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 110-120(第5/16页)

卿早早起来,带上陈青岩拿上准备好的礼品亲自去了一趟王家。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府衙早就休息了,王同知正在家中接待来拜访的朋友,听闻粱伯卿来了,立马起身亲自迎了出来。

    “伯卿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快进屋!”

    粱伯卿跟着他一起进了正厅,下人连忙端上热茶。

    “昨天上午刚到,休息了一日便过来看你了,顺道给你送点扬州的特产。”

    两匹上好的锦锻和珍贵的药材,还有一些南地特产的果铺。

    王同知嗔道:“咱们俩什么关系,过来怎么还带东西啊。”

    “这次的事多亏你帮忙,不然我这小徒弟一家都进不了府城。”

    “多大点事,还值当你来谢一趟的。”王同知让人将东西拿下去,开始跟粱伯卿叙起旧来。

    两人最开始相识的时候,王益刚被贬到冀州任司户。

    那会儿粱伯卿也因看透科举一路游山玩水来到了冀州,刚巧两人都爱好诗词书画,便成了好友。

    那段时间王益仕途不顺,索性带着粱伯卿纵情山水,将冀州府周边的名山名水都游玩了一遍。期间还写了不少诗词歌赋,二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晃过了二十多年,二人之间的轻情义丝毫不减,这也是为何王同知能帮忙传递消息,派人接了陈青岩的家人。

    陈青岩跪地磕头,“请受晚辈一拜。”

    “快起来吧,就算没我帮忙,你那夫郎也能带着家人找着活路。”

    粱伯卿笑道:“此话怎么讲?”

    “王瑛这小郎可厉害着呢,刚来府城没多久就开了间铺子,如今城里都传遍了,他是我的亲侄儿,那铺子也是我让他开的。”

    陈青岩吓了一跳,“大人恕罪!”

    不知道阿瑛胆子这么大,竟敢冒用王大人的名义开铺子。

    粱伯卿倒是没在意,哈哈大笑道:“那孩子性格一贯如此,你多担待些。”

    “嗨,多大点事,就算他不借用我也得帮忙,不过他自己能立足更好,省得我操心了。你也知道这场水患闹得不小,刘文州被皇上一怒之下贬去了柳州,那地方鸟不拉屎还到处瘴气,跟流放有什么区别?”

    “路上我也听说了,罚得虽重但也是他咎由自取,这么多年竟然都没派人去查看黄河堤岸,以至于这么多百姓受难。”

    王益苦笑道:“遇上这种事也算是他倒霉,若没这场大雨,明年就该调回京都了,如今说什么都晚了,连带着我也跟着一起受连累,三年不会挪动地方。”

    “都这么一把年纪了,你也该歇歇了。”

    “我想歇,但下面的人让你歇吗?四个儿子,十多个孙子,若不能帮他们挣出个前程,我哪放心得下啊。”

    粱伯卿皱眉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能帮他们一时还能帮扶一世?等咱们这些老家伙死了,还不得靠他们自己?”

    这话也就粱老说出来他能听进心里去,旁人若是提起王益早就翻脸了。

    说来王益这几个儿子,没一个有出息的,最多考到秀才就止步了,再往上是一步也走不动。

    “哎,儿子算指望不上了,只盼着几个孙子能有点出息。”

    粱伯卿有些无奈,自己这老友年岁越大越不如当年的洒脱了。

    “不说我了,你的几个徒弟明年准备下场了吗?”

    “是,青岩和青淮先考,青松年纪小等两年再说也不迟。”

    “这几个孩子聪明才俊,看着就不是池中之物,若能一举夺魁我也跟着沾沾光。”

    每个州府考中的举人越多,考评就越好,前年秋闱冀州只考中了七名举子,在全国十七州中排第九,算是中规中矩。

    而苏州排在第一,考中的举子共三十三人,扬州排第二,考中三十一人。

    排在最末等的那些都是穷乡僻壤的州府,可能一个都考不出来,所以一旦发配到那种地方,这辈子想要做出点政绩可难喽!

    第114章

    两人在王家一直叙话到晌午,王同知非要留二人用饭,粱老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便带着陈青岩留下了。

    刚好王同知的几个儿子也来了,便一起吃了顿饭。

    他最大的儿子今年三十四岁了,因为只是秀才身,被安排在府衙做了个闲职。

    二儿子今年也三十多岁了,头脑愚笨(智商低下),如今在监狱做了个典司,听他一说话就知道跟正常人不太一样,吃饭的时候居然提起狱中怎么刑讯的,那场面描述的属实下饭,把王益气的摔了筷子。

    “不想吃就给我滚回去!”

    他还想跟父亲对吼,被老大扯着胳膊拉了下去,老三和老四也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跟着一齐下去。

    这种事几乎每次全家一起吃饭都能碰上,若不是赶上过年,王益平常都不让他们来家里,省的丢人现眼。

    “伯卿见笑了,我这三子脑子不开窍……”

    粱伯卿也是震惊不已,记得当年见他这几个孩子,只觉得愚笨并没想到会是这般模样。

    心里这才明白过来,为何老友一把年纪了还汲汲营营想着往上爬,若不钻营等他没了,这个家就得散伙。

    “哎,这些年辛苦你了。”

    这顿饭因为这桩插曲吃得不欢而散,王同知送二人出来时,约定好下次出来好好喝一杯。

    坐马车回去的途中,陈青岩眉头紧蹙,整个人显得格外沉默。

    “想什么呢?”

    “在想怎么给元宝开蒙。”

    粱伯卿愣了一下,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他才两岁开什么蒙?笔都握不住。”

    “弟子就这么一个儿子,总归是想帮他谋划好,省的以后走歪了路。”

    “放心吧,三岁看老,元宝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必不会让你和王瑛操心。”

    “托老师吉言,希望如此吧。”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打他有了元宝,才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意义。

    明个就是大年三十了,家里该准备的年货也都买齐了,铺子关了门暂停营业,一家人聚在家中享受团圆之乐。

    *

    一大早天上飘起了雪花,给这个春节增添了几分年味。

    元宝早早就换上了新衣服,红色的对襟小袄,外面套着明黄色的坎肩,坎肩上绣的祥云纹和如意头。

    这身衣服一水用的绸缎,摸上去又软又细,里面还絮了厚厚的一层新棉花,穿在身上轻快又保暖。

    说起来这袄子还是方菱给绣的花,李氏女红不行,做些简单的衣服还好,太细致的绣活做不来。

    往年陈容在身边都是她帮忙做,今年三姑不在四婶却来了,刚巧方菱女红也是一把好手,便主动给元宝绣了这身衣服。

    穿戴好衣服,木头和春生带着他出去玩。

    “看着点,别把衣服弄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