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 200-210(第13/15页)



    这里的百姓还在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式种植,每年春天以工具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将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使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

    至于播种后那就全凭老天爷赏饭吃了,不施肥、不拔草、不除虫,遇上好年头一亩地能收一石麦子,若是灾荒之年颗粒无收也是有的。

    穷山恶水出刁民,当地百姓也是出了名的难管,落草为寇的比比皆是,农耕的时候在村子里种地,农闲的时候去山上拦路打劫。

    这几年朝廷管的严,虽然打劫的少了点,但每年收税依旧头疼的要命,老百姓自己都没饭吃,哪来的粮食交税。

    谭县令闲来无事翻了翻那本农书,结果仔细一看发现此书大有文章。

    其中那些防止病虫害的办法看着十分实用,还有堆肥、施肥的方法简直就是为大丰县量身定制的啊!

    他当即花了半个月仔细的学习起来,不光自己学还组织起县城里的秀才童生们一块学习,学完去各地庄子上给老百姓讲解。

    刚开始老百姓也是懒得听,免费教都没人来学。

    后来谭县令想了个法子,他亲自掏腰包请了个戏班子,在县城的几个镇上轮流唱戏,唱一折子插播一个种地的法子,然后继续唱戏。

    村里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免费听大戏这种事非常有吸引力,大家伙自发搬着板凳跑来听戏,就这么不知不觉的将书上的内容全都教了下去。

    到了来年春天的时候,老百姓们自发按照教授的方法开始种田,堆肥、施肥、浇水、捉虫,没想到这一年真迎来了大丰收!

    大丰县也第一次收齐了税粮,谭县令的考核一跃从垫底直接评了中上!

    大丰县的改变其他各县有目共睹,但凡有点作为的县令回去都有样学样,各地开始争先恐后的研究去这本农书来。

    就连村子里不识字的老农民都知道了这本《齐农耕术》,稼轩居士的名字也响彻整个鄯州。

    *

    转眼两年的时间过去了。

    鄯州在陈青岩的治理下逐渐发展起来,农业上虽不及中原地区,但总体来说已经稳步攀升。

    期间王瑛又根据当地气候,培育了一种极耐寒的春小麦,因为这边经常倒春寒,普通小麦容易绝收,但这种耐寒的麦子往往能撑过冻雨和寒流。

    新麦种放在铺子里很好卖,如今王瑛在各县都开了分铺,里面不光卖种子,还卖肥料和农药。

    当然像前世那种化工农药是没有的,都是简单调配的矿物药,效果虽然差一点,但总比之前毫无办法强多了。

    这几年也赚了不少钱,加上之前在京都攒下的,试验田里已经有一万多两银子,粮食也囤了两万多斤,日子过得简单且扎实。

    然而平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就在一个寻常的午后,陈青岩急匆匆的从前头跑过来。

    “阿瑛,不好了!”

    王瑛正在看书,闻言抬起头道:“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边关又打起来了,你带着元宝赶紧回冀州!”

    第210章

    王瑛手里的书掉在地上,“你说什么?!”

    陈青岩弯腰捡起来道:“今早边关送来的消息,颉利可汗带着三十万突厥大军朝阳关进发,这会儿估计已经大军压境了。”

    “怎么……这么突然,不是说去年突厥还派使者去京都来着,两方和和气气签订了停战条约,打算重开陇西关市,怎么说打就打起来了。”

    陈青岩道:“去年冬天突厥糟了百年难遇的雪灾,听说牛羊死了不计其数,今年若不打咱们只怕连饭都吃不上了。”

    是了,天灾影响了突厥的牧场,他们便把矛头对准中原,此獠从一开始就没放弃过攻打武朝。

    “眼下该怎么办?”

    陈青岩握着王瑛的手道:“我已经通知了百贯和千贯,明日让他们二人护送你和元宝回冀州。”

    “那你呢?”

    “我暂时不能走,鄯州紧邻关外,是大军的后援支撑,这里不能乱我必须要留下来坐镇。”

    “你不走我也不走!我不能扔下你一个人在这里!”

    陈青岩安抚道:“阿瑛,听我说完,你回去也不光是避难,咱们有试验田在,若是边关缺少粮草,顷刻间就能运过来。”

    “你想用试验田运送粮草?!”

    “只是暂时计划,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千万不能用这个能力。”

    二人心里都明白,一旦动用试验田运粮,只怕他们的能力就会暴露出来,战时是奇迹打完仗就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王瑛没有多大理想抱负,也不想舍己为人,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想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若非必要,这辈子他都不想在人前露出这个能力。

    沉默片刻道:“那我收拾东西,你一个人留在这边一定要注意安全,若有不妥立马从试验田里回来!”

    “好。”

    陈青岩环视着院子心道:这场仗来的太不是时候,鄯州才刚发展起来,这一仗打下去又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恢复元气。

    王瑛收拾完,最后只带了几身衣裳和元宝的书,晚上跟元宝提起这件事。

    “只有咱们俩回去,爹爹不回去啊?”

    王瑛没跟他提边打仗的事,“你爹公务繁忙没办法离开,明年你也十二岁了,我打算让你参加童试。”

    元宝一听是考试立马来了精神,“原来是回去参加童试,那咱们什么时候启程?”

    陈青岩道:“明天就走,已经给你们备好马车,到了那边好好听你阿父的话,帮爹爹在祖母身边尽孝。”

    “好!”

    一想到马上回去就能见到祖母和亲人,元宝高兴的不得了,没发现爹爹和阿父两人面色沉重。

    翌日一早,黄百贯便赶着马车停在院子里,此行轻车简装只有他们四人。

    铺子里的生意还需要陈占东帮忙处理,所以他暂时还不能走,陈驹负责照顾陈青岩也一并留下来了。

    王瑛带着元宝坐上马车,看着陈青岩心里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一句,“保重好身体。”

    “去吧,路上注意安全,一路顺风。”

    边关重燃战火的消息很快传道鄯州,城中不少百姓开始收拾家当准备跑路,来衙门开路引的人排成了长队。

    当然跑路的都是有钱人,普通老百姓可不会走,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边,逃,往哪逃?逃走就能活下来吗?

    没钱没粮半路上就都饿死了,还不如留在鄯州,最起码地里的庄稼就快长起来了,秋收完不饿肚子。

    陈青岩则开始忙碌起来筹集粮草和兵器,冯州牧也没闲着,集结军队准备支援边关。

    如今驻守在阳关只四万兵马,对比突厥人三十万兵马差距实在太大了,若不及时增援只怕会被对方长驱直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