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 177.武曌的决定(修加入武曌世界反应(第2/3页)
让权臣群臣缄口,异议不再扩大影响。
实际上武皇也知晓这场酷吏政治运动可能造成的影响会使得官、民不聊生,所以她尽力把这场荒唐的酷吏运动影响降到最低,把这场流血运动控制在长安、洛阳等地,把需要用到酷吏的对象集中在达官贵人或贪赃玩法的豪强们。
武则天是在乎百姓的。
她尽量在‘苍生晏然’的基础上,实现‘紫宸易主’,把帝位易姓改朝换代的大混乱变成了政治流血问题,为百姓提供了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
李世民眼角还有方才难受的晶莹在闪烁,闻言他一抹眼角,终于露出一抹久违的笑容。
似是欣慰,似是苦涩,他道:“还好还好,朕就知晓这人并非无心之人。”
至少能把祸患控制在都城。
其他臣子闻言也放下一点点小心脏。
为何只放下一点点?
自然是因为在他们不知道的未来酷吏祸患已成,身处长安与洛阳的家族已遭祸。
“就是不知自她之后可还有其他女皇,或者如王莽一般篡位的朝臣。”
“如若真有,那酷吏之祸或许还会再生。”
“吾等应该想法子避免此等意外再次发生。”
听着不知何处传来的呢喃声,排在前头的皇帝重臣沉默。
此话也给了李世民当头一击。
未来或许会再有另一个周皇临朝,他当如何避免这一切?
李世民看到几个嫡女眼中的异彩,突然觉得不用未来了。
毕竟听到女皇竟能登基后,他的几个皇女好似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平等喜爱每一个嫡子嫡女的李世民:……
痛苦捂脸,好像即将陷入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对于武皇的功过,众说纷纭。
贬逐老臣,任用酷吏,滥杀无辜是真,晚年豪奢专断,渐生弊政是真,崇信佛教,大修庙宇,劳民伤财是真。
但武则天完成了时代赋予她的任务,尽了自己皇帝的职责,并为华夏历史和后人留下了大量政治资产,推进历史进程也是真。
做出实绩,改善民生,提高生产,开拓版图,改革官制,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打击门阀士族和豪强地主,提拔寒门更是真。「1」
即使这一大波寒门子弟和狄仁杰、李昭德、魏元忠这些等能臣名臣也被这酷吏政治坑得不轻。
但是武则天功绩榜上耀眼的光芒无法掩盖。】
【所以历史上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赞者甚多。】
【历史夸赞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性,刚强机智的女政治家,精明强干的政客。
夸她远胜学识渊博的儒臣,和历代雄心大志的皇后。
夸她公然蔑视道德家,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她特殊的才能,政治上极佳的天赋,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让她对于宫廷的权力结构的操纵简直信手拈来。
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粉碎的传统,创始了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性女性。】
【夸她太宗雄才大略,众望所归,而她在才略方面,堪与太宗比肩。
夸她武举直接解决了历朝历代非战乱时期名将断代的问题。
文举突破了用人的地域成见和门阀观念,打击了长期把持政权的关陇贵族、大官僚集团和魏晋以来尚门第的制度。
在她的时代就培养了许多人才,为玄宗时代也准备了人才,甚至说玄宗主要是顺着她的路子走的。
娄、郝、姚、宋诸贤,罗列于则天之朝,迨及开元,犹用之不尽。】
【总的来说,在武皇执政以后历时半个世纪强有力的□□统治里,虽然李唐的皇权一度受到很大的损害,但李世民开创的统一和强盛□□面并未终止,而是推行唐初的基本国策,让华夏政权得到了切实的巩同,让大唐帝国甚至继续向上发展。
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她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假若没有需要篡唐自立这一阻碍,她会成为一个历史上排得上名的有道之主。】
一堆历史评价轰炸下来,让倾听的众人头晕目眩,脑袋中萦绕的都是周皇相关的讯息。
本来对周皇有所不满的人此刻也放下了成见。
“仙幕的话很有道理,如若不是后面荒诞的酷吏,她只会是个无可争议的明君。”这是众人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李渊不得不憋屈回应:“说到底这个周皇备受争议的也不过是最后的酷吏政治和晚年昏庸。”
“但实际上酷吏政策也只是特殊时期进行的限定招数,若以此否定一个帝王实在是有失偏颇。”
甚至这人也一直在保护着其中的可用之才。
就像仙幕在上面所列举出来的史料一样。
‘狄、梁公者,殊眷异礼。宋璟刚正嫉邪,武氏亦不过也。’
这些人为何能位高权重蹦跶到玄宗一朝,皆因贤人君子乃武氏之所深心爱惜而敬礼也。
尤其是政权稳定的后十年,她的性格渐见宽容,胸襟渐见开阔,那些曾经蹦跶太多而被放逐的贤良之臣,也被逐步召回朝中为官。
更别说这人的昏庸也是有限的。
比如即使她再怎么亲近武承嗣与来俊臣等奸佞小人,即使这些小人时时图逞阴谋诡计,她也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未有大权旁落之时,政权稳定之后更是立即灭掉这些奸佞之人。
这样想着,李渊更憋屈了,总觉得这是一个只有李姓皇家宗室受伤,但其他人没事的世界!
【之后
圣历元年(698年)宰相狄仁杰言: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1」
大周常务副皇帝狄仁杰的一句未闻侄子坐天子之位还把姑姑放置在太庙,打开了武皇还政于李唐的念头。
此后,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皇明显认识到人心所向乃李唐宗室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于是,曾经被废的唐中宗李显被封为储君。
并且在武则天进入暮年、老病缠身,开始耽于享乐,疏于政事之时开启玄武门继承制法。
发动政变,登基上位,恢复国号与李唐旧制。】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武则天于八十二岁病逝,与天皇天后一起合葬于乾陵「1」。】
【可能是武皇自己想夸耀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也可能是武皇自知罪孽重大不写碑文,又或者是想表达一生功过难以定位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又或者碑文早已拟好,但没有铭刻于墓碑,也有可能碑文被埋藏在乾陵地宫里。「1」
死后,武皇的墓前矗立着一座无字碑。】
“终归还是还政李唐了……呜。”
不知为什么李世民看着这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