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30-40(第10/18页)

激烈地争斗着,一边是对燕王的忠诚,想要如实相告,另一边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害怕自己的言语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说,还是不说?

    最后郑和还是选择告诉朱棣,毕竟隐瞒和逃避不是办法,不过他用了一点小心思。

    “殿下,这些都是真的,那个地方名叫松阳县,有许多我们闻所未闻的事物,比如那‘黄焖鸡米饭’,还有能亩产千斤的高产小麦种子,她还知道我”

    “没错了,仙人就是无所不知,无人不晓,三保,仙人为什么要招聘你呢?”朱棣还在兴奋之中,郑和给了他准确的答复。

    “姜县令说说我是航海家。”郑和不再犹豫,把姜戈对他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郑和可以想到的事情,朱棣自然也能想到,他的双手开始变得僵硬,面色凝重,他从没想过当皇帝,至少在朱标在世时,他都没有想过。

    “岂不是说,仙人知道未来之事?”朱棣声音晦涩,他挣扎着,但是又忍不住好奇。

    郑和点点头:“确实如此。姜县令对大明之事似乎了如指掌,她说我会七次下西洋”

    七次?

    如果说一次是因为三保的能力,那后面几次是怎么回事。

    好像没办法装傻了。

    朱棣眯起眼睛,若有所思。他背着手在帐内踱了几步,突然转身问道:“三保,你觉得姜县令此人如何?”

    郑和谨慎地回答:“姜县令待人亲和,处事公正,松阳县在她治理下百姓生活还不错。只是……”他犹豫了一下,“姜县令似乎对历史走向格外清楚,还提到有些事是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朱棣冷笑一声,“本王偏不信这个邪!”他猛地一拍桌案,“三保,明日你再去松阳县,务必打探清楚——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特别是关于大哥和父皇的事!”

    郑和暗自叫苦,却只能拱手应下:“属下遵命。”

    这时,帐外传来亲兵的通报:“殿下,姚先生求见。”

    朱棣神色稍霁:“快请。”

    姚广孝手持佛珠缓步而入,目光在郑和身上停留片刻,笑道:“郑公公此行可有收获?”

    姚广孝,法名道衍,早年出家为僧,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擅长阴阳术数、兵法谋略,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命高僧宗泐为诸王选侍讲僧,姚广孝被推荐给燕王朱棣。

    郑和向姚广孝行礼,将松阳县的见闻简要说明。姚广孝听罢,眼中精光闪烁:“有趣。姜县令既能预知未来,又能穿梭时空,此等人物若能为我所用……”

    这位"黑衣宰相"向来唯恐天下不乱。对他来说,搅动风云不是为了富贵荣华,纯粹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这样纯粹的野心家,历史上也实属罕见。

    朱棣打断道:“道衍大师,此事需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弄清情况。”

    啥事都有轻重缓急,反正朱棣觉得仙人不可能为他们所用的,神仙滤镜都碎了。

    还是先套话,知道未来再说。

    姚广孝捻着佛珠,意味深长地说:“殿下,天命无常,唯德者居之。既然姜县令能招聘郑公公,或许……”——

    作者有话说:这章应该算是过渡章,字数有点少,大家莫急[熊猫头]

    第37章 朱标病逝

    刚到了上值时间,姜戈就见到了欲言又止的郑和。

    郑和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刀,显然心事重重。

    “郑大人,这么早?”姜戈放下手中的公文,笑着招呼道,“怎么,是松阳县的饭不合胃口?”

    郑和勉强扯出一丝笑容,摇了摇头:“姜县令说笑了,黄焖鸡米饭很美味,只是……”他顿了顿,终于下定决心般开口,“我只是有些事,想请教姜县令。”

    姜戈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

    郑和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极低:“姜县令既知未来,那……太子,……还能活多久?”

    这话幸好不是在大明说的,要不然刚说出来的那一刻就被剥皮了。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姜戈沉默片刻,叹了口气:“郑大人,有些事知道了未必是好事。”

    “可燕王殿下已经起疑了。”郑和苦笑,“若我空手而归,只怕……”

    姚广孝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坏人,他只是很想要展示自己,郑和了解姚广孝的心思,所以一直小心翼翼保持着距离,直到这一次被盯上。

    在太子朱标位置这么稳的情况下,郑和并不希望燕王殿下会有什么动作,这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姜戈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问道:“郑大人,你觉得太子朱标是个怎样的人?”

    比起朱标的结局,她更好奇的是朱棣知道后的选择,史书上记载朱棣是被逼无奈起兵造反,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上记载的朱标和朱棣的感情深厚,在朱棣老年时还会感慨太子朱标待他像待儿子。

    不过这也不妨碍朱棣对侄子下手狠就是了。

    郑和一愣,随即正色道:“太子殿下仁厚贤明,待臣下宽和,若登基为帝,必是明君。”

    这个回答都不需要思考,朱标的个人能力足够做一个明君,这是朝野上下的共同认知,况且太子的脾气比皇上好多了。

    他们又不是蛇,哪来的这么多皮被扒?

    皇上的重压状态他们都有点受不了,就盼着太子温和些呢。

    “是啊。”姜戈望向窗外,目光悠远,“可惜天不假年……洪武二十五年,他在巡视陕西返京后病逝。”

    洪武二十五年?

    现在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岂不是说

    郑和如遭雷击,脸色瞬间煞白:“那、那之后……”

    “之后?”姜戈扯了扯嘴角,“建文帝削藩,燕王起兵,四年靖难,天下易主。”

    起兵造反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事干了之后在史书上只能留下千年的骂名,不管你是皇帝还是贩夫走卒,只要起兵造反,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不过燕王造反肯定比他们更严重,反的是自家人啊!

    和唐太宗李世民有什么区别?

    郑和踉跄后退一步,扶住桌沿才稳住身形。尽管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这个未来,仍让他如坠冰窟。

    “没有……别的可能吗?”他声音发颤。

    这个骂名不能背啊。

    姜戈摇头:“历史大势难改,但细节可变。比如——”她忽然意味深长地笑了,“若有人能提前告知朱标注意身体,又或者,让燕王早些知道世界很大……”

    世界很大,何必把眼光放在一个大明呢?

    外面还有非洲、美洲、欧洲

    如果朱棣去这些地方,还不用学英语了耶。

    只需要花几块钱就能在系统商城里买上一张大明时期的世界地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