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30-140(第6/13页)
们转移出去,楼还直接给炸成了平地。
富户们起初不服气,去找两浙路的知州, 可两浙路的州府知州兰娘可是不会听这些富户们的申诉, 直接将人打发了回去。
如今只要是从中学堂出来的白直和县令,哪个不想着好好干然后从基层升上去?哪里容得这些人捣乱影响他们做出成绩来?
白直们一脸无奈的看着这群富户。“诸位莫是昏了头了, 这可是陛下的政策,你们难道是在对陛下表达不满?”
富户们惶恐:“哪里哪里。”
青楼被禁, 并不影响百姓, 平头百姓没钱去消费。正是因为林肆登基后的这一年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百姓们多多听了白直的宣传,还举双手支持起来。
富户们这一下成了异类, 就算是心中有不满也只能憋了回去。
至于青楼被禁后的那些姑娘们,是按照当初熙河路的流程来的。
看病治病思想教育改造学习生存技能,若是想换名字的,那便换个名字,最后换个地方生活。
云惜玉便是当初第一批青楼被禁,接受这些改造的姑娘。
她如今作为志愿者,忙碌辗转于各地的关闭青楼一事。
同样作为志愿者的还有精通女子顽疾的宋和玉等女医,在安京结束培训的沈友儿也加入了其中。
若是问她是为何会加入这个队伍,那便是因得丰厚的补贴,以及同情这些女郎的遭遇吧。
她在天灾人祸的时候失去了丈夫,若不是她还有一手行医问药的本事,她的日子想必也是艰难的很。
因为她深刻理解,什么叫作身不由己。
各地的县令和知州都知道陛下和梁相十分重视关闭青楼这件事,哪个路哪个州做得好,说不定递上去的工厂计划书都能多批两个。
这个计划梁年是派了一个刚从中学堂毕业的学生来做的。
因得这样的事必须是由女郎来做,还要考虑家庭和背景因素,最好是对这些女郎们抱有同情和理解心理。
温芸恰好全部符合,她就是当年在风月楼被解救出来的小姑娘。
那时她还叫阿芸,还没有自己的名字。
这名字也是后来取的。
温芸本想着考哪个地方得白直,结果这样一件差事就砸到了她的头上。
温芸知道若是办好了,可比当几年县令还更能做出成绩。
云惜玉等人也是因为温芸才加入的这个队伍。
禁青楼这一文件批下去,各地都积极响应,但是做的好不好,有没有认真的做,这些都是无法检阅的。
温芸带着的小分队正是负责解决这一问题。
全是女性的队伍会仔细的检查各州衙有没有将这件事认真的完成,会耐心的给姑娘们做思想工作。
温芸的队伍每离开一处,就会有那么一两个姑娘自愿加入。
故而这个队伍已经有些日益壮大了。在路途中,也有人对宋和玉的医术感兴趣,羞涩地说自己以后也想如宋和玉这样专给女子治病。
温芸则是撑着下巴,她们即将来到两浙路,这里就是最后一处。
两浙路的青楼比其他的路都要多,由于大宸的青楼是官方设立,故而一路最多也就两所,但两浙路不同,这里足足有四所。
兰娘虽是知州,但这一年事务实在是繁多,她虽将青楼禁了,姑娘们好生安置了,也请了女医来看,这识字课也是上着的。
但对于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她便有些力不从心了。
民生事务抓得紧,她实在是分身乏术。
温芸的到来正好解了兰娘的燃眉之急。
兰娘做事很细致,将这群姑娘安置在了非常的隐蔽的巷子里,这群姑娘年岁普遍都不大,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单纯是因为青楼女子都活不长。
其中还有那些还未长大的小女郎,十来岁的年纪。
就和当初温芸被解救出来的年岁差不多。
巷子里的姑娘很警惕,每几日轮值来给她们上课的都是女郎,而且上了这么久的课,彼此之间也都熟悉了。
突然闯入一群陌生人,她们的眼神充满的警惕。
面对这样警惕的眼神,温芸等人已是习惯,便熟门熟路的开始自我介绍。
原本是泥地里的人,忽然听得说陛下派人来探望她们,疏导她们,除了呆在原地,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其他反应。
她们还以为,禁了青楼,让她们识字,重新开始生活,就已是极限了,没想到还会派专人来看她们?
其中一个穿浅蓝衣服的女郎怯生生地说:“当真是陛下派人来看我们?”
云惜玉浅浅一笑。“这自是真的,否则我们哪里能找到这里来,都是经过文知州允许的,我们已走过了整个大安的七路,如今这里就是最后一处了。”
说起文兰娘来,一群姑娘们便说文知州很好,对她们也很好,说让温芸等人回去给陛下回话的时候一定要说文知州的好话。
宋和玉和沈友儿等人最先开始给她们检查身体。
宋和玉如今已算是妇科的老专家,虽是有女医来看过,但她也得仔细查验过才算放心。
浅蓝衣服的女郎排着队,忍不住望着地面叹气。“为何阿秀就没有熬过去呢,我本以为青楼没有了,大家都会活下去的。”
她身后的女郎拍拍她的肩膀。“阿秀最后是在这个地方走的,她已然很满足了。”
解救出来的青楼女子是有一部分因为各种疾病没办法存活下来的,这是医学条件的限制。
身体检查完,便是谈心的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是由云惜玉带头,让大家说出心里的苦楚,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害怕。
因得从前都是青楼女子,许多无法说出口的痛苦与怨恨才能在此刻如数吐出。
直到待到最后一日,温芸在自己记录的小本本结尾处写下了一行字。
至此,大安禁止青楼计划,圆满结束。
第136章
水泥厂初见成效, 水泥一物就要用起来,最先在安京使用。
安京今年要修建小学堂中学堂,以及还有一个大学堂规划当中。
小学堂和中学堂已很有多人知道了, 这大学堂倒是头一次听说。
林肆注重教育, 大学自然是要修建的,不过大学设定的专业也要和左莜商议后再定下来,现在首先是将小学堂和中学堂建好, 将西席的调动名单规划好。
这水泥的神奇之处, 工部官员们已有见识,他们也按照林肆的要求,设计了小学堂的图纸。
首先分为低矮的两层教学楼与操场, 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抓。其次还有厕间等。
设计好了图纸,工人来修建, 其中还有一部分从陵州和黎县调过来的。
方盛就是其中之一。
方盛这一年前已然和当初完全是两幅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