃松阳县令姜戈。”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天灾无情,人有情。既然来到松阳县,本官必当尽力安置。”

    灾民中一位白发老者颤巍巍地跪下,膝盖陷入泥水中:“青天大老爷救命啊!我们村里三十多户人家,一场大水冲得什么都没了老朽的儿子为了救邻居家的小孩,被被洪水卷走了”老人说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姜戈连忙上前扶起老者,触手却是一片滚烫。“老人家,您发烧了?”

    老者摇摇头,还想说什么,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带血的痰吐在了泥地上。姜戈心头一紧,转头对身后的魏忠贤道:“立刻去请郎中来县衙。另外,派人去把城西那座废弃的军营收拾出来,作为临时安置之所。”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补充道:“记得在军营四周撒上石灰,进出的人都要用醋熏衣。还有,让厨房多烧些姜汤。”

    这是要暂时将灾民与县城百姓隔离开来。魏忠贤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似乎是没想到姜县令会如此妥帖,但他很快收敛神色,领命而去。

    灾民们被引导着向城内移动,姜戈注意到街道上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枯枝败叶和各种杂物。她蹲下身,用手指探了探排水沟,发现水流几乎停滞。这可不是好兆头,若排水不畅,积水将成为疫病的温床。

    回到县衙,周瑜和诸葛亮已经等候多时。见姜戈进门,两人立刻迎上来:“大人,灾民安置之事”

    “已经安排去废弃军营暂住。”姜戈脱下蓑衣挂好,湿透的官服贴在身上,冰凉刺骨。“现在最紧要的是粮食和医药。公瑾,县仓还有多少存粮?”

    周瑜翻开随身携带的账册,纸张因为潮湿而微微发皱:“回大人,新收上来的税粮加上要上缴州府的,现存谷米约一千二百石,豆类三百石,盐五十石。若是按每人每日半斤米计算”

    姜戈心算了一下,眉头皱得更紧:“先开仓设粥棚,每日两顿稀粥,务必让灾民不饿肚子。另外,派人去城中药铺,征集治疗风寒、腹泻的药材。记住,所有接触过灾民的衙役,回来后都要用醋水洗手更衣。”

    周瑜犹豫道:“大人,开仓放粮需上报州府批准上次请求剿匪的公文刚送去,估摸着现在已经到了京城。这次动作比上次还大,又不清楚这些流民的底细”

    “事急从权。”姜戈打断他,手指在案几上敲了敲,“现在救人要紧,事后我自会上书说明。”她顿了顿,指着窗外积水严重的街道:“这场雨若再下几日,积水不退,必生疫疠。到时候就不是几百灾民的问题,而是全城百姓的性命攸关。”

    周瑜神色一凛,连忙点头:“我翻阅县志得知,县城排水系统自前朝修建后,已有二十余年未曾大修。之前就有商户联名上书请求修缮,但因经费不足一直搁置。”

    正说着,城中几位大户的家主陆续到来。钱庄掌柜钱万三捻着胡须,布庄老板赵德全搓着手指上的玉扳指,粮行东家孙富贵则不住地用帕子擦着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姜戈将灾情简要说明后,开门见山道:“诸位都是松阳有头有脸的人物,如今灾民涌入,本官希望各位能伸出援手,捐些粮食衣物。”

    钱万三眼珠转了转:“大人,不是我等不愿相助,只是这灾民一来就是数百,若长此以往,只怕”

    “钱掌柜放心。”姜戈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在案几上铺开,“本官打算组织灾民修缮县城排水系统,以工代赈。诸位请看,这是县城排水规划图。工程完成后,不仅解决灾民生计,更能一劳永逸解决城内积水问题。”

    赵德全眼睛一亮,指着图上一条红线:“大人,这正好经过我布庄门前那条街!现在正值雨季,积水漫进店铺,损失了上百匹上好绸缎。若真能修好,我愿捐布百匹!”

    其他家主见有人带头,也纷纷表态支持。姜戈拱手致谢,暗地里松了口气。这些乡绅最是精明,若只说赈灾,他们必定推三阻四。但将灾民安置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挂钩,事情就好办多了。

    议事结束已是午后,姜戈顾不上吃饭,径直前往临时安置灾民的废弃军营。路上,她特意绕道粥棚查看。几口大铁锅架在临时搭建的草棚下,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锅中的稀粥咕嘟咕嘟冒着泡。灾民们排着队,虽然面黄肌瘦,但秩序井然。几个衙役在维持秩序,不时帮老人和孩子端粥。

    军营内,李郎中正在为那位发烧的老者诊治。见姜戈进来,李郎中起身行礼:“大人,这位老丈是受了风寒,加上劳累过度,所幸并非疫病。下官已经开了药方,静养几日便好。”

    姜戈点点头:“有劳李郎中了。”她环顾四周,这座废弃军营虽然破败,但房屋结构还算完好。魏忠贤已经按照她的吩咐,在四周撒上了石灰,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醋味。几个妇人正在熬药,药香混合着姜汤的气味,冲淡了军营原本的霉味。

    “这里地势低洼,排水比城里还差。”姜戈指着院子里几乎成池塘的积水说道。

    周瑜跟在一旁,美人愁眉:“姜县令,若要修缮排水系统,需先绘制详细图纸,计算工料,招募工匠”

    “不必另绘图纸。”姜戈眼中闪过一道光,从怀中取出一卷洁白的图纸,“这是我早就准备好的改良方案。不需要大动干戈,只需按原样疏通加固,再在关键处增设几条支渠

    即可。”

    周瑜惊讶地接过图纸,只见上面线条工整,标注详尽,连每段沟渠的深浅宽窄都写得清清楚楚。“大人竟连这个都准备好了?这图纸质地如此特殊,可是”

    剩下的话不用说明白,二人也知道。

    姜戈笑而不答。这是她从系统商城买的的工程绘图纸,当然与这个时代的粗糙麻纸不同。她蹲下身,用手指在地上画了几道线:“主渠从这里开始,沿东西走向贯穿全城,支渠南北分布咦?”

    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怯生生地靠近,脏兮兮的小手揪着破烂的衣角:“大人,我爹是石匠,会砌沟渠他病了,但他说等他好了,愿意干活报答大人”

    姜戈温和地问道:“你爹在哪?”

    男孩指向角落里一个正在咳嗽的中年男子。姜戈走过去,发现男子虽然面色苍白,但双手粗大有力,指节突出,手掌上布满老茧,确是工匠模样。

    “这位大哥,可曾参与过排水工程?”姜戈蹲下身平视着男子。

    男子勉强起身行礼,声音嘶哑:“回大人,小人在家乡修过水渠懂得些砌石的活计”

    “好!”姜戈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你病好些,本官有事请教。工钱按市价给付,绝不亏待。”

    接下来的几日,姜戈几乎脚不沾地。白天巡视粥棚和排水沟渠,亲自监督工人清理堵塞的沟道;晚上则挑灯研究工程图纸至深夜,计算所需材料和人工,在她的调度下,灾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