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快穿之从火红岁月开始》 17、六零赌鬼(17)(第1/1页)
大嫂三嫂虽然住进城里来了,但也不是不回村里干活了。
她们学会了骑车,只要是不猫冬,平时还是两人轮换骑车带人回去村里上工,下工后就回城。
毕竟她们与孩子还没有城市户口,也没有粮食供应,如今粮食本就紧张,如果全靠买高价粮食不划算,靠二老嘴里省,更是不可能,二老一年能有多少工分,最多能帮忙出一个孩子的口粮,其余的还得靠她们自己上工挣粮食。
即便每天要骑车回去上工,两人也乐意天天往返。
如今顾家虽然没有分家,但等同于已经分家了。
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六月初,杨志强背着行李,和其他几个技术骨干一起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既兴奋又紧张。
顾平安来送站,悄悄塞给他一个小本子:“四姐夫,这是我整理的一些技术要点和上海的生活须知,你路上看看。”
杨志强感动地接过本子:“平安,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顾平安笑笑,“到了上海好好学,回来还要靠你教我呢。”
火车开动后,杨志强翻开小本子,越看越惊讶。里面不仅有机床操作的要诀,还有上海各个技术书店的地址,甚至标注了哪家店的二手外文书最全。
最后几页还写着些生活小贴士:哪家澡堂便宜,哪家面馆实惠,甚至还有几句常用的上海话!
“平安这孩子,心真细...”杨志强喃喃自语,心里暖暖的。
上海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杨志强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每天都泡在车间和图书馆。
休息时,他按顾平安的指点,逛遍了上海的技术书店,用省下的津贴买了几本珍贵的原版技术书。
一天,他在旧书店淘书时,意外发现一本德文机械手册。虽然看不懂文字,但里面的图纸非常精美。想起顾平安懂些外文,他咬咬牙买了下来。
晚上给顾小雨写信时,他特意提到这件事:“...给平安买了本德文书,虽然贵了点,但想必对他有用。这些天学了很多新技术,回去一定要好好应用...”
与此同时,北春钢厂里,顾平安也在忙碌。他接替了杨志强的一部分工作,还要帮大哥三哥解决运输队的技术问题。
一天下班,顾胜利愁眉苦脸地找来:“老五,有辆解放车老是熄火,修了几次都没好,你给看看?”
顾胜勇也跟过来:“是啊,老师傅都找不出毛病。”
顾平安跟着来到运输队,检查了一番,很快发现问题所在:“化油器有个小孔堵了,清洗一下就好。”
说着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顾胜利试了试车,果然不熄火了。
“老五,你真神了!”顾胜利佩服地竖起大拇指。
顾胜勇也感慨:“我们要是有你这一半本事就好了。”
顾平安心里一动:“大哥三哥,想学真本事不?晚上我教你们。”
从此,每天下班后,顾平安就在车间开起了“家庭培训班”,不仅教自家哥哥,还带着几个好学的年轻工人一起学。
王科长发现后,不但没反对,反而特批了一些废旧零件给他们练习用。很快,这个小培训班成了厂里的一道风景线。
周末回村时,顾平安又把村里几个在附近工厂打工的年轻人组织起来,教他们一些基础技术。顾家院子成了临时教室,经常围着一群年轻人。
顾父看着这景象,既骄傲又担心:“平安啊,别耽误你自己工作...”
“没事爹,教别人也是自己复习。”顾平安笑道。
最让顾平安高兴的是,春燕和春芬也对技术产生了兴趣。他特意给她们做了个小工具箱,教她们拆装些简单机械。
“女孩子学这个干嘛?”顾母有些不理解。顾平安正色道:“娘,技术不分男女。说不定将来春燕能当工程师呢!”
春燕眼睛亮晶晶的:“老叔,我真能当工程师吗?”
“只要你想,就能!”顾平安肯定地说。
一个月后,杨志强从上海回来了,不仅带回了新技术,还带回来一个意外惊喜——他被上海的老师推荐参加全国机械技术交流大会!
消息传开,整个钢厂都轰动了。全国技术交流大会!这可是顶尖技术人才才能参加的!
王秀英和李桂芳听说后,酸溜溜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杨老爷子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老四有出息。
杨志强却十分谦虚:“都是厂里培养得好,还有平安帮忙...”
他把那本德文机械手册送给顾平安:“看看这个,说不定对你有用。”
顾平安翻开书,惊喜地发现里面有不少精密机床的设计原理,正是他需要的。
“志强哥,这书太好了!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杨志强憨笑:“我就觉得你应该用得上。”
更让顾平安惊喜的是,杨志强还带回来一套上海老师傅总结的“设备维护三十六诀”,都是用顺口溜的形式,好记又实用。
“这个好!”顾平安如获至宝,“应该推广全厂!”于是,他帮着整理打印,做成小册子发给工人们。
很快,车间里到处都能听到工人们背诵顺口溜的声音:
“设备维护要记清,日常检查不能停...”“润滑加油按标准,温度压力要稳定...”
王科长看到这景象,高兴地说:“小顾,志强,你们这可是立了大功!这套口诀简单实用,连学徒工都能记住!”
杨副厂长(现在已经调任闲职)看到这情景,酸溜溜地说:“净搞些花里胡哨的...”但没人理他了。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