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文薰的民国日常》 80-85(第10/14页)
可混在一起,一起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半点不让人,你一句,我一句,不就这么闹起来了。
比如说南开的学生对校舍分布不满,觉得清华以势压人欺负他们。北大的学生又觉得你南开不就是被炸了个学校,凭什么搞得像打架都欠了你?清华大学的学生更加觉得岳麓山脚下的这块地本来就是自己学校买的,现在匀出来给你住已经是出于江湖道义了,凭什么你们喊两句就变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去住好一些的校舍了?
“临时大学”是一所战时大学,临时的原因便是受到战乱影响。换言之,如果战争不止,“临时大学”便会一直“临时”下去。这场战争要打多久?没人能提前预知得到。可不管仗怎么打,学生们的书是要一直往下读的。如果现在学生们的矛盾就不可调节,那么这所大学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大家都在一所学校上学,便等同于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姊妹。
卫先生的意思,是请文薰和霞章帮忙出面调节。刚好他二人一位是原清华教授,一位是原南开教授,是如今结成“通家之好”的三校的典型代表。
谈话进行到最后,文薰从卫校长这里得到了分配理学院校舍的工作。
卫先生还说:“有件事,得提前通知你。因为学生太多,我们现在的部分校舍也是向潭州本地的一些大学租借的。可,人家借地方给我们也是出于好心,不能只顾着我们的学生上学,不让人家的学生上课。我和卢校长,金校长开会之后,三人统一决定,将文法学院迁至衡州。衡州那边已经有人安排了,大概这个月中,你和砚青便可以过去。”
潭州临时大学10月25日开学,11月1日正式复课,掐指一算,时间不多了。
这个决策是能完美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文薰自然能理解。可她仍是半开玩笑地抱怨了一句:“卫先生,您这是打算用完了人,直接丢掉呀。”
吴州地区的口音都出来了。
卫德涵咧嘴一笑,带着些许不好意思道:“你和砚青能者多劳嘛。在说,衡州那边的校舍更宽敞,环境也好些,不会亏待你们文学院的学生的。”
了解完所有的情况,文薰从办公室出来。她坐在一楼的走廊长椅上等了一会儿,便看到拥有同样默契的霞章过来找她。
他手里还拿着一片钥匙,兴致盎然,“走,去看看学校临时给咱们安排的家。”
这回没有几年前在清华园住独门独院的条件,学校只给了他们家分到了两间房。霞章也不嫌弃,甚至在过来的路上提前打算好。他跟文薰商量到:
“我本来想的是两家人各住一间,可又想到宝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再跟父亲共居一室,便想着,你和秀英姐带着年年、宝淑住一间,我和大哥住另外一间。我们住的那间房再拉个帘子隔开,前头留出两张桌子的空间,给孩子们学习,也方便我们办公。”
这是最妥帖的办法的。文薰点了点头,以微笑来赞赏他的细致周到。
她又问:“我们可能住不了两个星期,月中就要去衡州,这件事卢校长跟你讲了吗?”
“讲了的,卢校长还跟我讲了别的事。”
“也是希望你我能出面协调学生关系?”
霞章点头,将那些话细致道来。
卢校长说,三家顶尖学府合而为一,别说学生们有意见,教授们都有不少怨念。就好比最开始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突然带出来两个兄弟姊妹,谁遇到这回事心里都会犯嘀咕。
可事已至此,能怎么办呢?
还是卫校长的那句话,全国上下的临时大学又不止咱们一家。
“说起来,说是学校有三位常委,大家平起平坐,可实际操作起来,哪有嘴上说的那么容易?我们,就不讨论是哪所学校融入哪所学校的问题吧。咱们现在有三方人拿主意,总得有一方人做决定。卢先生的意思是说,卫先生最年轻,所以,理应让卫先生来做这艘大船的船长,把握住学生和教授们的未来方向。”
文薰挑了挑眉,“只是这么简单的原因吗?”
霞章也学着她的样子,待她展颜后说:“其实背后的原因可复杂了。从经济条件出发,南开、北大往年都是靠政府拨款维持学校运行,清华却有庚子赔款。在财政方面,其他两校便弱了一头,更不用说咱们现在所处的新校舍还是清华提前买好的地块。现在前方在打仗,金陵政府虽说重视临时大学的建设,可若是咱们向宁某人狮子大开口,他也是不愿意给的。”
文薰又帮忙补充,“再者,南开受到重创,三校从学生人数上来算,也是清华最多。
其实,这也是刚才霞章在进门之后,直接把收集的民歌译本直接交给卫先生的原因。因为他已经从入校后的所见所闻品味出,临时大学现在是由卫先生做主。
文薰品味完其中真意,也把卫先生对她的嘱托告诉给了霞章。
霞章也正要说这个:“南开现在势弱,好多学生心里都没底,卢先生也希望我能多说两句。”
文薰便感怀道:“咱们这回倒像是做上心理治疗师了。”
霞章跟她同步着那一份愁绪,“谁说不是呢?”
尤其是对南开的学生们来说,学校整个被炸,化为焦土,这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事啊。
思及此处,文薰和霞章又一次庆幸起来:幸好当时是暑假,幸好学生们已经提前平安回家。
不然,这将是国内的重大损失!
将住所简单收拾完,趁着饭点,文薰和霞章带着孩子去隔壁湘南大学的食堂里吃饭。在打菜时,考虑到口味问题,他们尽量选择没有辣椒的菜。可谁承想将那些菜带上饭桌上吃进嘴里,大人们被辣得喉咙发烧不说,宝淑和年年也被辣得眼泪直流。
在北边住了那么些年,属于故乡的那份口味大家都是没有变过的。一直在吃清淡的人,怎么受得了这种刺激呢?
年年也这样一直跟着大人吃,长这么大,她从未吃过辣。小孩味觉敏感,如今乍然尝到新的味道,甚至啜泣起来,小声地哭诉,“我不要吃了,痛。”
文薰只得哄着她,也对大人们说:“咱们把米饭吃了,待会儿,再去街上买些糕点来垫垫肚子吧。”
可恶的湘菜。真是害苦了他们这一家子的江浙人。
等他们走后,食堂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们只吃了饭,菜都没有动过。出于不解,将此事上报,湘南大学的校管理们瞬间联想到临时大学里也有不少江浙的学生,由此生出理解。
后来,湘南大学的食堂增加了几道不加辣椒的菜谱,这又是后话了。
此时,没有吃饱的文薰和霞章上街吃了碗米粉稍作添补,才返回学校组织宿舍分配工作。
却不想一回来就见到了清华的学生和本地的学生有了矛盾。
双方乱糟糟的,霞章费了一番功夫才挤进人群。一问才知道,大家本来是好好地在讨论问题,不知道是哪方人在结束之后多嘴说了一句“乡下人”。
这句话一出,可不得了了。
清华的学生大多自北平而来,不认自己是乡下人;湘南大学的学生也多数是潭州本地人,更不认为自己在这群外地人眼里是乡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