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60-70(第7/17页)

见未央宫阶前的血,看见卫子夫散落的长发,看见小刘据——那个严寒酷暑都会背书的孩子,孤独地倒在农舍的草席上。

    “霍将军?”郑和递来一盏热茶,氤氲的雾气模糊了纸上的字迹,“茶凉了,就不好喝了。”

    霍去病抬眼,发现郑和的袖口沾着墨渍,显然誊抄这些时亦是心神不宁。他突然明白了对方选择悄悄相告的用意——五胡乱华是天下人的悲歌,而他们的结局,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微不足道的血花。

    没有多少人在乎。

    “多谢。”霍去病将纸笺塞进怀里,看向乖乖牵着他的手的小刘据,嘴角勾起一抹决然的笑:“但霍去病,从来不信命。”

    阳光忽然大盛,将他的铠甲照得发亮。小刘据似有所感,抬头冲他一笑,笑得像长安城最明媚的春光。

    “表兄,我们一起走罢。”

    小刘据已经等不及要跟着诸葛亮去玩耍啦,不用背书,还有玩伴一起。

    幸福^_^

    霍去病回牵着小刘据胖胖的手,“嗯,我们一起。”

    两双手紧紧牵着,仿佛不会分离。

    姜戈看着两人手牵手渐渐走远,忍不住和郑和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这一幕有点伤感。”

    还伤感?

    旁边的隗顺已经泪流满面了,隗顺粗糙的手指死死攥着那张薄薄的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个平日里总是挺直腰板的衙役,此刻佝偻着背,像是突然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泪水无声地划过他黝黑的脸庞,在下巴处汇聚成珠,啪一声砸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廿九"那几个刺目的字上。

    郑和今天点了三个炸弹,响了一个,哑了一个,剩下一个变成了□□。

    隗顺哭泣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只是眼眶红了,默默流泪,他在为了岳飞而流泪。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廿九”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念出这个日子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那一日的风雪,他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临安的冬天很少下那么大的雪,可偏偏在那一天,寒风卷着鹅毛般的雪片,将整座城池裹得一片惨白。他趁着夜色潜入大理寺,背起岳飞的遗体时,将军的铁甲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冰冷刺骨,却又仿佛残留着最后一丝温度。

    他记得自己跪在雪地里,用冻僵的手指一点一点刨开冻土,将岳飞的遗体掩埋。他记得他埋葬岳将军时甚至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

    而现在,这张纸上轻描淡写地写着——

    “二十年后平反。”

    二十年。

    整整二十年,岳将军的冤屈才得以洗刷

    为什么洗清冤屈要用那么久的时间?

    为什么好人不能长命?

    为什么圣上会被奸臣所蒙蔽?

    这个小小的衙役头一次在心里发出了一个疑问,人人都说皇帝是天生的圣人,他掌控着天下,拥有着一切,可是为什么他连是非黑白都分不清?

    明明…明明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啊。

    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岳飞的冤屈,临安的茶楼酒肆至今不敢用"秦"字作招牌,田间地头的老农至今仍在家中供奉岳爷爷的牌位——可偏偏坐在金銮殿上的那个人,却听

    1

    不见这些声音。

    秦桧的跪像在岳飞死后三百多年才铸成,可是那个时候岳将军的魂灵还能看得见吗?

    隗顺眼泪滴落,胡乱把纸张塞进怀里,便转身离去,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想他想要正义来的早一点,至少如果岳将军的魂灵还在,可以亲眼看到那一天,他不是聪明人没有办法,可是这松阳县内有不少的聪明人,总会有办法的。

    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有办法。

    郑和和姜戈目送着隗顺的离去,郑和不由得感慨:“若是这世道多一些这样的人就好了。”

    明事理知是非。

    郑和只以为自己说的话是臆想,毕竟对于饭都吃不饱的百姓来说,明事理和知是非都需要读书,读书明理。

    读书是需要花钱的,农耕家庭怎么有那么多钱来供养学子呢?

    现在大家饭都吃不饱,谈什么读书明理呢?

    实在是为难百姓了。

    姜戈站在一旁,目光深远:“这世道从来如此,忠义之士蒙冤,奸佞小人得势。”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总有人记得。”

    总有人记得公道二字。

    二人也并没有停留多久,就匆匆赶去上工。

    如今这松阳县的早上热闹多了,早上的晨风带着几分凉意,轻轻拂过她的面颊,将昨夜的疲惫一扫而空。

    青石板路上还沾着夜露,踩上去微微发凉。姜戈放慢脚步,感受着脚下传来的湿润触感。她记得初到松阳县时,这些石板路缝隙间长满杂草路面上还有垃圾,如今却被百姓们打扫得一尘不染。道路两旁的树枝,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

    转过街角。

    早市的喧闹声便扑面而来。姜戈站在巷口,望着眼前渐渐苏醒的市集,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还记得她刚上任时,松阳县的早市不过三五个摊贩,卖些粗粮野菜,百姓们面黄肌瘦,连讨价还价的力气都没有。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

    “新鲜出炉的芝麻烧饼哟!”

    “刚摘的荠菜,嫩得能掐出水来!”

    “现磨豆浆,甜过蜜糖!”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蒸笼揭开时腾起的热气在朝阳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早点摊前已经排起长队,百姓们虽然衣着朴素,但面色红润,有说有笑。几个扛着农具的汉子站在烧饼摊前,一边等着早餐,一边高声谈论着今年的麦子。

    “县令大人!”

    卖豆浆的张老汉眼尖,隔着老远就瞧见了姜戈,忙不迭地揭开木桶盖子,露出里面雪白浓稠的豆浆。老人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笑得像朵盛开的菊花:“老规矩,给您留了最上头那层豆皮!今儿个还卧了个糖心荷包蛋,我家老婆子特意嘱咐的。”

    姜戈笑着摆手:“张伯,今日我不忙公务,您尽管做生意,不必”

    “那可不成!”张老汉已经麻利地盛好一碗豆浆,金黄的荷包蛋浮在雪白的豆皮上,煞是好看。“要不是大人教我们磨豆浆,老汉我现在还吃不饱饭呢!”

    旁边的炊饼摊主王婶见状,也连忙包了两张刚出炉的肉饼,油纸包得方方正正,非要往姜戈手里塞。“大人尝尝,今儿的肉馅特别香,这是俺家小子在砖窑上工特意割的肉来孝敬我的,好着呢,您尝尝!”

    姜戈推辞不过,只得接了。肉饼入手沉甸甸的,隔着油纸还能感受到刚出炉的热度。她低头嗅了嗅,香气扑鼻,确实比从前吃的要香浓许多。

    “使不得,这太贵重了”

    “使得使得!”王婶笑得眼角的褶子都堆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