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130-135(第5/18页)
乔没有再多言,只是对身旁的亲兵递了个眼色。
军士立刻上前,粗暴地收缴了那些官吏的职权
文书与官印,然后将他们从地上拎起来,如同拎着一群待宰的鸡。
“大司马,饶命啊!大司马!”
“我愿为大司马做牛做马……”
哭喊求饶声响成一片,但回应他们的,只有军士冰冷的刀柄和无情的推搡。
又一队长长的队伍,在百姓复杂的目光注视下,被押送出城,走向了那片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官田。
同样的场景,在冥安、在渊泉,接连上演。
谢乔顺势将战线推进至敦煌郡与酒泉郡的边界。
从这条新的战线,一直到长城沿线,期间如此广袤的土地,都被她真正掌控,且不受外敌侵扰。当然,这仅仅是一郡之地,还不够,战线还要前推。
谢乔没有丝毫停歇,如法炮制,开始消化这片新增的领土。
她派人将那些“主动”交出权力的原有官吏,夺取其职权文书与官印后,便“满足”他们的愿望,将他们尽数发往就近的官田,开始他们的“赎罪”生涯。
在渊泉县,谢乔召见了随军而来,即将被派往各县担任新职的官吏们。
这些人中,有的是被她从底层提拔的寒门士子,有的是在战斗中表现出众、颇具头脑的军中干吏。他们无一例外,都对谢乔怀着绝对的忠诚与敬畏。
“诸位,”她开口说道,声音在空旷的大堂里回响,“你们很快就要奔赴各县,去接管那里的民政。你们手中的权力,是我给的,但更是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百姓给的!”
“我要你们记住一件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就是水。我们能乘着这水,荡平旧日的污浊,也能被这水,掀翻在地,万劫不复。”
她踱了几步,语气愈发严厉:“我把那些贪官污吏送到田里,不是为了看他们笑话,而是为了给你们所有人敲响警钟!你们的屁股底下坐的,不是一把舒舒服服的官椅,而是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你们的案头上摆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无数百姓的身家性命!”
一名即将被任命为广至县令的中年文士,名叫李慎,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大司马训诫,属下等定当铭记于心。只是……各县百废待兴,属下斗胆,请问大司马,我等上任之后,当以何事为先?”
谢乔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说道:“问得好。你们上任之后,第一件事,不是颁布新政,不是催缴赋税,而是开仓放粮!”
她指向堂外,声音传遍了整个县衙:“把那些贪官府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一粒不剩地分给最贫苦的百姓!让他们知道,跟着我们,至少不会饿肚子!这是收拢人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件事,清田核地。那些被侵占的土地,必须一寸不少地还给原来的主人。无主的可作为官田,租给流民耕种。我要让每一个在这片土地上流汗的人,都能看到收获的希望!”
“第三件事,建立法度!将我的军法,稍作修改,作为临时律法,在各县推行。律法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有官吏敢再行贪腐之事,下场你们都看到了,那片官田,永远有空位!”
“你们要记住,你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你们是百姓的公仆!你们的功绩,不在于收了多少税,而在于治下有多少百姓能吃饱穿暖,不在于修建了多么华丽的官署,而在于治下有多少孩子能朗朗读书!”
“去做吧,”谢乔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去把一个崭新的敦煌郡,带到我的面前。不要让我失望,更不要让信任你们的百姓失望!”
“诺!”
李慎等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使命感。
他们深深一揖,然后转身,带着谢乔的命令与期望,奔赴各自的岗位。
与此同时,在广至县城外的官田里,另一番景象正在上演。
曾经的广至县令王椽,正费力地挥舞着一把沉重的锄头。他那双习惯了执笔批阅文书的白胖的手,此刻已经磨出了好几个血泡,每一次挥动,都疼得他龇牙咧嘴。汗水顺着他肥硕的脸颊流下,滴进尘土里,瞬间便消失不见。
“他娘的……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他身边,一个曾经的县丞压低声音咒骂着,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王椽回头看了一眼远处手持长鞭、神情冷漠的监工士兵,哆嗦了一下,赶紧用袖子擦了擦汗,低声喝道:“闭嘴!你想挨鞭子吗?还嫌不够丢人?”
“丢人?”县丞苦笑一声,指了指不远处田埂上,那些扛着农具、说说笑笑走过的百姓,“那些以前见了我们都要跪下磕头的贱民,现在看我们,就像在看耍猴!我昨天还听到有个小兔崽子在学我说话!”
王椽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胸口剧烈起伏。他何尝没有感受到那种目光?那种混杂着幸灾乐祸、鄙夷和快意的目光,让他如芒在背。
“忍着吧,”他最终泄了气,声音嘶哑地说道。
正说着,一个监工军士走了过来,手里的鞭子在空中甩出一个清脆的响声。
“都起来!偷什么懒!日落之前,这片地要是锄不完,今天就没晚饭!”
王椽和县丞吓得一个激灵,连忙爬起来,重新拿起农具,更加卖力地干起活来。只是那动作,依旧笨拙得可笑。
夕阳西下,将他们的影子在田垄间拉得老长,充满了说不尽的凄惶与狼狈。这,大概就是他们的余生。
第132章
大軍推进的脚步不停,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坚定地碾过一切枯朽与腐败。
这些位于中原王朝疆域边陲的边远郡县,久经天灾兵祸,腐朽的门阀世家像一群贪婪的蛀虫,盘踞其上,吸干了最后一丝膏腴和骨髓。
如今剩下的,不过是一个个外强中干的空壳子,城牆虽在,人心已散,府库空虚,兵备废弛,根本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抵抗。
城中的百姓,眼中没有保家衛国的决絕与悲壮,只有对旧日苦难的麻木,以及对新一轮未知苦难的深深恐惧。他们不知道城外是谁的軍队,也不在乎。在他们看来,无非是换一个主子,换一种方式被压榨罢了。
对于大軍而言,攻城夺地轻而易举,兵锋所指,城门洞开。
战线被迅速
前推,如同在地图上画下一道势不可挡的墨线。
地盘的扩张,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口。
然而,谢喬深知,征服仅仅是第一步。
如何将这些新占领的土地和人口,从沉重的负担转化为支持战争的强大动力,如何讓这些新归附百姓安居乐业,对于管理者而言,这才是比攻城拔寨更为严峻的考验。
谢喬毫不吝啬地对有才能的人进行提拔任用,无论是降官、小吏,还是乡间的宿老名士,只要有才干,便破格使用。
同时,为避免故旧势力盘根错节,形成新的地方派系,坚持以异地任用为主,将新降之地的人才调回长城沿线,将二城二关之地的干才派往前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