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70-80(第5/18页)
样到处都是,要么就是身份不够高,即便有身份高的,可能也不怎么管闲事。
这算是好消息,汤婵现在除了需要在庞妍面前多加小心,其他时候可以稍微放松一些。不过自然,她也不会得意忘形就是。
到了节日当天,解府门楣插上艾草,堂中挂上菖蒲,众人聚在太夫人房里。
解瑨白日有事,要稍晚些才回来,汤婵先带着两个姑娘来到了松鹤堂。
佳音的身体总算是彻底痊愈,已经同徽音一起正式搬到了新住处,就在汤婵隔壁的院子。托张老大夫的福,佳音双足并未留下什么后遗症,只需定期检查一番便好。
今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两个小姑娘的手腕脚腕上就被系上了五彩丝线,寓意驱邪迎吉。除此之外,二人穿着五毒艾虎纹样的衫裙,头上戴着五毒簪,胸前挂着绣着五毒、装着各类草药的香囊,耳朵上的耳钉是一对精致的小金蝎。
汤婵也是同样式的衣裳首饰,只不过型号都大了一圈,香囊拴在了腰间
,耳朵上的耳环则是用了蛇。
这些一看就是特意为端午准备的,太夫人看到打扮如此相似的一大两小,目光平和的眼睛里忍不住露出笑意。
汤婵节日时的穿着总会有一些奇巧心思,太夫人每每看到,都会忍俊不禁,结果现在又多了两个小号的,太夫人觉得把两个姑娘交给汤婵这个决定确实没错。
“把桓哥儿也抱过来吧。”
被带上来的桓哥儿衣服围嘴都绣着老虎,穿着虎头鞋、戴着虎头帽,配上又白又胖的圆脸蛋,很是可爱,汤婵忍了好久才没上手捏捏他的脸。
很快,解桓跟于氏小夫妻也到了。
端午佳节,国子监休沐三天,解桓早两日便回了家,陪伴怀孕的妻子。
于氏的身孕已经有七个月,肚子越来越大,她背着手撑着腰,被解桓搀扶着缓步走进屋后小心行礼坐下,看得汤婵都觉得辛苦极了。
真是太不容易了……妈妈都很伟大啊!
于氏感觉到她的视线,却是误会了什么,她以为汤婵是盼着自己的子嗣,便找机会凑近小声安慰汤婵道:“婶婶别急,缘分到了自然就会有好消息的。”
“没事儿,我没急。”汤婵愣了一会儿才想明白于氏的意思,她笑着指了指坐在太夫人身边的桓哥儿,“有他在呢。”
桓哥儿快一岁半了,已经偶尔能蹦出个半句话,他认得太夫人,还知道叫她祖母,小嘴特甜,哄得太夫人合不拢嘴。
还好有这个团子在,这要是没有桓哥儿,汤婵都不敢想,太夫人明里暗里会把她催成什么样。
桌上摆着桑葚、樱桃、茯苓这些时令水果,汤婵还准备了菖蒲酒和雄黄酒。
小孩不能喝酒,但有以雄黄酒涂身的习俗,太夫人笑着把桓哥儿递给汤婵,“你来吧。”
汤婵有些意外,但还是笑着应了下来。
桓哥儿不怎么怕人,经常能见着汤婵,知道这是母亲,但不熟悉,便睁着眼睛瞪她,一副不好惹的模样。
汤婵拿毛笔沾了雄黄酒,涂在桓哥儿脸颊、耳朵、和鼻子,最后看了看桓哥儿一身小老虎的打扮,又在他额头上画了个王字,笑着说道:“驱毒镇邪,祛病消灾,百毒不侵。”
桓哥儿觉得还挺好玩,不由得拍着小手笑出声来,要再来一回。
汤婵没理他,转而给徽音和佳音画额,桓哥儿见到姐姐,倒也消停了。
等仨孩子每个人脑袋上一个王字之后,解瑨回来了。
人总算齐全,可以开始吃粽子,汤婵让厨房把蒸好的粽子端上来。
“粽子还能包鲜肉?”
得知汤婵做了许多咸粽,解瑨第一个怀疑,从小到大只吃过甜粽子的解瑨不禁皱了皱眉。
但推销人员的热情让解瑨不好拒绝,汤婵期盼的眼神下,解瑨咬下了一口。
随即他顿了一下,默默把粽子吃完了。
汤婵忍不住笑,解瑨真香的样子她百看不厌,好一会儿也没压下上扬的嘴角。
没人能躲过咸蛋黄肉粽的魅力!
不仅是解瑨,家里其他人也都对咸粽十分喜爱。
桓哥儿年纪小,不敢给他吃难以消化的糯米,他吃不着,急得开始闹,还是太夫人开了口:“切一小口给他尝尝味道就是。”
结果这一口吃了,桓哥儿更不满足了,闹着还要。
见太夫人摇头拒绝,桓哥儿张口便要哭。
奶娘没有办法,只得连忙将他抱下去哄,汤婵看得微微皱了皱眉。
这孩子……感觉不太好相与啊。
幸好徽音跟佳音都是听话孩子,让吃多少就吃多少。
解桓仗着年轻,没轻没重吃得撑了,还惹来太夫人笑话:“连你两个妹妹也不如,羞不羞。”
家里只有她是老派,咸粽花样太多,太夫人还是偏好传统的蘸糖甜粽。
汤婵便剥了一个碱水粽给太夫人——因着解府众人都吃甜粽,汤婵特意包了碱水粽。主要是为了好看,打开绿色的粽叶,便露出色泽金黄的粽肉,有一半里头放了一点豆沙添些甜味,什么都没加的就可以沾糖水吃。
太夫人很喜欢碱水粽喜庆的颜色,可惜太夫人年事已高,也不敢多用,吃了两口便浅尝辄止。
“可惜京城没什么适合竞舟的水,不然还有赛龙舟可以看。”
汤婵有点遗憾,记忆里,在杭州府赛龙舟的景象似乎很热闹呢!
“今年的端午已经够热闹,辛苦你操持了。”太夫人笑道,“对了,马上就是你的生辰,有没有什么打算?”
解瑨正在喝茶消食,闻言动作不由一顿。
原来她的生辰就快到了……
汤婵笑道:“又不是过寿,吃碗面意思意思也就是了。”
这个年代,小孩跟年轻人都不摆生辰宴,只有到了一定年纪的人才会如此。
“到底是生辰呢,不好随便对付,有什么想要的尽管开口便是。”太夫人说起这个,主要也是提醒解府其他人,特别是解瑨跟孩子们,记得提前备好礼物。
虽然不求这些,但有人这样惦念她,汤婵心中自是一暖,不由笑应道:“那便多谢母亲了。”
第74章
“……此处便是姑娘们上学的静思斋了。”
陆府,一个景色秀丽的小园中,汤婵带着徽音和佳音,跟着府中主母陆夫人游览。
过完端午,汤婵便着手给两个孩子找托管班的事,向陆府送上了拜帖。
陆家家风清正,素有善名,当代的家主陆老太爷是有名的大儒,官任国子监祭酒一职,也就是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职位不高,却是桃李满天下,十分受人敬重。
受陆老太爷影响,陆家子弟无论男女都好读书,这才有了给姑娘们开办的女学堂。
最开始听汤婵说要将徽音和佳音送去别人家的女学,太夫人本来还有些迟疑,然而一听说是陆家,太夫人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