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10-120(第13/17页)

会造反,真的在扶苏的意料之外。他原本只打算培养一州的二五仔的……

    但范仲淹的语气坚若磐石、斩钉截铁,再看狄青和官家也明显不信。为了讨论氛围的和谐,扶苏只能含泪接下高帽子戴上:“好吧,确实在我的意料之中。”

    官家闻言微微一笑,唇角俱是数不尽的欣慰与自豪。虽然在关于十六州的事务上,大小咸决于东宫太子,他作为天子却没有一丝被架空的不快:“那就这么办,狄将军,你快接旨吧。”

    狄青:“是。”

    扶苏嘱咐道:“狄将军,你千万温柔些。”

    狄青无奈地应声:“是。”

    当朝太子和实权武将当着天子的面讨论起治军的细节,这在无论哪一朝都是天大忌讳一桩。但在垂拱殿,它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就像树上长出了叶子一样。

    ……真是不可思议,但狄青已经习惯了。

    至少,他看上去不会大惊小怪。

    “还有。”扶苏意有所指:“听闻云州物产丰富,你届时派兵到处看看。说不定能挖到像棉花、土豆之内的东西呢?”

    听到“棉花”“土豆”几个字,狄青立刻紧绷脸色,严肃地拱手称“是”。他怎么会不知道呢?云州作为辽宋边界,守备森严。然而就是这两样东西,在云州百姓的心口上生生凿开两道口子。使民心化作滚滚的洪流,冲垮了泥土石头制成的堤坝。

    他一定会无比认真。努力寻找的。

    至此万事俱备,只等狄青凯旋的东风。而况在场之人都知道,这是场几乎必胜的战役。未经武装的农人在军事化管理的士兵前不堪一击。更何况,是给予他们过冬物资的宋军呢。他们真的会升起反抗的心思吗?

    可以说,云州已经一半收入大宋了。

    狄青和范仲淹都纷纷提出了告辞。一个是去准备征发军队。另一个则提前布置起云州并入领土后的准备了。偌大空旷的垂拱殿,转瞬间只剩下父子两人。

    “没想到,竟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夺回十六州其一。”仁宗背着手感叹:“朕若能见到列祖列宗,也算对他们有交代了。”

    “这才哪到哪。”扶苏说。

    如果光拿到云州就算有交代,那他苦心孤诣派王安石走私的北境马、辛苦推广的土豆棉花、还有写的《求知报》都算什么?好多根本没派上用场呢!

    仁宗听着儿子的豪言壮语,心情极好地笑了一声。他看了扶苏半晌,忽然脱口而出:“待到来年征伐之日,朕就禅位于肃儿,如何?”

    扶苏:“……”

    扶苏:“…………”

    他的眼神一瞬间变得极为惊恐:不是啊,官家,你怎么就突发奇思妙想了啊?突然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您……皇帝做得不开心了?谁惹您了不成?”扶苏旁敲侧击地问道。

    他也只能想到这一个答案。哪个皇帝当得爽爽的会主动退居太上皇啊?可仁宗一直表现得很正常,难道是……因为自己?

    至于官家是因他手中权力过重、左右朝堂,刻意敲打的念头只在扶苏的脑海中飘过一瞬。然后立刻就被否了,不可能,绝不可能。

    扶苏愿意用自己八年的父子情表示,官家,他绝不是那种人。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啊!

    也许因为扶苏面上的纠结太明显,官家绷紧的嘴角微微松开,不吝给儿子解惑:“朕只是在想,他年盖棺论定、群臣礼议之时,朕岂不是会抢了肃儿你的功劳么?”

    扶苏长长地“哦”了一声:原来是因为这个……不,这个原因也很不正常啊!

    就因为他现在是太子不是皇帝,所以做出什么功绩都得算在官家头上。官家怕抢了他好听的谥号庙号,所以决定自己退位,让儿子主政?

    扶苏的小手掐了下眉心:“那官家你有没有想过呢,假设你现在就退位的话,得到的谥号会是什么呢?”

    官家沉吟了片刻:“是‘仁’吧?”

    和历史上分毫不差。

    “这就是问题所在啊。官家你现在都已经是‘仁’了等到十六州收复之后就是文武双全,谥号不知道得有多好听呢。要是我继位了,第一份功绩就是收复十六州,‘武’的谥号肯定跑不了。”

    说到这里,扶苏打了个寒战:“汉武帝、魏武帝、唐武宗……我可吃不消。”

    官家哂然一笑:“那周武王呢?”

    扶苏哑口无言了一会儿,半天才说:“三代之治的事儿,和现在能一样么?”

    官家嘴上没说,心中却暗道:以肃儿现在的功绩而论,倘若他真的能收复旧土、再兴华夏,和三代的那些明君相比也不逊色什么了。

    唔,可惜肃儿不爱听夸。

    思及于此,官家又生出许多怅然来:也不知道后世会怎么给肃儿上谥号?修史书时又会如何赞美洋溢的呢?好想活到那时候一探究竟。可惜,注定只能想想了。

    扶苏可不知道他爹想得这么远。见仁宗神色微微惆怅、闭口不言,以为他暂时被自己说服,放弃退位的想法了。他生怕迟则生变,一溜烟的也跑掉了。

    目的地是,坤宁宫。

    按理说扶苏今年已经八岁,早应该搬出坤宁去、独居一宫的。但宫里的孩子稀十分少,除了十岁的长公主妙悟、八岁的他以外只有苗才人四年前诞下的一胎,是一位皇女。

    官家、曹皇后对独居闭口不提,宫中又没有一位太后坐镇,扶苏也对宋廷的规矩不甚了解,就稀里糊涂地住到了八岁。

    要扶苏自己来说,他还是相当愿意的,没有那种一定要独居的执念。坤宁宫是皇后居所,吃穿用度都是顶好批。住在这里能时常看到娘娘、和她说说话,何乐而不为呢?

    像是今日,扶苏就又回去了,顺便把云州造反的事宜告知曹皇后。这是官家默许的,也是扶苏应分的。从那张舆图开始,她就为收复十六州出了许多的力气,合该有情报共享的待遇。

    “云州造反,‘平叛’之人狄将军?”曹皇后重复了一遍,眼神闪着熠熠的光:“那这一州之地就要收入我大宋囊中了。”

    她做出了与朝廷要员相似的判断。

    “肃儿,不愧是你。”

    扶苏挠了挠头,来自母亲的夸奖他一向是很受用的。因为曹皇后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不会像苏轼那样用夸张的言辞让他难堪:“那你们之后是如何打算的?下一步呢?”

    “下一步,娘娘是说……”

    “辽帝。”曹皇后说。

    “《澶渊之盟》以来,宋辽和平了许久,云州之变堪称这几十年最大变局。但它偏偏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肃儿,你说辽帝该如何应对呢。”

    扶苏的眉心微微绷紧了。

    若他是辽帝的话……面前总共也就三条路。

    派兵平叛云州。在已知狄青的宋军驻扎的前提下相当于和宋国开战。

    遣使启动和谈。等于撕毁《澶渊之盟》重启和谈,届时是谁给谁送岁币,送多少还未可知。

    忍气吞声当成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