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拾遗: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华胥拾遗》 190-200(第17/18页)

苏二娘,也是受过宫中仪轨训练的,不过她当是在某位赵氏宗亲那里做婢女,不可能是在宫中。那里的孩子,大多都有皇室血脉,樱泓的意思是,能养就养,撞上合适的、有缘的就收过来,所以具体收养几个,我们眼下也不确定。”

    浮云子点了点头,道:“你们要是不怕穿帮露馅的,要收养一个马球队我也没意见,人多热闹。”

    韩嘉彦笑了两声,忽闻外头有内侍来禀报:

    “都尉,今日邸报到了,长公主让您去一趟雪蕊院书房。”

    “好,我马上去。”韩嘉彦应了一声。

    浮云子道:“怕不是朝中有甚么大事。”

    韩嘉彦吃干净最后一调羹梨膏,放下碗勺道:“官家要再组宰执班子了,确实要变天了。”

    浮云子一挑眉道:“唉,你在我床头发誓,说要为了长公主再立志,我可以听到了啊。”

    “啊?你听到了啊?”韩嘉彦吃了一惊。

    “嗯,我神志时常是清醒的,能听到你们说话来着。你为何这般反应?难道那发誓我要是没听到,就不作数了?”

    “我对着樱泓发的誓,怎么会不作数……我只是……”韩嘉彦欲言又止。

    浮云子知道她对于先帝借刀杀杨璇的事依旧耿耿于怀,于是安慰道:

    “六郎啊,事到如今,我也觉得咱们不要再穷追不舍了,那李玄准备多年,我们追在她身后只是被牵着鼻子走,还不如以静制动呢。她要搞阴谋,搞乱朝局,那你就稳定朝局,在明处造大势与她对抗,就像这回你救章七娘一般,一旦大势已成,任何阴谋都无法逆转,这才是咱们该做的事。”

    韩嘉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二百章

    九月末,连绵的大雨过后,气候逐渐转凉。

    韩嘉彦走进雪蕊院书房时,见赵樱泓衣着单薄地伏在案头,便抄起旁边衣架上的外衣,走去披在了她肩头。

    “来了啊。”赵樱泓抬头对她微微一笑,手探上肩头,勾住韩嘉彦的手指。

    韩嘉彦伸头去看她面前搁着的邸报,眉头逐渐索起。

    这邸报之上全是中枢重臣的官职左迁条目,而其中一条尤为引人瞩目: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苏轼知定州。】

    “没想到,苏大学士的贬谪来得这般快,官家已然等待不及。”赵樱泓道。

    “这是个开始,往后新党执政,对他必会大加挞伐,他也许会被一贬再贬。”韩嘉彦道。

    赵樱泓叹息道:“嘉郎,苏大学士就快离开了,也不知往后是否还能再见。你且去送送他罢。”

    韩嘉彦点头:“这是应有之义,奈何……我实在有些汗颜,不敢面对苏大学士。”

    赵樱泓劝道:“咱们确然对不起他,你若坦诚,也应当面谢罪才是。我听闻苏大学士的妻子王闰之八月时刚刚病逝,他当是心情并不舒畅的。”

    韩嘉彦眸光微动,忽而念道:“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

    她七月还曾去东府拜会过苏家兄弟,那时候王闰之还在东府后院中养病。她未曾谋面,此后忽闻丧讯,只叹人生当真无常。

    “这是《南乡子·有感》?”

    “嗯,苏大学士写给王闰之的词,我又想起十年生死两茫茫,王氏姊妹俱走在他之前,如今他又贬谪,实在艰难。我这便去问问苏大学士何时走,到时候我去送他。”韩嘉彦应道。

    “还有,方才翟青刚从胡娘子那里回来,说是二娘恐怕这几日就会生产,咱们得做好准备。”赵樱泓道。

    韩嘉彦俯下身来,蹲在她座椅侧,笑着抚了抚赵樱泓高高隆起的假肚子,随即将面庞贴了上去,道:

    “樱泓,你不用受生育之痛,这才是我最欣慰的事。”

    赵樱泓摸了摸她的发顶道:“你也不用呀,傻子。”

    “咱俩虽未受苦,但养孩子可非是一日之功,往后可得受磨折哩。”

    “教孩子可是你这个父亲的事,没有我这娘亲甚么事。”赵樱泓憋笑道。

    “唉?怎么这就推诿起来了?孟母还三迁呢,你这当娘可跑不了。”韩嘉彦抬起头望她。

    “我身子不好,所以都得你来。”赵樱泓开始强词夺理。

    “你怎的身子不好了?我可看不出来,昨夜……”

    “嘘!说甚么呢,大白日的……”赵樱泓连忙堵她的嘴。

    韩嘉彦嘿嘿一笑,道:“方才师兄还问我,到底打算要几个,我说得组个马球队。”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赵樱泓捏她唇瓣:“休得胡说,那我这得生个十年八年才行了,哪怕不是真的,也得折腾死人。”

    韩嘉彦遂抓住她的手,捧在心头,认真问:“樱泓,你真的要收养那么多孩子吗?万一胡娘子那里往后一直都有苏二娘这样的女子来待产,你当真全都收下吗?”

    赵樱泓并未给出肯定答复,只道:“且看情况,但不论如何,一儿一女是必须得有的。”

    ……

    九月戊子,苏轼离京,赴定州就任。

    定州位于燕赵之地,临近与辽的边关,在汴梁以北。苏轼需先渡过黄河,再北上。这一日,送别的人群拥挤在城北柳园渡口,挥泪惜别。

    东坡不喜煽情,更不愿落泪,他本打算趁着天不亮就走,奈何许多人天不亮就围在东府门口了。这些人都是他的学生亦或蜀党成员,东坡只得与他们一一话别。

    一直到日上三竿,渡口船夫都等得不耐烦了,东坡终于背上行囊,与家人一起上了船。苏辙会送他过河,兄弟二人好不容易重聚,但不过短短几个月,就又要分别,二人相对无言。

    苏轼感怀,唱起多年前的一首旧作——《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伴着歌声,一叶扁舟渡过滚滚黄滔靠岸。

    待到上岸,苏轼却忽而瞧见远处立着一人。那人一身青袍,玉冠束发,俊逸非凡。身边有一位随扈,挑这个担子。

    二人齐齐上前相迎,苏轼这才认出,来者正是韩嘉彦。

    “师茂小友?你怎会在此?”苏轼感到十分惊讶。他也跟着他弟弟喊韩嘉彦小友。

    “听闻东坡先生要北行,我特来送行,还望不曾打搅您与家人之间话别。”韩嘉彦道。

    “怎会打搅,东坡深感意外欢喜,哈哈哈哈……”苏轼笑了起来。

    韩嘉彦看到他身侧的苏辙一言不发,于是主动揖手行礼:“子由先生。”

    “你倒是会选地方,怎的早些不来,却在此处?”苏辙刺了她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