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柏林: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金色柏林》 60-70(第22/24页)

晰的手先一步打开了冰箱门

    糟了,忘了他还在这儿没走。

    匆忙的脚步一滞,宁酒就这样看着乔柏林将目光静静地落在那台几乎被掏空的冰箱上。

    除了瓶装水、几罐果汁和几片硬得能当武器的面包以外,冰箱空得发光,都能当镜子照了。

    客厅的空气顿时安静得有些尴尬。

    他已经穿好了昨天的衬衫,从外表上看自然是一副温润得体的模样,只是下颌那道明显是女人抓的抓痕,将原本端正的气质莫名增添几分旖旎。

    沉默两秒,乔柏林的视线从冰箱移开,微叹一口气,算是妥协。

    “出门前至少得吃点像样的东西。”

    他说着绕过宁酒,从操作台上拿起微波炉旁边的水壶和麦片罐。

    “我来弄,你先去换衣服。”

    几分钟后,她看着他将一杯温牛奶和麦片放在餐桌上,旁边还配了切好的苹果片,再抬眸时,乔柏林纯黑的瞳孔就这么淡淡望着她。

    “只有一个要求。”

    他问她。

    “能吃完再走吗?”

    有时候宁酒真怀疑生活和工作上就没有乔柏林搞不定的事。

    连她那间变成废土的厨房,都能被他折腾出一顿像样的早饭。

    等出了门坐在他的车上,虽然乔柏林说正好顺路,这辆车外观也算低调,可来参加年会的人大多眼力不差,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宁酒还是让他停在离学术厅两个街口外的地方。

    进入会场,四处人声鼎沸,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研究生和讲者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咖啡与纸墨的味道。

    在签到处扫完二维码后,宁酒举目一望,很快在人群中央看到了沈芷莹和刘晴蔓,她们正神情自若地与几位外籍学者攀谈,其中两位带着明显的法语口音,还有一位则是典型的瑞士语调。

    在人群另一侧,一个中国面孔的女孩正拿着资料本,语速流畅地阐述着什么,沈芷莹时不时颔首,神情带着赞许。

    宁酒朝那位正发言的女孩看了一眼,熟悉的感觉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就在这时,手臂被人轻轻戳了戳,是刘晴蔓。

    她朝宁酒眨了眨眼睛算是打招呼,沈芷莹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向众人介绍宁酒时语调温和却带着几分自豪,显然是在介绍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学生之一。

    这种学术年会,无非是思想的碰撞与人脉的延展。

    宁酒很快了解到,面前的法国教授是研究情绪障碍与依恋机制的权威学者,而那位带着瑞士口音的男教授,则专注于情感障碍的临床研究,在欧洲心理治疗领域声誉极高。

    几人简单寒暄、交换名片,又就一些研究方向展开了简短的交流。趁着话题告一段落,宁酒想起今天来的另一个目的,目光在刘晴蔓那边停了一瞬,后者很快读懂了她的眼神,两人默契地往会场边缘走去。

    一走到廊口,宁酒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地聊起乔柏林的近况,刘晴蔓在听到他最近的反应后,明显松了口气。

    “生理性手抖的情况好多了,自毁的倾向也在减轻。”不仅是作为主治医生,也是作为乔柏林的朋友,刘晴蔓衷心松了一口气,“他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了。”

    “谢谢你之前告诉我的那些,我后来有仔细想过你说的话,”宁酒压低声音,神情认真,“相比之前尝试过的几种方案,我觉得他目前的情况,可能更适合通过循序脱敏的方式来进行干预。”

    话音落下,空气安静了几秒。

    刘晴蔓的神情明显一变,显然是没料到宁酒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方法不是不可行,”她缓缓开口,“尤其是以乔柏林病症的特殊性来说,这样的办法反而会更稳妥。”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你要成为他病理反应的中心。”顿了顿,刘晴蔓看向宁酒,语气变得意味深长,“宁酒,你现在是以医生的角度做出这个抉择,还是别的身份?”

    这个方法有风险,而且风险几乎全需要自己承担。宁酒不是不知道。

    可当她试图抛开所有情绪,只以最冷静的立场去思考——

    她才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真正抽离。

    “我已经想好了,这是最好的方法。”

    传统的药物治疗只能短暂压制身体反应,暴露治疗的刺激又太过强烈,一旦失控,他的病情只会更糟。

    因此,无论是站在临床角度,还是从整体情况考虑,脱敏治疗都更为恰当。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与裴月黎的谈话,她有一点说得没错,维持一份感情的基础,不只要有理性,还要看心是怎么想的。

    宁酒曾浅显地以为,感情归根到底是选择题。

    一棵树选择另一棵树,一个人选择另一个人,发现不合适就换一个选项,不能妄想答案因为你一个人而调整。

    现在才明白,感情不是这样的。

    如果感情就是要在相处过程中磨合、改写、重塑呢。

    如果这段关系注定要有一定的取舍与让步,那在乔柏林付出的同时,她也愿意为这份平衡承担一份自己的重量。

    讨论完正要回去,一道略显清亮的女声从不远处传来。

    方才在发言的女孩走了过来,身旁还跟着那位瑞士教授。

    “打扰一下,我是沪大心理学院国际合作事务办公室的顾霁。”

    女孩微笑着开口,语气礼貌而自然。

    “早就听说过刘博士的大名,刚才穆勒教授还提到,他看过您团队在新加坡的最新研究,成果非常出色。”

    她的视线落到宁酒身上,笑意更深了些:“当然,近期那家与开麟团队合作的新锐工作室也同样备受瞩目,在您身边的这位小姐,应该正是那间工作室的负责人之一吧?很高兴认识你们。”

    几人简单聊了几句,宁酒才得知顾霁是和自己同一届的沪大学生,本科毕业后一边创业,一边在国际合作事务办公室负责接洽工作。

    “最近穆勒教授正在智利圣地亚哥筹备一项关于社会支持系统与青年心理实践网络的实地项目。”她的语气柔和,从容补充道,“这次除了学术交流之外,也会选拔几家国内表现突出的工作室作为合作代表,参与当地的实践与展示。”

    “我听说过那个研究,地点靠近安第斯山脉吧?南半球的缘故七八月还能看到雪,”刘晴蔓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随意的兴趣,“倒也不错,考察结束还能顺便去滑雪,想想挺惬意的。”

    “其实,我今天过来,也是代表学校提前和两位沟通。”顾霁闻言也笑,随后语气一转,脸上带上正色,“这次项目由沪大推荐国内表现突出的心理工作室派代表前往圣地亚哥交流,经过内部讨论,教授特别提到——”

    她顿了顿,视线在两人之间轻轻掠过,最终落在宁酒身上。

    “希望宁小姐能作为其中一位候选人,”顾霁语气温和而笃定,“这次项目正需要一位能把理论框架和实地研究衔接起来的成员,这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