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 120-130(第6/15页)
衣服。
王瑛一进屋舒服的呼了口气,“还是这火炕舒坦啊。”
陈喜道:“可不是,大伙都是按您教的办法盘的炕,住起来可比床舒坦多了!”
最主要的是临时打床太麻烦,全村会木匠的就那么三两个人,要是排着队打床,怕是明年春天也住不上。
但是这炕就不一样了,都是用泥胚子和石头砌的,盖房的时候一道砌好了,烧一把火就能睡觉,冬天都省下生炉子火盆了。
“快上炕上坐着,暖和。”
大伙脱了鞋子坐在炕上,陈大顺搬来一个小炕桌,他媳妇端来烧开的热水和刷洗干净的碗。
农家没有茶叶,只有一碗糖水,大伙捧着碗喝完全身都暖和过来了。
喝完便聊起家常来,陈青岩询问道:“水患结束后,有官府过来人送赈灾粮吗?”
陈喜道:“来了,都快十一月份才来的,一家给了五斗粮,三十文钱。说句不中听的,要是指着这五斗粮,大伙早就饿死了,那三十文钱连个茅厕都盖不上!”
陈青岩皱起眉头,之前老师曾说过朝廷分发下来的赈灾粮饷充足,老家绝对不会有事。
没想经层层盘剥,到百姓手中竟只剩几斗米,这如何能活命?
《孟子》有言:‘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而今官吏却只顾中饱私囊,使灾民饿殍遍野,岂非率兽食人之政?
昔年汉文帝时,天下大旱,文帝减膳撤乐,亲往民间赈济,故能成文景之治;唐太宗贞观年间,遇灾必遣御史巡察,凡克扣赈粮者立斩不赦,故能致斗米三钱之盛世。
而今官吏敷衍了事,徒具文书,虚受君恩,实剥民脂,使百姓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怨声载道,岂能长久?
这件事一定要写封信给老师送去!
聊完这些王瑛询问起其他庄子上的情况。
陈喜道:“咱们附近的郑庄您还记得吧?”
王瑛点头,“在山上的时候试图抢咱们山洞那些人?”
“没错,他们也都活下来了,大水退去后回到庄子上继续生活。不过我听说了一件事……”陈喜有些神秘的压低声音:“咱们庄上被撵走的那个宋大明,不是跟着他们一起走了吗?但是下山的时候却没人再见过他。”
大家稍一思索便明白过来,青芸道:“他莫不是被郑庄子的人害了?”
“哪是被害了,是被吃了……”
“呕……”陈青芸忍不住恶心的干呕起来,李氏连忙帮她拍后背,递过水道:“喝口水压一压。”
这种事王瑛并不意外,人在饿极了的情况下其实跟野兽无异,历史上多的是大荒之年易子而食的惨剧。
休息了一会儿,大伙便上山去祭拜的先祖,陈伯拎着铁锹将坟填了填,坟包都快被雨水冲平了。
点燃香烛,陈青岩和陈青松、陈青淮三人跪成一排磕头,告知先祖他们县试已经通过了,保佑他们能顺顺利利通过府试。
等他们上完香,其他人再跪拜着磕头,元宝也撅着小屁股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头。
前阵子过完元宝过了生辰,按毛岁算的话已经三岁了。
民间讲究就给小孩过寿,一是怕孩子压不住早早夭折,二来百姓手里也没那么多银钱铺张。
王瑛入乡随俗也没给儿子办生日酒,只给元宝煮了几个鸡蛋,晚上多炖了条他爱吃的鱼。
孩子大一点就懂事一点,他见大人们都沉着脸便不敢胡乱跑闹,乖乖的跟在王瑛身边看着大人烧纸钱。
李氏拿了一捆纸钱走到相公的坟头便烧起来,“贤哥,好久没过来看你了,不知你有没有想我。
你这个人真是无情,自打走后一次都不来梦里看我,都不知道我多想你。”
站在旁边的青芸红了眼眶,扭过头把脸埋在嫂子的肩膀上,王瑛拍拍她的后背知道这丫头是想念父亲了。
“如今咱们家的几个孩子都有了出息,我们马上就要去府城了,这一去怕是不能再经常来看你了。
家中一切安好,你勿要想念,等儿子高中时,我们再回来给你送信。”
絮絮叨叨烧完纸钱,李氏扶着膝盖缓缓起来,虽然脸上不见泪痕,但王瑛知道那些难过都藏在她心底。
亲人过世从来都不是一场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
*
从山上回来已经到了晌午,陈喜的娘子把家里的鸡杀了,炖了一锅菜。
王瑛见状道:“你们日子本就艰难,就这么两只鸡还宰一只。”
杨氏擦着手道:“家里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招待大家的吃食,这鸡还算肥,东家莫要嫌弃才好。”
“怎会嫌弃呢,把虎子和二丫都叫来一起吃。”
“哎。”
一年多不见,虎子长高了大半头,二丫也出落成大姑娘的模样。
陈青芸还记得她们,第一次来的时候,这俩孩子还因吃不到肉哭闹呢,一晃都过去四年了。
摆了两张桌子,妇人和孩子们坐在炕上吃,男人们则围坐在地桌上。
席间王瑛提了一下镇上的铺子,“那铺子闲着也是闲着,大顺若是有空过去拾掇出来,你们做个小生意。”
陈大顺一听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了,还是他媳妇开口应承道:“行!东家您放心吧,我们明日就去镇上收拾!”
王瑛对这个有点泼辣的小妇人挺有好感的,“那就交给你们了,刚好在镇上没住的地方,老宅这边也缺个看家的,你们收拾出两间屋子且住着,顺便帮我们看看家。”
这回不光大顺激动,陈喜也连忙放下筷子道:“东家放心,我肯定让大顺帮您把家看好喽!”
陈青岩道:“还没谢过您帮忙把房子修补好呢,我们回去的时候还以为家里早就破烂的不成样子了。”
“嗨,我不过动了动嘴皮子,都是村子里的老少爷们帮的忙,不能算在我头上。”
“一样的,都要谢。”
王瑛道:“咱们别谢来谢去的了,一会菜都谢凉了。”
大伙哈哈大笑,气氛愈发热烈起来。
原本打算当晚就回镇上,但是陈喜说后天是个好日子,要给二顺的婚事办了。
女方就本村人,都知根知底,原本前两年就商量好的,但二顺去年跟着陈青岩出了远门,婚事便耽搁下来了。
刚巧他这次回来有空,陈喜便想着赶紧把二儿子的婚事办完,成了亲后小两口都跟着去府城,他们也就不担心了。
这可是件喜事,大伙自然愿意留在庄子上住几日。
第125章
成亲是人一生最大的事之一,自然不能马虎了。
陈喜手里攒了点银钱,早先二顺出去之前,东家就给了十两银子,后来二顺回来又拿了十多两银子,这些钱都是他得的赏。
二顺吃住都在主人家,自己平日也节俭,只有这次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