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弟魔家的女婿: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30-40(第9/17页)

砖窑厂对工人同志们的传达,上头领导有指示也如实写上去让他们看。

    庄秋这辈子还是管了财务,上辈子她是在姜辰办了房地产公司才进公司去管财务的,还不是一开始就管账,先做小会计,跟着请来的会计做事,进了房地产公司两年才正式当上了财务经理。

    后来国内的企业都管这一块叫“财务总监”,庄秋桌上的牌子也就换成了财务总监,经理是下一级的称呼了。

    庄民国跟两个妹妹的关系都不错,上辈子刷手机的时候没少跟庄秋姐妹视频,他们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聊,庄秋那时候就一身职业装坐在办公桌后面,面前摆了个财务总监的牌子,后面是落地窗,能看到外头的高楼大厦,电子屏。

    庄民国上工一个月,发了工资,厂里缺票据,庄民国去领钱的时候,庄秋给他装了一罐麦乳精,一桶饼干,还把自己的罐头装了一个进来,叫他拿回去给庄玉林他们吃。

    庄民国拿出来给她装回去,“阳阳不得吃啊。”

    庄秋现在管账发工资,排队等发工资的多,庄民国没好耽误别人时间,东西一放就出去了,下了工,庄民国提了东西回家,到家了才发现里边多了罐黄桃罐头。

    两位工人家庭的小同志只吃过零食,最贵的就是饼干和糖果了,还没吃过麦乳精和罐头,正围着桌子上这一堆高档货看呢。

    陈夏花他们比庄民国还晚回来呢,庄民国接了他们手中的担子,说了句,“队里不是秋收都过了吗,怎么忙到这个时候。”

    庄民国发工资都是压了半个月的,现在都快九月份了,最忙的秋收都过了。

    向婆子说的,“朱大军的收音机都播了,要恢复高考了,今天上工的知青高兴疯了,都不上工了,全回去知青点了,说要参加考试去了。”

    考上了,当大学生了,肯定不用继续留在农村了。

    他们三生产队的知青点离村里有些距离,平常跟村里走动的都少,整个大队像他小舅子这样跟知青结婚的没几个。

    他们三生产队是没有。

    知青都跑了,他们的事情就落在了村里的社员身上,每个人都额外的分了工,做完了才回来。

    庄民国这才知道是恢复高考,开放大学了,他上辈子说句不客气的就叫浑浑噩噩,除了上工挣工分就是出去打工挣钱,没想过靠别的改变生活,对下放到村里的知青,谁考上了也没关注过。

    “他们本来就不是咱们农村人,本来就该回去的。”

    几十年后的视频号铺天盖地,总结就是,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这些知青本来就是城里人,又不是下乡建设了农村就成他们农村人了。

    回去了也好。

    向婆子点点头:“也是,村里这么多人,祖祖辈辈都过来了,没有他们也照样上工。”

    向婆子两个老的现在也是工人家庭的老头老太太了,隔三茬五才去队里上工,一边进屋还说等知青走了后以后他们上工,挣的工分就更多了。

    以后每年还能多挣十来块。

    庄民国只点头,他们村里的知青谁考上了大学他不知道,但他们农民,分土地还是知道的。

    一进门,陈夏花他们也看到了桌上摆着的麦乳精、饼干和罐头了。

    庄民国给他们交代:“这个月没票,就拿东西抵了,罐头是三妹非给装进来的,给玉林他们两个的。”

    说是给庄玉林两个,晚上吃了饭,庄民国就把罐头开了,家里每个人面前都分一点。

    两个小的拿着勺子就吃,两个老的笑眯眯的,脸上的苦相都少了几分,陈夏花把自己的碗推到庄民国面前,叫他吃。

    庄民国不吃,她也不吃。

    庄民国又往她身边推了推:“你吃,我不喜欢吃甜的。”

    陈夏花喜欢吃甜的,两个儿子遗传她,也喜欢吃甜的。

    “那你吃麦乳精,我给你泡一碗麦乳精去。”陈夏花要去泡麦乳精,庄民国按着她坐下,“你吃罐头,我去烧水洗澡。”

    砖窑厂不如在县里食品厂、罐头厂体面,一听起来就知道是干干净净上工的,他们砖窑厂是烧砖,运砖,运泥,挖泥,招进来的都是大男人,整个厂子上下就庄秋一个工会主席兼财务是女同志。

    工人家庭和工人家庭也是会被拿来比较的,工人庄家跟工人刘家比还是差了一截,刘家的工人同志刘大壮在县里食品厂上班,回来是骑自行车、穿皮鞋,戴手表,出入都是干净整洁的车间,住进四四方方的家属楼的,庄民国这个工人每天回来都是一身的泥灰,跟以前在村里上工没有区别。

    这一比,工人刘家还是胜了一筹,工人母亲刘三婶这才高兴了,她还专门跑了一趟,守在进村的口,看过了庄民国一身泥,比不上他们家的工人一身干净后,这才哼着调子走了。他们家可是“双职工”呢。

    入了冬,砖窑厂到了最忙的时候,每天都有砖送到县里去,每年从入冬到过年,盖房子的、结婚办酒的,厂里盖家属楼的就多了起来,需求得多,他们砖窑厂出的砖就越多,上工的时间就长。

    姜辰把自己的办公室和旁边的房间都让了出来,放了硬板床上去,让他们在里边休息,加紧赶工,连庄民国都好多天没回家过了。

    庄玉林他们都放假了,一年级的小学生还考试了呢,得了双百分。

    作者有话要说:嘤嘤嘤感冒了,我明天试试多更点。

    36、第 36 章

    庄民国当上了工人, 在砖窑厂忙,陈夏花就先接替了他去公社里送菜的事。

    庄民国提前给公社的大姐齐玉讲过了,说以后送菜要换一个人来, 齐玉没意见,只让他们准时把菜送过来。

    这两年日子比以前好过, 舍不得买菜的工人家庭一月里都要买几样菜回去吃个新鲜,他们送过去的菜在县供销社, 刚到要被国营饭店分一半走, 余下一半一两天就卖光了,缺得很。

    陈夏花没改时间, 遇上农忙秋收就趁中午把菜送到公社去, 闲下来就上半天工, 向婆子两个帮她收拾菜地,带孩子,陈夏花轻松不少,两个老的收拾菜地,她就去后山捡柴火。

    十月份高考, 各个大队的知青全都报了名涌入了城里,村里少了人, 顿时空了下来, 一群老头老太太还在猜谁能考中。

    最后他们三生产队的知青, 只有近几年放下来的七八个知青考上了, 没考上的知青都回来了,还带了书,说要复习一年继续考。

    回城,是他们根深蒂固在脑子里的,以前只有大队开介绍信去工农兵大学读书, 城里有工作顶替才能回去,现在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参加高考,考上大学,也能摆脱一直扎根在农村。

    有知青读书在前头带动,村里对读书的热情都涨了起来。

    光是入冬后,就有不少人带着孩子去学校打听学费了。

    幼儿班一块钱的学费,包含了书本费和作业本费,小学两块钱的学费,一块钱两块钱,挤一挤,家家也都拿得出来。

    邱老师都给他们班上的小朋友们说过了,明年他们一年级还有三位同学要入学了,让他们要认真读书,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