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 210-220(第13/15页)

能给父亲送终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大顺拍拍弟弟的肩膀,“爹知道您给东家效力,他不怪你,临终前还让我嘱咐你,好仆不侍二主,东家老太太、老爷和郎君都是顶好的人,待人和善宽容,你要好好在身边侍奉。”

    陈二顺点头,他何尝不知道呢,如果当年没跟着老爷和郎君出来,自己也许还在陈家庄种地呢。

    这些年他在府城见过了大世面,能在富贵人家里当管家是多荣耀的事。

    晌午陈大顺在酒楼订了饭菜,以前清水镇是没有大酒楼的,只有几家小食肆做的饭菜味道也一般。

    这家新开业的酒楼听说老板是从府城过来的,做的菜也都是冀州府那边的口味,味道吃起来不错。

    吃完饭王瑛和陈青岩带着元宝回到熟悉的院子休息,元宝大了不能再跟他们睡一间屋子,王瑛把西屋收拾出来让他单独居住。

    *

    休息了一晚,第二日大家伙早早起来准备祭祀用的东西。

    这次回去不光要祭祖,还要给青岩的父亲过六十生祭。

    生祭也叫冥寿,在古代很讲究,需要提前准备三牲:即猪头、鱼和鸡,还有糕点、时令的瓜果、茶、酒等等。

    除此之外,祭祀用的香烛和纸钱也必不可少,这些东西直接在香烛铺子里买现成的就行。

    东西买完,马车浩浩荡荡的朝陈家庄驶去。

    路上李氏和陈容、陈靖目不转睛的看着窗外,上了年纪回来一趟太麻烦,大概都知道这次能是最后一次回来了,下次再来怕是得等百年之后。

    到了庄子上,这边比想象中发展的还要好。

    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整齐的瓦房,虽然大部分村民还是以务农为生,但朝廷免去了税收,每年除了交一点粮食用来修祠堂外,其余的粮都归个人所有,只要手脚不懒日子过的都不会差。

    听闻东家们回来了,大伙纷纷从家里出来,有个拄着拐杖满头白发的老妪,看见王瑛便要跪地磕头。

    “可使不得啊!老人家这不是折我的寿吗?”

    老太太咧嘴笑起来,露出参差不齐的几颗牙齿,“郎君还记得老太我吗?”

    “记得,怎么会不记得,木头快过来看看李奶奶。”

    站在陈泽身后的高挑青年走上前,“李奶奶好。”

    “哎!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老太太拉着孩子的手上下打量,“真真出落成了人了,这下你爹娘爷奶也都放心了。”

    当年她把木头送来的时候才八岁,如今一晃十年过去了。

    春生也找到爹娘过去叙旧,许是离家太久跟家里人都有些生疏了,见了面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些年他没少往家里寄银子,询问爹娘有没有收到。

    陈树根拘谨的点头,“收到了,家里盖房用的就是那个银子。”

    “你跟娘照顾好身体,以后我再给你们寄银子。”

    “不,不用寄了,你自己留着傍身,家里不愁吃喝。”

    陈春生家里孩子多,他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几个姊妹,这么多孩子家里养不了才送过来,给孩子谋个出路。

    如今见孩子出落的这么好,身上的衣服也干净体面,夫妻俩都放心了。

    一行人步行朝祠堂走去,身后浩浩荡荡跟了一个村的人,还有不少其他村子闻讯赶来的人,都想一睹状元和进士老爷们的真容。

    到了祠堂大门口,陈靖抬头看着高高的状元牌坊感叹道:“这牌坊真气派,花了不少工料吧?”

    王瑛道:“县里安排的,请了六个木工师傅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才做出来。”

    陈大顺,随着沉重的大门打开,陈家祠堂映入眼帘。

    陈靖是第一次过来,当他站在正堂看见父亲和母亲的牌位时,再也抑制不止眼里的泪水,掀起衣袍跪地道:“不孝子陈靖回来了,叩见列祖列宗!”

    身后其他陈家的子嗣也同时跪地磕头。

    穿堂风将他的发丝吹乱,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轻抚他的面颊,诉说着这些年的思念。

    天气寒冷不能久跪,陈青岩和陈青淮上前把他扶起来,“四叔莫要难过,祖父祖母泉下有知我们这些孙儿这般争气,想来也是高兴的。”

    陈靖拭了拭脸上的泪痕,“你说的对,他们一定会高兴!”

    大家伙依次上香,轮到最小的莹莹时,陈青淮扶着她的小手将香插进香炉,陈家没有重男轻女的习俗,女子和哥儿都可以进祠堂。

    待他们上完香,村民们也开始给自家的先祖们上香,因为祠堂里不光供奉着陈家的祖先,全村的先祖都供奉在这里。

    拜完祖宗就该给陈贤过生祭了,小孩不能留下了,怕冲撞了孩子,由婆子们带着去村里玩。

    陈青岩把提前准备好的三牲摆上,陈青松和陈青芸把贡品也一一摆好,兄妹三人对着父亲的牌位再次跪拜。

    “爹,马上就是您的六十大寿,孩儿特地回来给您过寿了。”陈青岩将杯子倒满酒摆在灵位。

    李氏第一次没掉眼泪,蹲在旁边点燃纸钱,“贤哥,你不在的这些年,孩子们过的都挺好的,都各自成家立业没用我操心,如今孙儿也考了科举,你若是泉下有知可以安息了。”

    陈靖从怀里拿出提前写好的祭文,朗声诵读起来:

    “呜呼!棠棣之华,鄂不韡韡,昔我兄弟,如手如足。

    忆昔寒窗共读,青灯黄卷,兄常以衣覆我肩;荒年炊烟难继,豆羹箪食,兄必推食让我先。

    兄性□□水,品洁似秋霜,侍亲则冬温夏清,教子则义方是训。奈何苍天不佑,摧我琼枝,折我雁行,从此登高谁共茱萸?

    弟今牧守一方,当以苍生为念,今归故里,见素帷萧瑟旧榻尘封。

    哀哉!雁行折翼,何痛如之!

    惟愿兄魂驾鸾鹤,逍遥阆苑,呜呼哀哉!尚飨!”①

    读完祭文,陈靖已经涕不成声,曾几何时他和兄长亦如青岩和青松这般啊……——

    作者有话说:注①参考诗经小雅。

    第220章

    在清水镇待了三天,返程的日子一晃就到了。

    “不用拿了,府城什么都不缺,你们把家里照顾好就行。”王瑛摆手不让大顺媳妇再往车上放东西。

    “都是秋天在山上采的山野菜,别的地方不好买,不占地方,郎君带上吧。”

    “那就放上来吧。”

    “哎!”妇人将包裹整齐的码在车厢里,脸色露出爽朗的笑容。

    王瑛突然想起当年第一次见她时的趣事,那会儿因为家里穷,炖几块鸡肉大人孩子都馋得够呛,如今都日子好过了,大顺媳妇也豁达了许多,再也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跟来时一样,走得时候依旧是一排马车浩浩荡荡,看着越来越远的老宅,几个上了年纪的长辈,没控制住都红了眼眶。

    陈容拉着李氏道:“不看了,这地方哪有什么值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