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35-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35-140(第2/10页)

伤,朝廷对辽夏的态度将彻底转为保守收缩。那他为了收复十六州铺垫的改革,最终也会渐渐被搁置、取消……

    扶苏的脸顿时像个小苦瓜。那可远比受伤难受得多了。

    狠还是官家狠。

    一说就说个让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倒不是说官家、娘娘、妙悟他们不重要。他们当然重要。但战场上想的当然是军机、排兵。布阵。想亲人是开小差行为。但官家拿出大宋来压他,就是另一个层面了。

    “官家,我一定答应你。”扶苏说。

    ——

    话分两头,各表一边。

    且说狄青在正面战场上遭遇西夏军,掏出火药球大获全胜。被刻意放走的士兵们回到都城,连夜告知了消息。

    李元昊听着下首的禀报,深深皱眉:“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天降神罚?铁鹞子损失惨重?

    在说什么?

    面对这样离奇混乱的消息,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接受,而是是不是主帅为了避免败仗,找的离谱借口。李元昊也是这样想的,他无视了禀报之人难看的脸色,召来幸存士兵,亲自询问。

    得来的结果,让他眉头更深了。

    什么玩意儿?

    天降一声轰隆巨响以后,火光和黑色的烟雾冲天而起?铁鹞子们被炸散了阵型?然后宋军就从烟雾中钻出来,拿着刀,切他们和切菜一样。他们好险才捡回一条性命?

    不是,你们听听,你们说的还是人间的话吗?

    但士兵们提起那声巨响时,眼底真实的恐惧和不自觉的颤抖,都证明着它真实存在。李元昊又分开问过了每个人,他们给出的答案都相似,细节又能相互佐证。

    无不证明着,那声巨响真的存在。

    问题来了,那声巨响到底是什么呢?还有随之而来的火光,烟雾?

    李元昊暗中捏紧了拳头。

    他是西夏的开国皇帝,眼界见识都不凡,自然不会相信什么“天降神罚”之类的说法。但他的才干又让他十分明白,那能引发巨响之物,戳中了铁鹞子的死穴。

    铁鹞子战无不胜,所依托的无非有二。训练有素的战马,和刀枪不入的重甲。但那声巨响直接让马匹受惊,战士和马匹之间的联系被斩断,战斗力大打折扣。

    而坐在马匹上,试图稳定自己身形的士兵,身着的重甲就不是对他们的防护,而是负担。他们极容易失去平衡,被马甩到地上。那样和步兵还有什么区别?

    思及于此,李元昊的拳头捏紧了。

    他脑海中一瞬想过很多可能:比如是不是辽宋合伙陷害他?还是辽国刻意知情不报,让他羊入虎口?还是宋……

    但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所谓“神罚”到底是宋偶然得之?还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力量?

    若是后者……

    李元昊挥手让幸存的士兵全部离开,对左右道:“把太子召来。”

    过了一会儿,太子宁令哥到了。他对着李元昊行了一礼:“父皇。”

    李元昊把军报一扔,抛到了后者手里。待他看完后,神色大为震动之际,说道:“你速速去探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注意,千万不要让宋军发现你。”

    宁令哥:“是。”

    他规矩地低头行礼,未曾没留意到,当李元昊说到“亲自前去探查”的字眼时,眼底冒出一丝诡异的精光。

    这一场令人不快的禀报到此结束。幸存的士兵们被拖了下去。王宫中,添酒回灯重开宴,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那时,没有任何人察觉到,短命的西夏王朝已经是末日的倒计时。

    ——

    其实扶苏也没想到。

    他亲自去禁军中点了五千人出发,其实并不是最精锐的那一批——最精锐的现在正在狄青的麾下呢。但火药球倒是多带了几颗。

    火药球最实用的场合有二:一是对骑兵,可以扰乱马匹行动,让骑兵自乱阵脚。二就是攻城了,攻城时用火药球炸破城墙,可以飞快瓦解敌方的防线。什么云梯、什么地道,都不如直接炸穿一路来得实在。

    刚好,这两点都完美符合西夏的弱点。这谁能忍得住不来浑水摸两条鱼?

    反正扶苏不能。

    路线和他规划好的一样——从狄青走过的道路上出发。西夏不会两次同一条踏进两次吧?原地守株待兔吗?

    但扶苏是第一次带兵,出于谨慎之故,他还是放出了斥候向前方探查。结果这一查,还真查出了点东西来。

    “前方敌袭?”他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重复:“你认得出来吗?他们是西夏的人?”

    “看样子是的。”斥候回答道。但片刻后又调整的措辞:“但看样子,他们并非是为了埋伏,只是在原地那处打转着。”

    “哪处?”

    “就是殿下您……”斥候咽了口唾沫:“从天上请来的祥瑞。他们在那个大坑附近打转,似是在寻觅什么。”

    “不会吧……”扶苏喃喃道:“我的运气这么好吗?”

    就这么恰好,他北上的时候碰到了西夏的调查队伍?一天、一时、一分都没错开?

    “他们有多少人?”

    “若暗处没有别的埋伏的话,”斥候闭眼估计了一个数字:“不到五百人。领头人衣着不俗,似乎有些身份。”

    “那还等什么?”扶苏说:“全军听我命令,把他们一网打尽。”

    五千人对五百人,后者还不是铁鹞子。任谁来都只有碾压的份。至于有埋伏?扶苏决定赌一把:西夏绝不会料到宋军会另派一支军队,原路北上。所以不会有埋伏。

    他赌对了。

    宋军在暗、西夏军在明。前者又有人数上的碾压,哪里还有不拿下的道理?又因为扶苏并不要求捉活的。许多西夏军还没反应过来,头已经没了。反应过来的,往往要面对十数人的围杀,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

    这场送到扶苏嘴边的开门红,宋军的损伤几乎忽略不计。而西夏那边,只有一百多人及时投降成为了俘虏。当然,包括扶苏特度嘱咐要留活口的那位衣着不凡之人。

    据说此人发现有敌袭时,也十分勇武地组织周围人杀敌,但双拳难敌四手。发现自己落入宋军手中,又想着挥刀自尽,幸好被拦住。若不然宋军只能拿一具尸体交差。

    “自尽?”扶苏听到禀报后吃了一惊。

    一般人被俘虏后选择自尽,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他悍不畏死,很有气节。第二,他的地位对于己方势力来说十分重要。

    所以是哪种呢?

    当宋军压着那个人来到扶苏面前,他一眼就能确认:两种都有。

    也难怪斥候一眼就认定,此人的身份很不一般。封建年代,平民和贵族的身份之别会直接作用于长相上。眼前这人的身材,一看就是吃肉蛋奶长大的。普通人没那营养条件。

    身份高贵的前提下,还能被西夏方面派来,调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