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50-60(第17/20页)

占着电视机不撒手啊。

    额

    郑和闻言,额上顿时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支支吾吾地答道:“公瑾有所不知,我家陛下他看得比较仔细”

    周瑜微微蹙眉。

    “莫非”周瑜突然压低声音,“他是在反复观看?”

    郑和的表情顿时变得十分精彩。他苦着脸道:“公瑾明鉴陛下何止是反复观看他、他已经快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看完了”

    原来朱元璋自从得了这台电视机,简直如获至宝。白日里批完奏折要看,夜里就寝前要看,就连用膳时也要让太监举着荧幕在一旁播放。

    郑和上次去禀报诸葛亮之事时,正撞见陛下对着荧幕怒骂:“这剃一半留个辫子的发型,实在难看至极!”——原来他是在看《雍正王朝》。

    “最要命的是”郑和凑到周瑜耳边,“陛下现在连早朝时都要臣等复述剧情”

    周瑜听得目瞪口呆。

    “那我的《三国演义》”周瑜仍不死心。

    郑和无奈地摇头:“陛下说要看完全部历史,才能才能以史为鉴”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周瑜手中轻摇的羽扇突然停住,那双总是含笑的凤眼也黯淡了几分。诸葛亮虽仍保持着从容的姿态,但握着羽扇的手指却不自觉地收紧了几分——他虽未亲眼见过那神奇的电视机,但听众人描述得如此神妙,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向往。

    角落里,一直沉默寡言的隗顺抿紧了嘴唇。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刀,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他也想看,他最想知道的,是岳将军何时才能洗清冤屈

    “哎哟——”姜戈扶着腰,一瘸一拐地走进吏房,直接瘫坐在椅子上。她昨日抢收麦子,这会儿腰还疼得厉害。“要我说啊,”她揉着后腰,看着众人失落的表情,忍不住开口,“你们想知道什么历史,直接问郑和不就得了?”

    众人都转头看向她。

    姜县令掰着手指头数道:“第一,郑和不会像电视剧那样乱改剧情;第二,想看哪段历史就看哪段,不用等广告;第三”她突然压低声音,“最重要的是,不用跟朱元璋抢遥控器啊!”

    郑和闻言,哭笑不得地摇头。他环视一周,见众人眼中都闪着期待的光芒,只好清了清嗓子:“既然如此诸位想先听哪段?”

    周瑜立刻坐直了身子:“自然是东吴的成就!我倒要看看后人是怎么写我们的。”

    诸葛亮轻摇羽扇,温声道:“亮倒是对后世如何评价北伐更感兴趣。”

    隗顺犹豫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末将末将想知道岳将军”

    郑和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几分。这也太多了吧,他深吸一口气。

    “还是我回去拿书给各位看吧。”

    一个一个说要到什么时候。

    郑和左右看了一样,好奇的咦了一声,“霍小将军怎么还没来?”

    他话刚说完。

    一道白光闪过,刺的众人闭上眼睛,刚睁开双眼,就看见霍去病带着一个孩童站在吏房中央。

    霍去病一副富家子弟打扮,连那个孩童也是。

    这样的打扮反而让众人不敢确定他的身份了。

    秦叔宝问出声:“去病,你这是?”

    自打姜县令说过不能带人之后,他们就死了这条心了,没想到霍去病都把人带来了。

    就是

    这小孩谁啊?

    秦叔宝看着眼睛圆溜溜的小刘据,就是想不起来这是谁?难不成是汉武帝缩小了?

    霍去病拍了拍刘据的肩膀,笑着对众人介绍道:“这是我的表弟。”

    ——刘据。

    也就是敢于起兵造汉武帝的反的戾太子。

    此时不过一个稚龄儿童,圆圆的脸蛋带着天真气。

    众人的眼光落在小刘据的身上,大家都在尽量克制,克制眼神里外泄的情感。

    其实无需霍去病多言,诸葛亮早已从那孩子举手投足间的贵气认出了他的身份。

    他整了整衣冠,上前深深一揖:“臣诸葛亮,参见太子殿下。”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世汉臣的恭敬与庄重。

    “不必多礼。”小刘据努力板着脸,学着父皇接见大臣时的模样。

    他偷偷打量着眼前这位须发花白的老者——表兄说要给自己找位先生,这里就数这位老先生年纪最长,肯定就是他了。

    “表兄说给我找的先生是你吗?”刘据仰起小脸,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注意到老先生手中的羽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就像老先生这个人一样有一种让人亲近的感觉。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若蒙殿下不弃,老臣愿效犬马之劳。”他刻意放慢了语速,好让年幼的太子能听清每一个字。

    刘据眨了眨眼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

    袖中掏出一个精致的荷包:“那这个送给你!是母后绣的,里面装着”他踮起脚尖,压低声音,“装着父皇赐给我的西域香料,闻着就不会打瞌睡了!”

    在场众人都被这天真的举动逗笑了。霍去病揉了揉刘据的脑袋,而诸葛亮则郑重地双手接过荷包,眼角微微泛起慈祥的纹路:“老臣谢殿下赏赐。此物珍贵,臣必日日佩戴。”

    刘据和诸葛亮,很美好的一幕。

    但是—该上工了。

    “上工,上工!”姜戈招呼了一声,众人纷纷响应。

    昨天粮仓的麦子大部分还没有脱粒,脱粒后还要晾晒几天,活还没干完呢。

    晨光暖阳中,诸葛亮牵着刘据的小手,缓步走向粮仓。远处,农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打谷场上传来了有节奏的梿枷声。

    “先生,那些人在做什么?”刘据指着粮仓前忙碌的身影。

    诸葛亮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带着他来到一座堆满麦穗的粮囤前。金黄的麦穗在朝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散发出阳光烘烤过的芬芳。老先生俯身拾起一穗,轻轻搓开,将几粒饱满的麦子放在刘据掌心。

    “殿下可知道,这一粒麦子,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来到这粮仓?”

    刘据好奇地捏起一粒,对着阳光细看。麦粒在他指尖微微颤动,像是有生命一般。

    诸葛亮羽扇轻摇,声音如清泉流淌:“秋播时要避寒露,春长时要防倒伏,夏收时要抢晴天。”他指向远处的农人,“那些百姓,此刻正在为麦穗脱粒——这是最辛苦的活计之一。”

    正说着,一个老农扛着梿枷走过,布满老茧的手上还沾着麦芒。诸葛亮突然躬身行礼:“老丈辛苦。”

    刘据惊讶地睁大眼睛——老先生,竟向一个农夫行礼?

    太子的先生可是太傅,有文人风骨不轻易向人行礼,更不要说农夫了。

    “殿下,”诸葛亮直起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您可知为何最勇猛的将军,不如最饱满的粮仓?”

    小太子摇了摇头,衣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