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 179.安史之乱=菜鸡玄宗,在线跑路表演现场^^……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 179.安史之乱=菜鸡玄宗,在线跑路表演现场^^……(第5/5页)

,又因眼疾失明和疽病,性格暴躁,随意打骂杀戮左右身边宦官,最后落得被砍死的结局。

    而唐军则犹如天助,败安军,收长安,收洛阳,抢河内、河南、河东,中间更有史思明领13郡及兵8万降唐。

    不过历史重演,降唐的史思明复叛称帝,唐军向邺城发的数十万兵,因肃宗的孱弱和猜忌成大溃败。忠诚的臣子被解除兵权成于闲官。】

    【叛军的瓦解源于叛军内讧。

    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非那个临危受命称帝的唐肃宗,而是他的儿子唐代宗启用唐将仆固怀恩等名将后才平定。】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1」

    官兵来了,退敌安邦了,但盛唐回不去了。

    历时七年多的大动乱,让大唐极盛而衰,直接就把万国来贺的盛唐风光摧毁殆尽。

    5500万人口,到安史之乱结束,锐减至不足1100万人。

    五分之四的中原人口,整整4000万人,在这场动乱中消失。「1」

    活下来的百姓也过得极为凄惨,经济民生的毁灭性打击,让中原百姓以纸为衣,以土为食,玄宗中期之后的百姓们过得比一百三十七年的建国时期还惨。

    繁华落尽成一梦,盛世大唐不复还。

    留给后世无尽的感慨。】

    【而这场动乱的直接原因,我们亲爱的唐玄宗陛下,早在安禄山死时就被迎回长安,称太上皇,每日对着小爱妃的画像‘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亲信被清洗,晚年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忧郁寡欢,终在762年与好大儿同年驾崩。】

    李隆基嘲讽地笑了,因为他的下场是真不好。

    陪伴在他身边的亲信遭到清洗,宠爱的妃子死了,毕竟当年的逃跑可不是没有代价的,剑门关七十二峰下,宠妃因兵变而成为替罪羊死了。

    高力士被诬陷流放;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被下放;亲妹玉真公主被送入道观;供娱乐的梨园被遣散。

    李隆基甚至想鼓掌。

    “弃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与百姓于不顾的帝王就应该落得如此下场。”

    年迈的皇帝糊涂,但他能不知廉耻吗?不能。

    逃跑就是让人耻辱,就是会令人厌恶,不是吗?

    “罪人就应该有罪人的待遇,若是活的舒心怎对得起枉死的四千万大唐百姓。”

    不知怎么,李隆基把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划分得很清楚。

    毕竟现在一切都还没发生不是吗?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不是吗?

    但李隆基也是真难过啊。

    皇帝在深宫内院,谁的声音也听不到,身边都是忠臣还好,若是奸臣,那只能被奸臣混淆视听。

    至于如何分辨忠奸,全看皇帝是否被乱花迷了眼。

    那个未来的他,后半程是否有回旋的余地呢?没有,一丝也没有,因为一朝过错,他的身边就被奸佞围绕满了,他没有悔过的权利。

    李隆基眼底晦暗不明。

    好想把所有不安定元素去掉,他想给自己留下一份悔过的空隙。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李隆基呢喃着这几个字。

    不安定来自哪里,来自宦官,来自文臣,但最容易解决的不安定元素是什么?是外邦异族。

    “外邦胡人,边境将军。”

    在场没有人对这两人有印象,他也对仙幕所列举的这些胡人不认识,那就是这些叛军头领还未崭露头角,还是庶民,或者还在边境。

    李隆基的眼中血光尽显。

    “突厥人安禄山史思明吗,突厥人?”李隆基眼中的血光更浓了。

    胡人就是不安定的东西,史料就是最好的证明,多少次了,这些突厥人反复无常,多少次了,那些外邦人贪得无厌。

    永远喂不熟。

    看皇帝在念叨着胡人,有臣子意会到他的意思,激动出列,狠声道:“陛下可是在游移对安史二人的处置?可是不知如何处理胡人?臣以为,非我族类,必有异心,仙幕所言就是最好的证明!”

    “外邦人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吾大唐海纳百川,但突厥人安禄山振臂一挥,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族就出兵出力,聚集十五万人马给他谋反「1」,外邦人不可信,安史之乱就是最好的证明!”

    “是!陛下如此恩宠这两人,这两人却起兵造反,可见外邦人乃不知感恩为何物,实有负陛下重托!”

    “外邦人,当驱逐之!”最后的话,说出了在场很多臣子的心声。

    也说出来此刻李隆基心中最隐秘的想法。

    外邦人,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他们大唐从太宗起就有许多外邦来朝。

    而自从他登基以来,更是大胆启用外邦朝臣,大胆放权异族。

    粗略算来,他治下外邦官员就有一两千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驱逐外邦人吗?

    驱逐了外邦人,就可以腾出心力去解决宦官、文臣、武将们了。

    李隆基忽然很好奇后世子孙们是如何想的,应该和他想的是一样的吧?都看到安史之乱毁灭盛唐的教训了哪能再对异族人放心,应该也会驱逐异族人吧?

    此刻,太宗界面也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不一样的是,他们思考得很隐晦,因为场上外邦臣子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个。

    要驱逐外邦人吗?

    他们贞观朝有许多因忠诚效力而获得提拔的外邦人,如之前仙幕所提到的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都是。

    他们是有外邦朝臣,却也对外邦将领有所限制,而不是放任自流,这些外邦人皆不能当上将,兵权更是不可能给他们,且都有顶头大上司有余权可以节制。

    但他们贞观的君臣能有如此魄力,后辈有吗?

    看玄宗一朝做成那种狗样子,肉眼可见的就是没有啊!

    所以,要违背当年说出的话吗?

    李世民呼吸沉重了几分。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

    泱泱大国当有气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不修边界墙,不驱移民。

    真的要违背当年的话吗?

    真的要闭关自守,驱逐那些不安定的异族?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