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 113. 殿试 这就是秦湛瑛给大伯的回答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 113. 殿试 这就是秦湛瑛给大伯的回答(第1/2页)

    得知自己的排名时,秦湛瑛惊呆了。

    “我只是第?”

    其余人也惊呆了。

    “殿下/瑛瑛只是第三?”

    这一届科举的难度是什么地狱级吧!人才也多得考官开始发疯了吧!不然秦湛瑛怎么能不是第一!

    那可是秦湛瑛啊!带人编了泽国扫盲课本、文官进修课本、琴棋书画、诗词文章统统90级的超级天才!别看这人最喜欢写大白话的课文给老百姓看,可他的诗词和策论一点也不弱,证据就是课本上某篇绝对有资格流传后世的文章都是他亲自写的!

    秋瑜数次怀疑此人以后会成为又一个教科书大魔王。

    秦湛瑛疑惑:“莫非这一届科举还有什么我漏掉的人才?”

    秋瑜:“肯定是了!不然怎么会有人能压过你?能考过你的得是什么级别的学神。”

    他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学历史和语文的时候没努力了,是不是在南禹时期还有其他能和秦湛瑛媲美的学神,可是也不对啊,其他那几个著名学神应该都是瑛瑛登基后他亲自挖掘出来的,他大伯在位的时候,最顶的就是瑛瑛本人。

    可是成绩已经出来了,改也改不了,秦湛瑛也就认了,到底这世上总有天才人物,走到会试的高手更是数不胜数,只要不掉出一甲,其实太子殿下都是认的。

    他还没心胸狭隘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某种意义来说,这些人的存在让他感到新奇,站在君主的角度,他则希望自己未来的下属越有能耐越好。

    一个还在长身体、每天要睡满五个时辰的小太子真的很排斥因为属下无能为被迫加班……

    很快,报喜的人便来了。

    作为第名,秦湛瑛理所当然的获得了前往殿试接受皇帝考验的资格。

    此次获得前往殿试资格的,则共有九十六人,而同进士那边又录了一百零四人上榜,唐过位列同进士第一。

    这也是当前科举制度的一个弊端,贡士们只有前九十六人可以走到皇帝面前接受殿试,也就是说其实如果考官有心,可以决定考生能否露脸,这也是科举中模糊不清被文官们撺掇权力的部分,承安帝想改,但下面采用拖字决,光是吵仪式就吵了几年,小心思是个傻子都知道了。

    孙紫珍则怎么也没有想到秦英居然又进了殿试,一时间门恨不得上门警告此人,绝不可将他作弊的事说出来,否则他就将秦英提前从自己这里得知考题的事情也说出去!谁都别想好过!

    毕竟要不是他孙紫珍透了题,这出身卑贱的贱民哪里能考得这么好呢?

    只是秦英住处十分神秘,孙紫珍怎么也找不到对方的住处,他的舅舅总算是多年的官没白做,嗅出了一点不对来,立刻停止了调查,也不许外甥再查秦英。

    “这秦英的身世只怕相当不俗,能在大京中避开文官□□的调查的,也只有……”思及此,刘儒义心中一冷,立刻冲出书房,却见銮仪卫副使常旺提着长刀,带着一队銮仪卫,似笑非笑看着他。

    “托了新主子的福,可逮住了一条大鱼。”

    科举舞弊案已暗潮汹涌,殿试却如期举行,因泽国太子使团来京,承安帝还特意要人们将此次殿试办得热热闹闹,甚至要求京内所有六品及以上的官员过来,又让皇后邀请了命妇入宫。

    这可真是……连承安帝的四十大寿都没有这么隆重过!

    待得殿试当日,众学子身穿浅红学士服入大京皇宫,这也是他们中许多人一生中看起来最接近一品的时刻。

    南禹只有一品大员才能穿朱红官袍。

    秦湛瑛走在人群中可谓鹤立鸡群,他本就是修长体型,又生的俊美至极,还有多年高居上位养出的威严和优雅,所有人一眼看过去,都会先被他吸引住目光。

    当他随贡士们穿过群臣围观的天仪广场,步入修建得古朴庄重的乾和殿,进入有品及以上京官、在京有品爵位的宗室的南禹核心,他一眼看到了承安帝。

    看到了这已有些陌生的男人看向他时眼中的欣慰和期冀。

    本次殿试的题目也十分有意思的,八个字——似是友邦,实为手足。

    这题目以往从没在科举考场上出现过,一群菜鸟贡士里许是有接触过实务的,可对国际外交这门学问,却是碰都没碰过,连一些家里富贵的贡士背后的长辈都不怎么懂。

    文臣集团心中一凉,这和昨天承安帝说好的题目不一样啊!

    但承安帝都将题目摆出来了,大家就写吧,总得有篇文章交差呐。

    一时之间门,殿内的氛围多出了一点因为考题太难带来的愁苦,而围观这场殿试的群臣更是交头接耳。

    皇帝亲自出了考题,这考题自然是他想要关注的政治方向,而泽国使团也在,联想到两国微妙的关系,实在是复杂得很,这文章一个做不好,怕是要惹来皇帝的厌恶了,所以这文章还是写得四平八稳的、不过不错才是最要紧的吧。

    这也是大部分考生的心态。

    秦湛瑛坐在椅子上,仰头看着自己的皇帝大伯,对方也正好看过来,两人对视了一阵,秦湛瑛低头,执笔。

    自从科举舞弊案后,这一场考试实则已经作废,所以在殿试之中,唯一一个要被考验的考生,其实只有一个,便是秦湛瑛本人。

    承安帝在问自己未来的太子,你如何看待禹与泽的关系。

    而秦湛瑛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统一。

    有朝一日,定要一统天下,这是他作为未来的君王而交给现任君王的回答。

    禹和泽并不是分裂的两个部分,它们是一体的,同样源自华夏文明,只是在历史的节点上,一个选择坚守和北孟争夺陆权的战场,另一个另辟蹊径开辟了海洋,甚至泽的崛起也有承安帝的支持,他不是那种政治手腕高超的君主,但他的大义和宽广的心胸,在皇帝之中却是罕见的。

    恰好,吕家也有大义,且历代吕家家主都有军旅经历,某种意义上他们很能理解常年奋战在抗击外族战线的承安帝。

    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即使向另一方做出妥协,放弃独霸级的统治,只为了捧起那个复兴与统一的未来,这一点他们都明白。

    承安帝的妥协是决定请秦湛瑛来做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而吕家则是将自己唯一且资质最为出色的子孙交给秦家,改姓为秦。

    在秦湛瑛这一代,两国必合二为一,从法理到实质完成融合,连北边的北孟的地盘也要打回来。

    以此为核心,秦湛瑛开始写自己的战略,也是时间门不够,纸上能够书写的篇幅也就那么多,所以他就简述一下,再把辞藻调整得优美一点,注重一下行文结构,搞个好文章就可以了。

    如果承安帝想知道具体计划的,他们可以找个书房密谈,而且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秦湛瑛觉得自己的计划以后肯定会多次调整。

    除了秦湛瑛,还有另一位头铁的考生也不选四平八稳、歌功颂德的写法,那就是张摩腾,这孩子直言汉人必须联合起来,甚至是把那些可以友好相处的其他族的人联合起来对抗北孟才成,不然再让马蹄踏遍乡野,老百姓就太造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