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30-40(第2/18页)
“不。”秦叔宝又想了想,“还是四瓶吧。”
李世民很爱打仗,两瓶太少,还是多买备着,要不是还要买其他东西,秦叔宝都想全部买净水药片了。
黑夫犹犹豫豫上前,“大家都买的话,我也要一瓶吧。”
不是黑夫不舍得花,是他赚的钱自己根本没有支配权,先买一瓶看看。
姜戈看着四人突然热切的模样,不由莞尔。这些来自不同时代的英杰,终究都是为了各自的君主与百姓啊。
“大喇叭要不要来一个?”比起对讲机这种一对一的工具,姜戈觉得还是大喇叭更适合周瑜,毕竟周瑜可是大都督,管着那么多人呢。
一对一的对讲机用起来肯定没有大喇叭快。
说买就买,直接下单。
姜戈直接把大喇叭递给周瑜,安置道:“这声音太大了,可不能现在在松阳县喊,回去再试。”
周瑜看着手里蓝白色的大喇叭,不由得嘴角抽搐,这要他怎么和吕蒙说?
“这就是你要的顺风耳?”
不过看这个大喇叭的介绍,还不错,仗前给手下提士气就用它了。
打火机、手电筒这些都是要买的,又不贵作用还大。
正好剩下的钱可以买些杂交水稻的种子。
其实现代有很多高产农作物,小麦、玉米、红薯、土豆为什么偏偏是杂交水稻呢?
这个原因就和东吴的地理位置分不开了。
东吴常受水患影响,《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江南多雨,五谷不登”
一个雨水很多的地方种其他高产农作物的效果肯定是没有杂交水稻好的,而且东吴本身就适合种植水稻。
现代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达到600—900公斤,而且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或三次,还能抗病,但是要到了东吴,不说留种下的产量问题,光说在东吴一年的产量最多也就200-300公斤,而且一年只能收获一次,还不能抗病。
除去关键的肥料和品种退化问题,灌溉和耕作方式都是减产的原因。
不过即使是只有200-300公斤的产量,对东吴来说依旧具有颠覆性意义。
在现代,有人会挑剔杂交水稻的口感不好,但是到了东吴,根本没有人会说这样没有良心的话。
东吴地处江南,气候湿润,适合水稻种植,但产量较低,大约在60-100公斤,战乱频繁,官府推行屯田制,赋税沉重,平民经济压力大,勉强温饱,遇水旱灾害或战争时就只能饿肚子。
普通士卒吃的也是陈米掺糠的军粮。
就像袁隆平院士说的:“我们首先要让人民吃饱,然后才能考虑吃好。”
等姜戈把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口感说完时,屋里一片寂静。
她这个时候才想起周瑜是贵族出身,可能会觉得杂交水稻没有“紫芒稻”的特殊香气。
姜戈抿唇:“难道公瑾觉得口感比填饱肚子还重要吗?”
她其实有点生气。
古代生产力低下,农作物产量不丰,在这个时候竟然还想要追求口感好的农作物而非高产,实在是因小失大。
追求口感?
周瑜根本没往这方面想过,诸葛亮曾说“粮谷军之要最。”意思是粮食是军队最重要的物资,周瑜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如果东吴有了杂交水稻十万亩屯田便可以满足五万水军全年的需求,原来要三十万亩才能喂饱。
有了杂交水稻,可
以多养活百万人啊。
周瑜眼眶泛红,刚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只见尉迟敬德一个猛男撒娇大声道:
“姜县令,你怎么如此偏心?”——
作者有话说:努力码字中[奶茶]谢谢大家的灌溉,在思考今天晚上要不要加更一章[化了]纠结
第32章 红薯
尉迟敬德心里委屈,根本憋不住,还说周瑜不是小白脸呢,给周瑜的工钱都快顶他们两个人的工钱了。
这还特意给周瑜买什么杂交水稻。
这不是偏心是什么?
不光是东吴百姓吃不饱饭,大唐百姓也是如此,全历史朝代那个朝代的百姓过的幸福?
怎么偏偏就给周瑜杂交水稻呢?
而且大唐百姓因为隋末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李世民上位后,通过减免赋税、提供农具的方式想要招流民返乡。
效果,聊胜于无。
毕竟大家现在吃不饱肚子,干活也没有劲,怎么可能想去开荒土地。
大唐要是有了这么高产的农作物就完全不一样,天下人肯定都愿意回家种两亩地,种种地,生生孩子,这小日子过的多滋润。
秦叔宝也意识到了杂交水稻的重要性,心情激荡,
秦叔宝出身于军功世家,其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均为北朝至隋朝的官吏。父亲秦爱曾任录事参军。
算得上是小贵族阶级。
但即使是这样的出身,秦叔宝也是吃过不少苦的,隋炀帝统治后期,民变四起,天下大乱。他先后效力于隋将张须陀、瓦岗军李密、王世充等势力,这些势力均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粮草供应常不稳定。
秦叔宝这样的人才顶多饿几顿,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秦叔宝见过活生生饿死的人,还不少。
在所有的死法里,饿是最难受的。
许多战士在战场上拼命都有一句口号,那就是死也要做一个饱死鬼,只有赢了才能吃上一顿饱饭。
他们要吃饱!
这也是大部分平民百姓投军营的理由,在家吃不饱就到军营来了,也不管是做什么,管饭就来了。
其实在军营里也不可能吃饱饭的,都是一群半大小子,让他们放开了吃,一头牛都能吃完。
肯定要在饭里掺点什么。
就这样也已经是很好的。
黑夫眼泪顺着方宽的下颌往下流,别看他那么大一个人了,还是来松阳县做工才知道吃饱的滋味。
秦国税赋很重,在这么重的税赋下,百姓能吃饱者,寥寥,大部分的百姓都挣扎在温饱边缘,随便吃一顿面糊或豆饭就去做活。
要是一不小心,天气不好或者生了个病,饿死是很常见的事情。
即使是遇见好时候,家里人往往也不会让孩子吃饱的,他们坚信胃会撑大,一次吃饱饭,胃口就撑大了,往后就饿不住了。
不吃饱勒紧裤腰带,多扎几圈,还能撑撑。
黑夫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哪有偏心?”姜戈不得不安抚一下众人。
“就光给周瑜买杂交水稻,俺唐朝人还在饿肚子呢,俺也要种杂交水稻!俺也要填饱肚子!俺还要涨工钱!”为什么周瑜一个后来的人什么都有。
尉迟敬德一番唱念做打,他可不是蠢货,不会作无用的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