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100-110(第7/16页)

侧,话语平静,却透着一分疲钝,

    “然,世家之势,锋不可当。而今各诸侯割据称雄,烽火连天。今日鲸吞虎据,明日,又会被更强的一方吞噬。

    “六国数百年之久,万民涂炭,秦一归天下,亦未能安民济世。”

    顾至沉默地听着,缓缓圈紧他的后背。

    朝代的更替,五德的终始,不可阻挡。

    文若他本就明白这个道理。

    可朝代的大动荡会让百姓受苦。从东周到秦朝再到汉朝,纷乱了数百年,到汉朝初年的时候,民生已凋敝到极其惨烈的程度。几代汉朝皇帝通过休养生息的政策,才让社会逐渐安定下来,才有了后面的强汉。

    如果天下能快点统一,快点安定,像周武王那样的逆取顺守,倒也未尝不可。

    但这件事,无法在当下的环境做到。

    从东汉开国开始,世家之弊就已初现端倪。如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算暂且统一,成功地易主,最终也还是会再度分裂,受苦的还是百姓。

    文若他不在乎皇位上的那人是谁,但他在乎黎民。

    百姓心中仍然念着汉室,因为它曾经繁荣富庶、物阜民熙。

    正因为汉室名正言顺,汉天子名正言顺,才更该“奉主上以从民望[2],还元返本”。

    知晓了荀彧的心结,顾至不免生出几分难过,

    “是我过于草率……”

    他竟贸然地让文若接触了这个世界的秘密,让文若知道“奉天子”之路无法实现。

    文若这几个月……在他未曾察觉的地方,究竟怀着怎样的感受,度过了一夜又一夜?

    “并非如此。”荀彧松开他的肩,郑重地与他对视,

    “正是阿漻的坦诚,为我拨开烟霭。若没有阿漻,只怕我将在独行许多年后,才知道前方是一条绝路。”

    唇边气息交融,顾至感受着炙热的亲吻,早已无暇自责。

    第105章 随军 宛城与毒士贾诩。

    接下来一段时间, 刘协仍然每天忙着宣召臣子。治所内的大多数人都被他找过,就连刚刚归降的张绣与曹操的几个儿子都没逃过刘协的召见。

    偏偏刘协还表现出绝对的雨露均沾,没有多亲近哪个人, 也没有少亲近哪个人。

    如果不是顾至早知道刘协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他都得怀疑对方是不是闲得慌,又或者神经过于粗壮,竟一点也不怕惹恼曹操。

    “天子有所欲,臣下必当竭力从之。”对于刘协的一系列行动, 曹操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将“忍”字功夫做到了极限。

    曹操能忍,顾至不能忍, 尤其是在刘协轮了一圈, 终于找上贾诩的时候。

    “主公纵然事忙, 也该见一见贾文和。”

    顾至如山匪进城, 大摇大摆地从曹操屋里顺走了两碟糕点。临走前,他如此提醒道。

    屋内的曹操正头痛袁绍的事——袁绍得知他找到了天子,还被天子封为大将军, 当即怒不可遏,顾不上自身的处境, 写了封信把曹操劈头盖脑地骂了一顿。

    这骂声与冀州糟糕的战局一样让他心烦, 一时之间, 不仅提不起心思计较顾至的山匪行径,就连他的话也听半句,漏半句。

    “孤知道了。”

    顾至一听曹操这个回答, 就知道他没听进去。

    他重重地咳了一声,等到曹操蹙眉抬头,方才取了一块茯苓糕, 递给曹操。

    曹操接过茯苓糕,正准备道谢,忽然想起这是顾至从自己这顺走的东西,还反过来当人情赠给自己,当即竖起眉。

    在他生恼之前,顾至已开了口:

    “主公若是忧心冀州之事,有一人可帮得上忙。”

    “你方才所说的贾文和?”

    顾至道了句“正是”:

    “乱局宜用毒计,此人洞察人心,所用的计谋颇有些与众不同,能解冀州之局。”

    听了他的话,曹操沉吟不语,似在思索。

    除了那两次失粮的憋屈,这个世界的曹操并未领会过贾诩的恐怖之处。他手下优秀的谋臣众多,都能排成一串去刺激陈宫,自然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谋士提不起兴致。

    若在往日,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曹操及时用不上对方,也会以礼相待,把酒拉拢。然而他这些日子事忙,分身乏术,便想将这件事压上一压,等到以后再做。

    顾至看出他的心思,下了一剂猛药:

    “长安之乱,与此人有关。天子召见我们兴许只是幌子——为了顺理成章地召见贾诩而立下的幌子。”

    两句狠话左右夹攻,当即让曹操变了脸色:

    “顾郎说得对,孤正当见一见贾文和。”

    “当日顾郎举行冠礼,孤因为出征在外,并未参加,只派人送了贺仪。”

    曹操顿了一顿,

    “不知顾郎可取了表字?”

    这显然是一个不太美好的苗头。可见,喜欢给年轻下属取字的,除了皇帝,还有冤种主公。

    “上月,陛下亦问了相同的问题。”

    顾至面无表情地说着。对面的曹操听到这个讯息,了然地蹙眉。

    “臣回答道:已取,字明远,‘明白就好’的明,‘离我远点’的远。”

    起初曹操还有些怏怏,一听到这话,面部平整度当即产生极大的变化,扭出了一个怪异的神色。

    “你竟在陛下面前如此失仪?”

    顾至幽幽一叹:“得亏陛下并未生气,第二日还找我下棋。”

    不过三言两语,曹操的心情就莫名好转。

    他让侍从去庖房多取了一屉糕点,咸的淡的,各种口味的都有,让顾至打包回去慢慢吃。

    为了未来生活的稳定,顾至干脆好人做到底,再提醒了一句:

    “昨日,我读到一本别传,甚是好笑。”

    虽然忙于事务,并不想听顾至的闲言,但因为刚才顾至难得有了下属的自觉,为他这位主公分忧,曹操还是耐着性子答茬儿:

    “好笑在何处?”

    “先秦有一主将,劝降了敌方的某个将军,却因为一时色心,对那个将军的阿娘不敬,以致将军降而复叛,不仅让他折兵损将,还险些一命呜呼,沦为笑柄。”

    曹操:“……”

    不知为何,听到这个野史杂闻,他莫名有些脊背发凉。

    不等曹操想明白这诡异之感,顾至已提着竹篮,转身向外。

    曹操立即喊住他。

    “等等,明远。”

    喊住顾至后,曹操难得生出几分踌躇:

    “关于你的阿兄……我派人在兖、豫、徐三州查了户籍,贴了画像寻人,始终未能找到他。”

    原本神色悠闲轻忽的顾至冒出了六点省略号。

    糟……他差点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