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华胥拾遗》 200-210(第2/18页)
儿起名“恕”的深层缘由。
韩家人离去后,近些时日忙得不可开交的官家又微服而出,专程来看他的小外甥。他抱着孩子爱不释手,随后又一个劲儿地说着:朕也要加把劲儿了。
随后,他又拉着韩嘉彦讨论了一番政事,尤其是人事的调动。
“苏大学士终究是漩涡中心,他树敌太多,声名太盛,若不早日离朝,则新政无从谈起。朕让他去知定州,也是为了能保他周全,他往后留在朝中,恐更难做。”官家道。
“那么子由先生呢?官家当如何安排?”韩嘉彦询问道。
“子由先生当前是宰执,他有大才干,施政方针比较温和,新旧交接,朕暂时离不了他。”官家道。
韩嘉彦又道:“官家要留子由先生,往后一旦着手革新,可是要遭他反对的。”
“朕知晓,但朕仍希望子由先生能转变态度。他的才能,若离朝,实在太可惜了。”
“官家原是想等一个万不得已。”韩嘉彦道。
“是,兄弟二人一起远放,太绝情,天下士子以他兄弟二人为宗,朕也得考虑人心。”官家道。
这份体谅,官家还能保留多久?韩嘉彦沉默。她知晓若要行新政就要更人事,终究要取舍,只是她也想弥合朝中裂痕,若不能齐心协力,则朝中内斗不断,新政推行也会受阻。
官家当下的安排,只能说是无奈中的最恰之举。
“官家打算何时将子厚公请回来?”韩嘉彦问。
官家道:“还未到时候,起码得明年改元后。太皇太后新丧,朕不能做得太过分。”
话虽如此,实则已然换了不少人了。
官家接着道:“姐夫,朕将一整个皇城司便交给你了,往后,还得请你随时入宫,给朕出谋划策才是。”
皇城司十管勾都是主官,按理说各自独立互不干涉。但这其中也因与皇帝的亲疏远近而分高低。太皇太后故去,如今与官家最亲、最受信任的皇城司管勾便是韩嘉彦了,自然皇城司所有人都要以她马首是瞻,她便成了皇城司事实上的主官。
这安排在韩嘉彦意料之中,也切和她所需,于是揖手道:“谢官家提携看重,臣全力而为。”
官家笑呵呵拍了拍她肩头:“这些时日,朕先给你放假,你刚为人父,多陪陪姐姐和孩子才是。”
韩嘉彦揖手谢恩。
……
时光如水流淌,转瞬两个月过去,又到腊月末。
元祐八年,天翻地覆,而新的一年,又将万象更新。
小子韩恕的满月酒在一个月前已然办过,整个京中名流齐聚长公主府庆贺,热闹非凡。孩子甚么也不懂,懵懵懂懂只是往乳娘怀里钻,饿了就哭、困了就睡,超然无我,不被凡尘所累,真是令人钦羡。
浮云子已然能下榻行走,只是身子大不如从前,要寻回过去的状态,还待时日磨练。
这些时日,他除了锻炼身体,逗弄小韩恕,就是琢磨他那称之为“火器”的玩意儿。@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韩嘉彦问过他这是在作甚么,他说他在改良突□□。突□□这玩意儿韩嘉彦并不陌生,宋军在国朝初年就已然全军配备,也多次应用在战争之中。
那是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百五十步。
“那玩意儿太不方便了,而且特别容易炸膛。我想用铁管造一个更小巧方便的发射器,士兵持在手中,能更精准地杀伤敌人。这玩意儿用来对付北方骑兵,能有奇效。”浮云子笑道。
韩嘉彦听得双眼发亮:“若当真能造出来,普及推广全军,那恐怕能将军队战斗力再拔高一大截。”
一旁的赵樱泓不满地打断她俩道:“这大过年的,讨论啥杀人的事。”
二人顿时讪讪闭嘴。
这会儿正吃年夜饭守岁,外头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小恕儿一直是赵樱泓抱在怀里,约莫半个时辰,撑不住哇哇直哭,便让乳娘带下去喂奶安睡了。这会子一家人,包括翟青、雁秋、媛兮、魏小武和游素心,不分贵贱宾主,全都围在雪蕊院的大圆桌旁,一起守岁。
游素心本打算年前就走的,赵樱泓挽留好几回,让她留到小韩恕断了奶再走,她拗不过,答应了。她也喜欢这个孩儿,特别乖巧,一点也不闹腾人。故而,起码要等年后再走。
屠苏酒已然喝过,最年幼的小韩恕用筷子沾了点在唇上一点,就算喝过了,接着按照年岁由小到大喝过。
“来来来,吃汤圆子喽。”远处,媛兮端着一大盆汤圆子上桌,搁在了餐桌正中央,众人围坐,正吃年饭。
“给我来碗馎饦,我不吃甜的。”韩嘉彦道。
“专门给你下了一碗山药圆子,不甜,你得吃,讨个团圆彩头。馎饦一会子你要是还吃得下,再给你做就是。”赵樱泓说着,亲手将韩嘉彦那碗递给她。
“喏。”韩嘉彦老老实实听话。
众人皆憋笑。
远在相州的绿沅回来了,这会子正在院子里放炮仗,噼噼啪啪热闹极了。媛兮去喊她回来吃汤圆子。
雁秋已然显怀了,这会子有些熬不住,翟青扶她回去休息。
赵樱泓与韩嘉彦倚靠着,望着外头院子里炸响的炮仗,道:
“嘉郎,今年有喜有悲,有失有得,但终究,咱们一家人还是在一起。眼下又有新成员来了,万象更新。”
“是,万象更新。”韩嘉彦万分感怀。
“来年,不论发生甚么,咱们都要在一起,绝不分开。”
“好。”
玉漏已过子时,赵樱泓轻声道:“新年好,嘉郎。”
“新年好,年年好。”韩嘉彦侧首亲吻她额角。
第二百零二章
元祐八年已过,翻过年来,朝局遽变。
元月新年开朝,第一件事便是商议治黄。因着治黄,官家又裁撤并提升了一批官员,不过宰执中枢,暂时未动。
不久,官家将母亲朱太妃的仪节用度提升至太后水准,与向太后看齐。
至三月,朝中五品以下官员已基本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开始调动五品以上大员。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当属两处调动:知陈州、龙图阁侍制蔡卞为中书舍人。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大防改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
起因为殿中侍御史来之邵上疏:先逐大防以破大臣朋党,提先帝重臣章惇、安焘、吕惠卿等以备进用。官家借题发挥,吕大防自乞外放。
自此,左相吕大防退出中枢。
三月,三年一度的省试召开。主考官李清臣、杨畏出考题,命天下考生书新法之意,贬元祐旧法错处,引发门下侍郎苏辙强烈不满。
苏辙上疏批驳:【臣伏见御试策题,历诋近岁行事,有欲复熙宁、元丰故事之意,臣备位执政,不敢不言。然臣窃料陛下本无此心,其必有人妄意陛下牵於父子之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