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 200-210(第6/15页)
“好。”
王瑛去灶房安排好,又让厨娘做一份汤饼,出门饺子进门面,这次出去这么久可把人累的不轻。
进了屋子,陈青岩正在靠在椅子上打盹,这一路颠簸没怎么睡好觉,眼底都是青黑的。
王瑛拍了拍他的肩膀,“醒醒,先别睡,吃完饭洗洗澡再睡。”
陈青岩搓了搓脸道:“怎么不见元宝?”
“他跟同窗的孩子去逛街了,有下人跟着。”
“那就好,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不知他学业怎么样了,有没有贪玩。”
王瑛道:“这么大的孩子哪有不贪玩的,不过夫子说他学的不错,比同窗的孩子们都快很多。”当然夫子原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把元宝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仿佛就是文曲星下凡。
特别是得知陈青岩是状元出身后,更是对其敬畏不已,连带着对元宝也另眼相看。
王瑛不得已找夫子谈了好几次话,告诉他元宝就是个普通孩子,学业上可能仗着开蒙早多了几分优势,但绝对不是个天才,希望夫子能严加管教,在学堂上胆敢顽皮不听话,该打就打千万别给他留面子。
几番谈话下来老师的态度逐渐端正过来,对待元宝也同其他学子一样,该教就教该罚就罚。
元宝这孩子也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交往了几个同龄的朋友,性格愈发开朗起来。
“对了,你走后我便给家里和边关写了封信,月初穗弟回信来了。”王瑛从箱笼里拿出信递给陈青岩。
一晃林穗去边关已经快四年了,这期间虽然每年都会寄信和送东西回去,但却一直没能见面。
如今两人离着的近了许多,从鄯州到玉门关只有半个月的路程,林穗打算过完年天气暖和些就带着晴儿来玩。
陈青岩看完信道:“好些年没见到穗弟,不知道他过的怎么样了,从京都来的时候刘大人曾提点我说边关这几年不太平,让我提早做准备,正好等他们来了问问情况。”
“准备什么?”
陈青岩道:“打仗无外乎就是粮草和兵器,鄯州铁矿充足,但粮草略有欠缺,短时间内怕是没办法改变。”
王瑛略微思索,“我可能会帮上忙,之前在老家庄子上改良的麦种,挪到这边再适合不过了。我那个长丰3号抗旱耐寒,若是明年春天都能种上,收成肯定能翻倍。”
鄯州因为地理原因没办法种植冬麦,只能种春麦。
陈青岩眼睛亮起来,不过马上摇头道:“若想让鄯州百姓改种新麦怕是困难重重,况且麦种也不够。”
“谁说不够的,试验田囤了五万多斤呢。”
……——
作者有话说:陈青岩:稳稳的很安心。
第205章
这个年简简单单的就过完了,陈青岩和王瑛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中。
府衙里每天都有很多事,陈青岩又是个认真的人,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办好,自然是劳心又劳力。
王瑛则忙着推行麦种的事,三月份春耕就要开始了,眼下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想要将长丰03推行下去确实是个困难的事。
第一老百姓一般每年秋天提前预留来年的麦种,家里有种子自然不会花钱再另买新的种子。
其次地里的收成就是老百姓的命,万一换了新种子,收成不好或者绝收岂不是要他们饿死,所以推行新种的事十分困难。
不过好在有陈占东在,这小子绝对是营销天才,他先在城中找了几个货郎,每天给他们一吊钱,让货郎卖货的顺便宣传一下王家农铺的麦种。
货郎得了好处自然是十分愿意,出去卖货的时候免不了提上一嘴。“城中王家农铺的麦种可不错,听说是从冀州专门运过来的,一亩地能增产三石粮呢!”
买东西的老翁道:“真的假的?”
“这东西哪敢作假啊,正儿八经的好麦种。”
“那冀州的麦种挪到咱们这边能种活吗?”
小贩拍着胸口道:“听说铺子里保成活率,若是一亩地麦苗成活不足七成赔三倍麦种的钱。”
三倍麦种钱跟麦子的收成也差不多了,有人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算买点种上,反正也不多买,种上一两亩地若是收成好,正好留下做明年的麦种。
种了多年地的老农民都是人精,打眼一瞅这麦种基本就知道好不好。
王瑛从试验田拿出来的这个长丰03,色泽鲜亮,个头饱满,用手搓上去刷刷作响,拿到盆里泡一点,几天就出芽了,出芽率基本上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好麦种自然也好卖,铺子里的生意逐渐忙碌起来,为了能让种子更好的分散下去,王瑛用了后世比较有名的饥饿营销手段——限购。
每户凭户籍购买麦种限购一斗,即便你想多买人家还不卖呢。
没想到这个法子比宣传还管用!
一斗麦种才一百文,寻常老百姓也能拿出这钱,大伙争先恐后的来买起来。麦种的消息越传越广,大家伙都知道府城有个王家农铺卖的麦种特别好,不光发芽率高,产量也比当地的麦子高很多。
人都有从众心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到三月份的时候,各县都有百姓陆续过来购买麦种。
因为是需要凭借户籍够买,登记上就能看出都哪的人买了麦种,晚上王瑛做出表格统计了一下。
府城购买麦种的人家大概有一千三百多户,临近的几个县买的比较多,卖了两千三百多户,稍远一些的县城卖的少一点,大概在七百户左右。
若是没有天灾病虫害,今年这些麦子肯定收成不错,农民自留麦种的话明年收成肯定更好!
*
时间一晃来到三月,天气暖和起来,院子里的树开了花,原来这是几颗苹果树,就是不知道这果子味道如何,等秋天熟了好好尝一尝。
王瑛抽空从试验田里挪出几株葡萄藤出来,西北这地方昼夜温差比较大,结得葡萄肯定好吃。
白日里陈青岩照常忙碌着,元宝去上学,王瑛每天上午去铺子转转,下午就回家继续培育新种,日子过的简单且悠闲。
直至三月中旬,林穗终于带着晴儿来了。
马车颠簸了半个多月到了鄯州城外,入了城林穗和晴儿趴在窗口看着外面,这还是两人第一次来鄯州,看起来比边关繁华多了。
街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看得二人眼花缭乱。
虽然玉门关也有不少商贾,但跟关内比起来还是相差太远,卖的东西昂贵还十分稀缺,想买一块绸布都不好买。
林穗道:“这次回去,咱们多买几匹细布和绸回去。”
“阿父给我做漂亮的裙子。”
林穗揉揉晴儿的头发,眼泪满是慈爱,“好,你还记得你表舅和表舅父吗?”
“记得,我还记得元宝弟弟呢,不知道他现在什么样了。”
晴儿比元宝大两岁,如今已经是十一岁的大姑娘了,元宝也有九岁了,两个小朋友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