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吾皇黛玉》 200-210(第13/26页)
底也没什么意思。我瞧紫鹃姐姐,她可是舒快极了。”
“果真是个傻丫头。”妙玉笑着摇头,又怜她少小失了母亲,没有人跟她讲过这些事。
“太子的亲信大多是世家子弟,裘良屋里有两个通房,谢鲸虽未上手,也是正经观摩过野戏的,韩奇那更是走马章台的纨绔,唯有你家那位正经是个雏儿。
这种事无师自通者寥寥无几,寻常夫妻也要磨合个三五月,才能得几分趣味,你们才几次,就心急火燎,不满意就吃了炮仗似的反目成仇。
这事得慢慢来,像打太极似的,你先放松身心,等开窍通关、丹脉涌流之后,再引导他顺你的意行事就好了。”
永龄懂了大半,又憋着嗓子问了几个难以启齿的问题,总算是弄清楚了,客客气气地将妙玉给送了出来。
另外一边,愣头青图西格在狐将军的“教导”下,从理论到器物,可真是大开眼界。
最终,只记住并实践了两个字:吹灯。
若不想轻易开闸,先要戒断眼目的刺激,仅此这一招助他一连三夜,战无不克,心想事成。
永龄也是最近才体悟出捡到宝的感觉,还好自己听劝,没舍得扔。
黛玉回到茜香国,得知西海诸邦送往茜香的留学生,都已经过晴雯的精细筛查。
对于那些试图盗取茜香国舰艇机密的人,或者有强烈抵触心理的人,都给退了回去,剩下的只有九千五百人,分批安排进入了五岛的高等学塾上课。
既然是留学生,接触和了解茜香国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也是很必要的。只是这些留学生的存在,让茜香国妇女们街谈巷议,每天都有妇女在王廷门口请愿,希望与这些留学生走婚。
晴雯一方面要面对国内妇女的诉求,另一方面还要安抚留学生频被骚扰的投诉,自然两边为难。
之后她想了个绝招,将那些明白自己的使命,而且乐于与本国妇女走婚的留学生,与茜香国内优秀的才女,组织了一场思辨会讲,实际是参考宋代陆氏兄弟与朱熹的鹅湖之会,以此作为联谊相亲的手段。
当林帝归国后,第一件事就是为数百对新人举办了走婚宴。
有了一个良好的范例作为开端,剩下的以百工技艺、书法绘画、番语交流、棋牌竞技、蹴鞠马球等名目的各色赛事也陆续开展。
这就导致了,茜香国的妇女若没有拿得出手的技术和特长,还真不好意思与这些优秀的异国青年走婚。
因此,茜香国的广大妇女都逐渐热衷于习学各种技艺本领,研究和制造新的器物和劳动工具,力求比别人更专、更精、更有特色。
街巷中书肆林立,妇孺谈笑比鸿儒。工场内器械轰鸣,百工巧匠皆英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与喜悦。不出半个月,九千多名留学生已经全部实现了走婚。
黛玉与晴雯一时欢喜一时愁,划掉御座上悬挂的“七十万”字牌,重新写上“六十九万”的字样。
除掉五十万老妪、在室少女和少儿,茜香国还有六十九万育龄妇女没有走婚对象。其他三十多万成年男子则没有一个是单身。
然而再继续向友邦征召留学生,无恩无禄的,只怕就不好使了。
而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漠北四十万精兵,全部纳为茜香国走婚的备选。
四月中旬,太子禛钰正式将所有鞑靼人都驱逐出境,收复了中原,在百姓弹冠相庆的同时,拥护太子登基称帝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然而,被掳去瓦剌的宣隆帝还好好地活着。若朝廷百官想让太子登基,就得有人劝宣隆帝称太上皇,禅位给太子。
众人明知宣隆帝之所以还能在瓦剌草棚里晒着太阳,是因为太子有恩于瓦剌首领,让兀良哈部的人,解救了瓦剌的可敦苏丽尔。
群臣都争先恐后地向太子表忠心,愿意亲赴瓦剌,劝谏宣隆帝退位归朝。
身为监国储君,这一次没有推辞登基之事,但也没有同意群臣的劝谏。
而是直接去信给了瓦剌的首领,请他在瓦剌为宣隆帝布置一座行宫,让他在高阔广袤的草原尽享天年。
瓦剌首领欣然会意,只在宣隆帝原来的猪圈外搭了个毡帐,充作“行宫”。
礼部也遵太子之意,没有给逊位的皇帝拟徽号,只称其为“大兰王”。
其实,大兰王之名还颇有典故,南朝袁淑曾写过一篇《大兰王九锡文》的诽谐文,大兰王其实就是大栏中的王,即猪圈王。
四月十八日,太子禛钰御极登基,因其战功赫赫,威震四海,徽号“武英”。
茜香国林帝携大司马永龄,亲赴京城道贺,与武英帝约盟联合北伐,捣巢漠北。
原本茜香国的武器辎重,及五千茜红女儿军已经运抵直沽,只等大司马一声号令,便可奔赴漠北。
偏偏百岁神医王君效,略略瞧了大司马一眼,悄悄对林帝捻须笑道:“你家的永龄已有孕半月,恐不易征战呐。”
黛玉讶然,遥看向骑在马上泰然自若的永龄,可这也太快了吧。
“外太公,连脉都未诊,单看一眼,就能知道她有孕吗?”
王君效拄着拐杖道:“你们寻常人自然看不出,但精熟望诊的人,就看得出。她身体不错,可是再强悍的身体也经不起战争的消耗,特别是孕期前三个月是经不起大折腾的。玉儿,你最好再寻一个战将代替她。”
黛玉既为永龄感到高兴,又为临时换帅而不免担忧。
茜香国暂时没有好的将才能够代替永龄,如今只有自己亲自挂帅,御驾亲征了。
第206章 吾皇黛玉第两百零六回
武英帝赠名文德帝, 五月柳生替三月樱
三天后就是北征鞑靼的誓师大会,盟军将进发漠北。偏偏这时候,身为茜香国主帅的永龄, 被王君效告知,她有了喜信儿。
别的女子若得知自己即将诞育的孩子, 多半是欢喜的, 而永龄的心情却别样复杂。
临阵换将素来是兵家大忌, 一旦她下马,若不想影响茜红女儿军的士气与信心,只能由林帝御驾亲征了。
虽说被驱逐出境的鞑靼人已是强弩之末, 但漠北仍有雄兵四十万, 并不能掉以轻心。
而况她与林帝惯用的战术和指挥方式并不相同, 也担心茜红女儿军难以适应。
黛玉深知永龄的顾忌,安慰她道:“中原光复之战,武英帝已经重创了鞑靼和瓦剌, 加之兀良哈部的纵横捭阖, 草原三部越发分裂,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战力。
漠北虽有戈壁、沙漠等险地, 但大多是广袤的草原, 适合大开大合的战斗。自然是交由中原骑兵来对付,我们茜红女儿军不过五千人马, 只负责拿焕英炮开路罢了, 无需特殊的战术。
而况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劝降,从俘虏之中擢其才识者, 送回茜香国充实人口。”
永龄心知道理是这样, 却也难抵对林帝的愧疚之意。
得知自己即将做父亲了,图西格一路笑着拱手, 挨个承受兄弟们羡慕嫉妒的踢打,幸而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