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皇帝: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到古代当皇帝》 180-190(第13/15页)

现在他们对外都称付。

    萧宴宁看着金渡的折子,他神色有些莫名。

    就南疆那地界,一些地方的官员大概觉得他自幼生活在皇宫,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没见过什么世面,不知道有些地方还会出现官匪勾结这种事。那些人以为他这个皇帝年轻,又是刚刚登基,要是由着重宠信的武将这般行为,可能会在朝中引起非议。

    他们要是这么想,那还真是想错了。萧宴宁要的是南疆快速安稳下来,梁靖这般快速出手,肯定会让一些人措手不及,也会惹怒当地一些人,毕竟他灭一个山头,有时灭的可能不是真正的山贼,而是别人养的打手。

    这时,梁靖的折子也到了,萧宴宁看了看里面的内容,长叹了口气,然后给梁靖去了一道旨意,意思是遇到山贼该怎么剿就怎么剿。

    然后萧宴宁让墨海把两道折子送回内阁,让那些阁老心中有数。

    不过就算萧宴宁对剿匪的态度这般明确,朝堂之上还是因为梁靖的手段问题争论起来,一些官员觉得既然占山为王落地为寇,挡道截杀路人,那就应该被立刻剿灭,还当地平安。

    一些官员则认为山贼固然可恶,但里面不乏一些被山贼要挟的普通人,有时可能是被形势所逼,要是都这么杀了,总有无辜者。

    于是萧宴宁问,那遇到这样的事,梁靖该怎么办?

    提出抗议的官员则道,应该把人先抓起来,加以审问,到时按照罪责轻重来处置,而不是全部格杀。

    某种程度上来说,萧宴宁哪个观点都认同,毕竟出现山贼的地方都是穷困之地,是朝廷官员没把那里治理好,有些人迫于无奈只能为贼为匪。

    然而剿匪不是儿戏,有时就是需要快很准,毕竟万一被走漏了风声,那就是生死对调的事。

    朝堂上的官员因此事而争执,户部尚书杜检站了出来,他捋着胡须幽幽道:“匪贼的命是命,那些前去剿匪的边疆将士的命不是命?梁将军折子上也说了,打起来之前他已经让人高喊,被逼者站出来躲起来只要不和他们对打,都可以不杀,投降者也不杀,但没人理会。怎么着,非要等那些亡命之徒的刀捅进人心口,还得问他们一声有没有被逼迫?梁将军他们面临的是凶残匪徒,手上都沾过血的人,不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不先把他们给打服了,怎么给他们讲道理继而教化他们。”

    说到后面,杜检大义凛然起来。

    萧宴宁看着他心下有些诧异,杜检这个户部尚书除了哭穷就是在那里和稀泥,谁都不得罪,有什么想法那也是拐弯抹角地表达,没想到这人老了老了腰杆子突然硬了起来,说话都强势起来了。

    一旁的秦追拿眼看了看杜检,心道,见风使舵,他和杜检这些阁臣打了半辈子交道,自然明白他们心中所想。

    太上皇虽然也强势,但太上皇爱惜名声,杜检等人也和太上皇一样,遇到什么事轻易不下结论,轻易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萧宴宁不一样,萧宴宁看重个人办事能力,朝堂上谁踏实肯干,萧宴宁就重用谁,从郑渠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杜检这个老狐狸,要是再和以前一样,选择明哲保身,指不定哪天萧宴宁就把他给换下去了。

    萧宴宁平日里不显,关键时刻可不喜欢朝臣在那里明哲保身,也不喜欢虚虚假假的推辞之言。

    要是秦追没记错,前段日子杜检还在那里感慨自己老了,想解甲归田。后来估摸是摸透新皇的性子了,这么多天过去了,愣是没提一个字。

    杜检这么一说,朝堂上顿时安静了起来,想要反驳的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话。

    这时萧宴宁开口了:“杜卿所言有道理,凡事都是开始,经此一战,后面一些匪贼当知道如何做选择。”

    皇帝开口,百官也只能赞同。

    而后数月,梁靖对好几个山头上的山贼出手,不过也不是次次都能剿匪成功,毕竟南疆地形他不是特别熟悉,有时山贼跑到林子里,他也不会轻易冒进。

    但这番行为大大威慑了那些山贼,很多都不敢轻易冒头,趁此机会,萧宴宁派了从科举中选拔出来的官员去了南疆。这批刚选拔出来的官员,总有一些雄心壮志,又对农事有所了解,梁靖在前面解决着当地的治安问题,安全问题不用担心,政务官员前去治理贫困地区,几年下来,当地老百姓至少不会饿着肚子了。

    不过匪贼也是人,也不是傻子,有时会绑一些老百姓来威胁梁靖,有时会拿银子出来鼓动当地百姓围着将军府闹事。老百姓可能不知道围困将军府是什么罪名,但他们知道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

    对于这样的行为,梁靖当年在西境见多了。

    西羌最恶心人的时候,就是驱赶着青州老百姓当先锋,让他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用以动摇大齐军心。

    梁靖第一次看到时,都快吐了。

    所以遇到这种拿百姓不当回事的人,他动起手来根本不含糊。那些老百姓他自然不会杀,直接把人都给捆了带回他们自己的村子里,转头就对着附近的山头一顿搜刮。

    总之,山贼劫财,梁靖就带人去剿匪。

    老百姓痛骂梁靖,梁靖还是带着去剿匪。

    要不是天渐渐冷了下来,梁靖能把有山贼的山头给踏平了。

    就这样,不少南疆老百姓都挺感激梁靖,但同时也有一些流言蜚语在南疆传开。

    流言说梁靖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夜叉,还有人说他年纪轻轻就制造出这么多杀孽,死在他手上的人那么多,也不怕夜里做噩梦,这样的人罪孽缠身,日后怕是要遭天谴,不得轮回。

    消息传到还未传到京城时,萧宴宁就知道了,他瞬间大怒。

    朝堂之上,面对百官,萧宴宁怒气腾腾道:“南疆的流言朕听到了,朕倒是没想到南疆还信这些。梁靖奉朕的命令前去剿匪,明面上是说他罪孽缠身,实际上是在诅咒朕要遭天谴吧。”

    百官被他这话吓了一跳,纷纷请罪,有人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只能从皇帝只言片语中能推测出流言的内容。

    萧宴宁冷笑:“剿匪乃是正义之事,匪贼不死才是造孽,别说什么夜里做噩梦,他站在那里,鬼神都近不了身,自然夜夜安然。朕今日把话放在这,别用一些流言蜚语吓唬人,别说什么遭天谴,十八层地狱朕也能为他扛过去。朕倒要看看,放出这些流言的人到底安了什么心。”

    萧宴宁这一怒,等有关梁靖的流言传到京城时,愣是没人敢讨论。

    没办法,皇帝都把自己和梁靖连在一起了,讨论梁靖的流言,那就是在诅咒皇帝,谁吃饱撑的要搞这些麻烦事。

    萧宴宁被这些流言气得心口疼,那厢梁靖送到宋宅的私信里有关这些流言蜚语那是一句都不提。

    梁靖在信中只说自己剿匪时的威武雄姿,说自己一切都好没受伤,还说当地治安好了不少,最最重要的是,梁靖在信中说,他很想萧宴宁。

    萧宴宁看着这些信,又气又急还有些想笑,最后也只能提笔写了自己在京中的日常,还抱怨了下近来有些大臣的提议很匪夷所思,这让他想不通,他们怎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站在朝堂上的。

    萧宴宁一般不会背后蛐蛐别人,除非忍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