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 第152章 番外一承前启后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成化十四年》 第152章 番外一承前启后(第2/3页)

的时候,后者的头发就已经比常人稀疏了,皇帝也听说这是因为纪妃怀着他的时候被下了堕胎药的缘故,那时他并未觉得如何,此刻看着太子沉静的面容,皇帝却莫名有些心酸。

    “是朕对不起你……和纪妃。”他又沉沉地叹了口气。“但纪妃说得对,一个人能做出什么样的事,取决于他的胸襟和眼界。朕若不在,你就是天子,当思亲贤臣,远小人,切勿重蹈朕的覆辙,当初妄信狂言,听凭李孜省继晓那些妖道妖僧胡言乱语,又大兴土木建造道观,这些都是朕的过失,你要引以为鉴。”

    这语气像是在交代后事了。

    太子毕竟不是圣人,他对这位父亲的感情同样复杂,纵然不恨,但其实心底还是有怨怪的,可这份怨怪,在听见他说出这样一番话的时候,又涌起许多莫名滋味。

    “父皇……”

    “如今朝堂上下乌烟瘴气,万通虽死,还有不少余党在,等着投机取巧,东山再起,你要明辨是非,切不可为阿谀奉承所蒙蔽。”

    “是,儿子谨记。”

    “内阁之中,刘吉的能力其实很强,只是他没把心用在正事上,你若觉得可用,便用之,若是觉得不行,便换人罢。刘健性情疏阔,不记私仇,有宰辅气度,徐溥也是,此二人可重用。还有唐泛……”

    皇帝喘了口气:“唐润青是个做事的人才,这次也是多亏有他,才避免了一场大祸,此人心思缜密,善于谋断,也可大用。还有你那位李师傅,李东阳……”

    太子接道:“李师傅如今还在守父丧。”

    “对。”皇帝点点头,“等他守制期满,可以起用,不过他性情圆滑近狡,你还得多观察一番,可让他先去修史,再决定重用与否。”

    这很奇怪。

    李东阳服父丧前不过是东宫侍讲,可皇帝却连他的名字来历和优缺点都记得清清楚楚。

    可见他心里其实门儿清的,谁是谁非,都自有评断,先前只是不想去做,而不是不知道怎么做。

    但也正是这样,才更让太子明白自己到底要走怎样一条路。

    接连说了许多话,皇帝有些后继无力了,他缓缓闭上眼睛,似乎需要休息了。

    太子见状便准备轻手轻脚地退出去。

    冷不防皇帝忽然又睁开眼:“太子,不要怪贵妃。”

    太子一愣。

    皇帝口中的贵妃,自然就是刚刚薨逝不久的万贵妃。

    没等太子反应过来,又听见自己父亲道:“朕不追封她为后了,但朕希望她身后能安安稳稳的,太子能答应否?”

    太子心中叹了口气,恭恭敬敬地拱手:“儿子谨遵圣命。”

    不答应又能如何,人已经死了,去挖坟鞭尸吗?

    或者很多当权者喜欢这样做,甚至将万氏满门抄斩,方觉足以消弭心头愤恨。

    但那样的话,难道母亲就能活过来了吗?

    皇帝听到他的保证,似乎放下心,微微松了口气,又陷入了昏睡之中。

    在他的梦里,也许还会出现那个笑靥如花的少女,轻轻抚摸着他的发旋,温柔地跟他说“不要跑远了,小心我找不见你”。

    但那些都已经不是太子所要关心的事情了。

    他也默默地出了口气,转身走出父亲的寝殿。

    那一室的阴暗仿佛瞬间被抛在身后,阳光洒满肩头,温暖得就像母亲曾经在耳边的絮语。

    外人并不知道发生在父子之间的这一番对话,不过皇帝日复一日身体衰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因为万贵妃的死而哀叹自己命不久矣的话,许多人也都听见过,文官们不会跟着他一道伤春悲秋称颂两人爱情的可贵和伟大,大家只会觉得皇帝终于不再折腾了,真是可喜可贺。

    阁臣们生怕皇帝悲伤过度再做出什么不靠谱的事情,赶紧趁着皇帝卧病在床的机会,呈请让太子入阁观政,参决大事,皇帝也同意了。

    虽然才十几岁,但少年老成的太子明显比皇帝受欢迎多了,在内阁有决议之前,他基本不会指手画脚,只有当内阁有争议,抉择不下时,他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管什么时候,在做什么,每当有大事需要让太子参与或作出决议的时候,阁臣们总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见到他。

    这样性情温柔仁慈的太子,没有大臣不会欢迎的。

    就在大家忙于收拾万党那些乱摊子之时,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殿试也如期举行。

    陆灵溪参加了这一科殿试。

    虽然出身世家大族,家族里历代就出了不少大官,但他自己原本是不想走科举这条路的,因为在他心里更向往的,是汉唐游侠那种纵情恣意的江湖生活,所以他才会上少林寺去学武艺,考了个秀才功名之后就开始四处游历。

    但这一切想法在他遇到唐泛之后就改变了。

    他发现人其实不是因为当了官之后就会变得汲汲名利,而是因为心被拘束了,所以人也跟着不洒脱起来。

    唐泛的心飘然如仙,所以无论在朝在野,无论得意或示意时,他都并不让人觉得落魄难堪。

    若非要让陆灵溪形容,他只能想到一段话。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这原是用来评诗的话,用在他身上,竟是如此贴切合适。

    及至二人在苏州合力破案,唐泛运筹帷幄,突破重围,陆灵溪对唐泛的观感,已经从普通的好感,上升到混杂了崇拜倾慕等等感情在里头。

    但这还不够,现在的他仅仅是个秀才,根本没有机会与唐泛多加接触,陆灵溪心想,就算他去唐家上门拜访,总也不能一住就赖着不走吧?

    再说喜欢一个人,就要努力想办法去帮助他,成为他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样对方眼里也才会有你的存在。

    陆灵溪决定努力追上唐泛的步伐,不说与对方平起平坐,但起码也要让对方有朝一日意识到他的重要性,将自己与其他普通朋友区别起来。

    若是还能再……

    陆灵溪没有再想下去,但这样隐秘而又模糊的想法,让他心里涌起一股甜蜜。

    抱着这个想法,陆灵溪也一反从前四处游荡的生活,定下心来专心备考,终于在殿试上被点为二甲十六名的进士。

    这个名次虽然不如状元榜眼等来得抢眼,但也是十分出色的了。

    陆灵溪顺利地进入翰林院,成为一名翰林,由此也在京城定居下来。

    这让陆灵溪觉得高兴而又失望。

    高兴的是,他终于得以日日见到唐泛了,唐泛自然没有忘记陆灵溪,对他也很热情,甚至几次招呼他上门吃饭,两人好像又回到从前在苏州时一起破案的日子了。

    但他失落的是,每回好不容易有个跟唐泛独处的机会,总会有不相干的人冒出来打扰,其中次数最多的,莫过于住在唐家隔壁的锦衣卫指挥使隋州。

    这真是个讨厌的人,陆灵溪心想。

    但他并没有贸然表现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