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谋金台: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凤谋金台》 150-160(第19/33页)

么?”秦斯礼平静后,认真地问徐圭言。

    徐圭言认真想了一下,一字一顿地说:“算你犯贱。”

    秦斯礼转身离去,步子不急,可每一步都透着压抑的怒气。

    徐圭言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结束了。

    无欲无求,也算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吧。

    第二日清晨,朝阳尚未穿透宫墙,太极殿前已是鸦雀无声。

    今日当值的是晋王李起年,初次独自主持朝政,虽已有数日磨炼,但对朝中错综复杂的事务仍未能得心应手。

    他着一袭青衫王袍,神情凝重,端坐于龙案前,朝下众臣肃立,一如既往的仪态万方,实则心中早已七上八下。

    奏章一道道念来,他尽力沉着应对。

    直至中段,御史台主事人,御史大夫秦斯礼启奏一事,言道:“启禀晋王,御史台近来空缺较多,原有御史因丁忧离职者甚众。时值边疆动荡,京中风声亦紧,若御史台办事不力,恐对陛下威信有损。是否应当从诸部或诸王幕中调任得力之人,以补缺员?”

    此话一出,众人心中一动。

    李起年也微微蹙眉,他虽年轻,但不愚钝,自然知晓这事背后必有推人之意,遂转眸看向台下,淡淡问道:“诸位可有举荐之人?”

    秦斯礼听得此言,步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臣斗胆进言,徐圭言于晋王府中任职多年,秉性公正,才识过人,能明曲直断是非。臣以为,她若调任御史台,实为当下良选。”

    他声音清朗,一字一句落在殿中,四下安静下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

    徐圭言站在列队之中,满脸疑惑。

    李起年唇角轻动,捕捉到了徐圭言惊讶的情绪,又看向秦斯礼,几不可察地挑起一抹冷笑。

    “秦大人,”他声音不急不缓,却隐隐透出几分不悦,“你说我的长史合适,却不曾与我商议一声,就在这朝上推举出去,未免太过心急了些?”

    秦斯礼笑了笑,脸上毫无惧色,淡淡说道:“殿下既在朝上问诸位之意,臣自然言之有据。至于商议之事,臣以为,公事为先。”

    “公事为先?”李起年冷笑,眼底寒意更深,声音也冷了下来,“她是我晋王府的长史,不是你御史台的人。她在我府中辅政多年,政令井然,何以突然调任?这是调任,还是降职?”

    秦斯礼不急不躁,反而笑出了声,缓步向前,语气似讽非讽:“殿下此言未免小家子气。御史台乃陛下亲设之监察重地,向来不分王府高低。若说贬职,那是贬了陛下设立的制度?更何况——”

    他话锋一转,语带挑衅,“殿下不过是监国,又非储君已定,便将长史视若私属,似乎不妥。万一日后新立太子,殿下南归岭南,那时徐圭言若身在御史台,岂非更能升迁得力?倒省得她再随你跋涉山水,耽搁前程。”

    此言一出,朝中众臣尽皆微动。

    徐圭言倒吸一口气,秦斯礼是被下降头了吗?

    她即刻出列,正要开口解释,李起年几乎压不住怒气地说:“秦大人,你口口声声为她前程着想,可问过她本人的意思了么?徐圭言是我属下,你在朝上擅提她之名,可曾想过,若她不愿,你这般主张,是否有退路可言?”

    秦斯礼语调一滞。

    李起年趁势前压,缓缓道:“你说她前程是御史台,但她在我府中,日理万机、辅我政务,何尝不是一条康庄大道?你以为她愿意为你所用,就会弃我而去?”

    他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锋。

    秦斯礼沉默半息,终究不再开口。他知李起年此番是动了真怒,而他方才那番话,虽有理,但若真让徐圭言听见,未必能讨好。

    两人对峙,朝堂气氛紧绷。

    御史中丞出来打圆场:“二位皆为朝臣,忧国为本,御史台之缺,陛下与长公主必有安排。至于调任人选,还需多方权衡,不宜仓促。”

    李起年闻言,只冷冷看了秦斯礼一眼,略一颔首:“此事暂不议,退朝后我自会向她问询。”

    他语气缓了下来,态度却依旧坚定。

    而秦斯礼抿唇不语,眼底情绪翻涌,一时间难辨是怒是笑。

    徐圭言默默地退了回去。

    下朝后,秦斯礼笑盈盈地看向她,徐圭言冷眼扫去,并不想搭理他,随后去找了李起年议事。

    秦斯礼脸上的笑容消失,他不以为意地抽动了一下嘴角,转身离去。

    她不想,他自有办法。

    李起云是在用过午膳后听闻此事的。

    当时他正与几位旧部在南书房闲谈,话题原本是关于秋粮的调拨与屯军费用,听得亲信低声在耳旁报:“殿下,今日早朝上,秦斯礼上奏欲调徐圭言入御史台,与晋王李起年起了些争执。”

    李起云正举起茶盏,一听“徐圭言”三字,顿住了动作,想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后“噗嗤”一笑,忍不住放下茶盏,笑得肩膀一抖。

    “他们两个——果然还是为了她。”

    他眉目舒朗,笑意未歇地摇头,又问:“那李起年怎么说?”

    亲信低声复述:“自然是拒绝了,说是还要问问徐大人本人意见。”

    李起云听完,笑得更大声了,眼角都微微泛红。他本就聪慧,又通人心,怎会不明白这争斗背后的真正缘由。说白了,权势、人心,他们都想要。

    不过这秦斯礼也太不把李起年放在眼中了,当朝就敢和他抢人。

    他懒懒靠在座椅上,长指轻敲几下扶手,忽然来了一句:“秦斯礼这是在帮我解围啊。”

    众人皆愣。

    李起云轻声道:“徐圭言若真去了御史台,自然离了晋王府,那以后可就不再是李起年的羽翼。”他顿了顿,低笑道,“她若不再是敌人,去哪儿,做什么我都乐意。”

    有人小声问:“殿下莫非还对她有……?”

    李起云抬眼望来,眼神温润却清明,“她是聪明人,朝中像她这样的人不多。我既敬她,也防她,但若她愿意独立于诸王之外,那不是更好吗?”

    说完,他便挥手遣散左右人,“罢了,今日不议正事了。你们去罢。”

    李起云独坐书房片刻,眉头渐渐舒展,起身推窗远望,外头蝉声渐歇,夏末将至。他站在风里,心中竟有几分畅快。朝局沉闷,能有点趣事来调和,也是极好的。

    而与此同时,长公主李慧瑾正在另一边的崇文殿中审核奏章。

    她穿着一身深紫常服,头上只簪着一枚玉簪,眉心微皱,手中笔不停挥,几份机密折子上,她亲手批红,字迹刚劲清晰。桌案上摆着从兵部到礼部的一溜文书,她身后侍立着两名女官,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这批人名册重新拟,西南边防换防之事不可儿戏。”她低声交代。

    “还有,晋王处提出再请赈灾银两,调拨需查明灾情是否属实。”

    “上次交给太常寺的新礼仪还未修定?叫他们三日内给我答复。”

    话音落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