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50-60(第13/20页)

    不要工资?

    而且还是霍去病提起的,答案不是明摆着的吗?

    这个人是——卫青?!

    不仅姜戈这样想,全场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全场瞬间寂静。周瑜的折扇停在半空,诸葛亮的羽扇忘了摇晃,连尉迟敬德都张大嘴巴——大汉战神卫青,居然要来自家县衙打工?

    “咳咳”姜戈强压激动,故作镇定道:“原则上新员工要经过三天试用期”——

    作者有话说:今天加更一章,明天不更了[撒花]后天正常更新,纠正一下魏忠贤其实是两根面条一吊嘎嘣的,死之后崇祯有拿他尸体泄愤,我为了小说情节需要会改动一下。

    第57章 风吹麦浪

    不管怎么说,霍去病要带人来上班的事算是过了明路。

    姜戈同意了。

    姜戈不同意还好,一同

    意可了不得,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俺陛下也不要钱!!!”尉迟敬德一个箭步冲上前,壮硕的身躯直接把郑和撞了个趔趄。他涨红着脸,铜铃般的眼睛瞪得老大,活像一头发怒的黑熊,“不仅不要工钱,俺们还能自带干粮来上工!”

    李世民不仅能不要钱,还能倒贴来上工。

    就前几天那些缴获的金银珠宝,大唐没有吗?国库没有吗?陛下的私库没有吗?

    只要姜戈让带,他和老秦一天搬几箱子来上工也行啊。

    话音未落,周瑜的羽扇"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向来儒雅从容的江东美周郎此刻也顾不上形象了,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姜戈面前:“姜县令!我家伯符不仅分文不取,还能自备军饷!江东子弟最是勤勉,保证把活干得漂漂亮亮!”

    这几个人一哄抬。

    郑和在一旁看着都急,突然灵机一动:“殿下是永乐大帝雄才大略,最是重视商贸,要是殿下来了,钱财肯定源源不断!”

    一向沉默的黑夫:“陛下也要来!”

    乖乖。

    诸葛亮羽扇微停,看着混乱的场景,要不然他也为刘备求个职?

    卫青要来,李世民、孙策、朱棣、嬴政都要来?

    这不太好吧?

    姜戈刚准备答应就被系统打断了,系统回应的只有冰冷的三个字。

    【不可以。】

    “凭什么啊?”姜戈在心里哀嚎,“霍去病带人就成,李世民来就不行?”

    一龙二凤三猪听过没?

    他们都是前三的皇帝。

    系统沉默片刻,弹出一条提示:【霍去病也不行,不过经系统检测到他带的人影响不了什么,所以可以放宽一些。】

    好了,这下子霍去病也带不了了。

    不过影响不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姜戈盯着系统提示,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影响不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

    系统的机械音毫无波澜:【根据时空法则条例:历史人物跨界就业需进行影响力评估以及年龄评估。霍去病所带人员年龄太小,对历史进程无显著影响,故予以放行。但李世民、嬴政等帝王级人物自带国运加持,极易引发时空涟漪效应。】

    姜戈听得头都大了:“那尉迟敬德、郑和他们呢?”

    系统弹出一个半透明的评估报告:【尉迟敬德:唐朝开国名将,曾参与玄武门之变,影响力评级B;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中外交流,影响力评级A。均超出普通员工标准。】

    众人见姜戈不应答,也都从兴奋的状态中变得沉默。

    “那现在怎么办?”姜戈揉着太阳穴,“现在松阳县人还是太少了多来几个人好干活啊,总不能都让我干吧?”

    姜戈还想着再办一个纺织厂和造纸厂,还想办报纸,啥都想干。

    系统突然换了个欢快的音调:【叮!检测到宿主需求,现推出"历史人物体验卡"套餐!每日可随机召唤一位历史人物临时工,限时8小时,仅需999积分便可/年,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没有实惠只有更实惠!】

    死推销的,滚粗!!!

    说什么姜戈都不会抽盲盒的,万一今天抽个秦桧明天抽个和珅怎么办?又不能塞回去,要知道她可是非酋。

    盲盒就是资本主义的陷阱,她是不会上当的!

    姜戈把众人通通拒绝了一个遍,连霍去病也给拒了,该上班上班该干活干活,这样的好事别想了。

    上一次剿灭土匪的十名工匠被转为了编外衙役,工资虽然没有砖窑厂的高,但是好在稳定,而且听上去体面啊。

    松阳县渐渐踏上正轨。

    春播秋收,姜戈的试验田也到了该收获的时候。

    要说这个试验田还是整个松阳县的大新闻,他们从来没见过如此饱满的麦穗,麦子那样高,沉甸甸的麦穗把麦子压弯了腰。

    弯的越低,百姓们越高兴。

    姜戈蹲在田埂上,指尖轻轻拨弄着一株麦穗,露水沾湿了她的袖口。那麦穗沉甸甸的,压得茎秆弯成一道谦卑的弧线,金黄的麦粒挤挤挨挨,活像一串精心雕琢的玛瑙珠子。

    可是这麦子可比玛瑙玉石金贵多了。

    “大人,该开镰了。”

    身后传来霍去病的声音。少年将军难得没穿铠甲,一袭粗布短打,腰间别着把磨得锃亮的新镰刀。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在地上投下一道修长的影子。

    姜戈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放眼望去,整片试验田像被谁泼了一桶金漆,在晨光里泛着油润的光泽。麦浪随风起伏,沙沙作响,仿佛在窃窃私语。

    “开镰!”

    这一声令下,田埂上顿时热闹起来。尉迟敬德领着十几个工匠下了田,镰刀挥舞间,麦秆齐刷刷倒下,发出清脆的"嚓嚓"声。郑和带着几个半大孩子跟在后面捆扎,动作麻利。

    更远处,诸葛亮正指挥着几个老农调试打谷机——那是姜戈照着系统图纸改良的玩意儿,木齿轮咬合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动。

    “让让!让让!”

    黑夫挥舞着一把镰刀冲进麦地里。

    姜戈挽起袖子正要下田,忽然听见田边一阵骚动。转头看去,乌泱泱的百姓围在篱笆外头,有踮着脚的,有骑在同伴肩上的,个个瞪圆了眼睛。

    “老天爷哎,那麦穗比我家娃娃的胳膊还粗!”

    “你瞧那株,怕是有二尺长!”

    “听说一亩能打八石粮”

    议论声像风中的蒲公英,飘飘忽忽地钻进姜戈耳朵里。她看见人群中有个驼背老汉颤巍巍地伸出手,想摸一摸探出篱笆的麦穗,又怕碰坏了似的缩回去。

    那小心翼翼的模样,活像在摸一件传世珍宝。

    正午的日头毒得很,姜戈的衣衫早已湿透,黏在后背上。她直起腰,用袖子抹了把脸。掌心被麦秆磨得发红,火辣辣地疼,可心里却像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