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60-70(第2/15页)
为博平之主,能否请阁下放我离去?”
“你还要去往幽州?”
“蜀地亦是一个好去处。”
望着荀攸从容坦然的模样,顾至忽然伸出手,搭上荀攸的肩。
荀攸下意识地退了半寸,终究没有避开,只稍稍抬眼,传递着几分疑惑。
顾至道:“文若就在东郡,你不想见上一见?”
荀攸猜到了他的用意,无动且拒:
“有缘自会相见,何必急于一时。”
“叔叔遇上了棘手的事,侄子如果搭把手,帮一帮忙,”顾至笑得极其和善,“或许叔叔能松快许多。”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荀攸后退半步,想要避开顾至的那只手,却发现那只手看似虚虚搭着他的肩,却扣得极紧,难以甩开,
“阁下何必强求?”
“若我非要强求呢?”
此话一落,荀攸那平和荏弱的神色骤然消失,眼中多了几分锐意。
正在二人之间气息紧绷的时刻,徐庶如同一只轻灵的黑猫,从后方的屋檐边缘出现,悄无声息地落地。
他见到荀攸,蓦然愣神:“不是荀司马?”
荀攸垂下眼,周身的锐意荡然无存。
徐庶没有多作在意,转向顾至,汇报道:“许汜已被拿下,史涣将军控制了县衙的守卫,一切如旧。”
“元直去把陈公台叫来。”
在徐庶转身之前,顾至又出声喊住了他,
“算了,还是把这位荀门郎带到陈公台那边去。”
荀攸叹了口气:“阁下所图为何?”
“减负。”
“减负?”荀攸不解地蹙眉。
“既然有免费劳动力,为何不用。”
荀攸不知劳动力是何物,但是他能通过字面意思领会“免费”的含义。
他似乎接受了现状,不再多言,主动站到徐庶身后。
徐庶在带人离开前,忽然想起一件事,折身凑到顾至的耳边。
“张燕将军让我带一条口信。”
顾至眉梢微动。
“‘信已传达。以及,对方有一条回信。’”
徐庶一板一眼地转达着,极力避免遗漏,
“回信是,‘等着’。”
顾至:“……”
短短的两个字,却比几百上千个字更有重量。
徐庶不明就里,低声询问:
“顾郎,我们还要等什么?”
“……与城中的事无关,只是私事。”
顾至压下心中的那分不安定,避开荀攸的视线,
“这位是荀公达,文若的子侄。有他在,公台与许汜闹不出什么事,你让史涣事事听从他的安排即可。”
徐庶听出顾至的言下之意,面露惊诧:“顾郎是要?”
“半个时辰后,我将动身前往阳平,你随我一同走。”
徐庶颔首,不再耽搁,为荀攸引路。
荀攸在随着徐庶离开前,忽然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
“虎狼食人,虽一哄而散,却也不得不防。”
顾至见他看向西侧的方向,若有所思地颔首:“多谢提醒。”
第62章 险计 “此举太过冒险,若有不慎,冒充……
许汜被卫兵按倒在地的时候, 脑中懵然一片,完全不明白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他听着史涣“奉诏捉拿叛贼,反抗者格杀”的呼喝, 一股热流直冲而上。
震怒给他带来气力,他拧着胳膊起身,几乎就要挣脱,却又被两旁待命的卫兵按回原地,捆上了手脚。
“史涣, 你好大的胆,竟然敢谋逆犯上!”
奉诏捉拿叛贼?奉谁的诏?
他才是博平城的掌权人,史涣竟敢造他的反?
“曹太守带领众多郡民抵御贼人的侵犯, 将黑山贼与西凉贼拦在城墙之外, 他的功绩, 有目共睹。你受曹太守的恩泽, 出任一县之长,不仅不思回报,还背叛太守, 与黑山贼、董贼勾结。”
史涣甩出一应罪证,一桩桩地罗列。
这些罪证证据确凿, 让一些摇摆不定的县官当即弃了许汜, 站在史涣身后。
若只是背叛曹操, 那还算不得什么。乱世当择明主,曹操这东郡太守之位本就来路不正,他们背叛也就背叛了。
可要是扯上名声恶劣的董卓与黑山贼, 他们还不得惹一身骂名?
县尉、县丞轮流指着许汜唾骂。豆大的口水喷到许汜脸上,气得他面若紫瓜,挣扎着与这两人对骂。
毛玠冷眼瞧着这一场闹剧, 走到史涣身旁。
“哪位高人为你出的策?”
史涣犹记得顾至与徐庶的叮嘱,含糊道:“自是曹公那边的人。”
毛玠闻言,不再询问。
在不远处一边与县官对骂,一边偷听谈话的许汜却是炸了。
“果然是荀文若,一定是他——”
笮融派人送了一封信,让他想办法将荀彧引到博平,除掉这个威胁。信匣中夹了一张画像,正是那荀彧的样貌。
许汜设下圈套,让人对着画像严查进出。
他等了许多日,等得头发都枯了,底下才传来好消息。
卫兵们抓到一人,与画像有着九分相似。
画像再栩栩如生,终究也只是画像,不可能与本人完全一致。
能有九分相像,年龄又对得上,那就一定是本人。
“我千防万防,及时将人抓住,却还是让他找到了时机……”
许汜深恨不已,以头抢地,状若疯魔的样子将刚入门的陈宫吓得不轻。
等听清许汜的话,陈宫心中复杂难言。
他想找荀彧好好地谈一谈。可当他见到徐庶带过来的“荀彧”,陈宫脑后冒出一个硕大的问号,两眼眯成一线。
许汜果然是疯了吧,这能是荀彧?
陈宫捏着鼻子处理了许汜留下的烂摊子,正要找顾至询问接下来的打算,却发现顾至不见了,连徐庶也不翼而飞。
忙了一整天的陈宫气得发笑,忿忿咬牙:“好个顾郎,好个徐元直。”
被陈宫“惦记”的顾至此刻正在聊城,吃着枣祗设下的晚宴。
徐庶坐在他身旁,一声不吭地陪着吃,并不说话。
在曹操出征前,枣祗见到了随军出征的幕僚团,与戏志才打了个照面。
枣祗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原来,城外那天他认错了人,因为一条玉坠的乌龙,把这个姓顾的少年当成了戏志才。
这本该是件尴尬的事,但枣祗此人从来不知道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