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古代生活日常》 80-90(第5/12页)

辛长安招呼刘差役上驴车一块儿回去,刘差役说自己要回一趟老家,辛长安便说:“那也无事,你家在哪个村子,我们送你过去。”

    辛长安把刘差役送到了他家门口,才赶着飞毛腿快速往县城去,车上只有自家兄弟二人,路上也不见什么人影,两人便忍不住激动的聊起天来。

    辛长安问辛长康:“墨哥儿那些虫卵可好生照看了?”

    辛长康连连点头,回答道:“照看得精细着呢,我们也都注意着,早上墨哥儿去村塾上课了,我还去他屋里瞧了好几趟,都还好好的。”

    他们架着驴车到了县城的时候刚过中午,辛长平没下值不说,知道内情的宋氏和辛月也都在铺子里,辛姑母替他俩煮了两碗汤面,他们大口的吃完实在待不住,辛长安干脆带着辛长康去了大哥家的新宅子,帮着他师兄一块儿干起木工活来。

    等辛长平家的帮佣胡大娘拎着食盒来送饭,跟他们说了一句家里老爷回来了,他们连忙往青松巷跑。

    辛长平见两个弟弟都是一身的汗,回屋取了布巾子给他们,说:“那新宅子有人干活,你们干嘛去折腾出这一身汗?”

    辛长康一边擦汗一边笑道:“一想到蚕种的事,哪里待得住嘛,可是蚕种有消息了?到底是不是?大哥快些告诉我们。”

    辛长平没和自家弟弟们卖关子,肯定的说:“你们嫂子问过了江州来的人,那就是蚕种。”

    “真的?”辛长安和辛长康闻言嘴角立刻裂开几乎占满半张脸,但越是高兴,越是觉得有些不真实,反复确认道:“那人说得对不对,别是胡说的。”

    辛长平给他们吃了定心丸,说:“那人以前家里就是开桑园、蚕所的,自然看得准,今日急着叫你们来,一是告诉你们那就是蚕种,二是帮着认蚕种的人想与咱们一块儿合作开桑园、蚕所,这蚕种是咱们大家的,所以叫你们来问问你们的意见。”

    辛长安与辛长康对视一眼,两个人同步的摇头说:“我们没有意见,都听大哥的,我两个又不懂做生意,也没有大哥你的见识广,大哥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辛长平做惯了大哥,也习惯了弟弟们事事征求自己的意见,但这毕竟是涉及巨额财富的生意,他不厌其烦的把这之中的好处掰开揉碎的讲给两个弟弟听。

    辛长安和辛长康虽读书不如辛长平,但也不是什么蠢人,听懂之后目瞪口呆的说:“这人又出钱又出人,还愿意只要一股,那咱这生意利润得有多大,才值得她付出这么多?”

    辛长平大概知道点消息,闻言便说:“江州那边一户中等规模的桑园主,每年便是只靠着卖丝茧,都能赚上万两银子,便是那几户亲戚合开的小丝坊,一年也能赚上几百两银子,那些规模大些的丝坊一年也能挣上万两。”

    辛长安与辛长康听得嘴巴越张越大,险些合不回来,不可置信的说:“那咱们若是又开桑园、蚕所,又开丝坊,便是只做成个那些中等规模的,一年也能挣上两万多两?”

    似辛长平一个月一两银子,在潍县已经是高收入人群了,毕竟似辛长安、辛长康这种算比较殷实的农家,每家只两个大人带一、二个小孩,三四口人就有三亩地,再加上大哥家的地也分给他们种,一年也只能余下一两多银子。

    两万多两,是辛长平要挣上两百余年,辛长安、辛长康要挣上两千余年才能挣到的银子。

    而有了蚕种,开了桑园、蚕所、丝坊,一年就能挣到。

    辛长安与辛长平的心中顿时跟打鼓一般,有一会儿甚至都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了,整个人脑子里、心里都只有两万多两银子这句话。

    他们不禁想起以前学过的一句话,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做财帛动人心,富贵迷人眼。

    狠狠地咽下好几口唾沫,二人才从那种狂热的状态中抽离出去,出了一身冷汗,背脊整个的湿透了,跟大暑天里一人犁完三亩地似的虚脱。

    辛长安瘫靠在椅背上,声音虚弱的说:“大哥,我觉得自己好似在做梦。”

    辛长康亦是一般的样子,跟着说:“这太不真实了。”

    辛长平昨日也是激动得大半晚上没能入睡,很是能理解弟弟们的状态,等他们二人恢复了力气坐起身,辛长平才开始和他们谈正事。

    辛长平昨日晚间思考了许久,才想出一个初步的分配方案来。

    辛长平说这蚕种是大家一起发现的,三兄弟和大姐辛姑母一家占一股。

    因为需要宗族出人出地,也分族里一股。

    再加上胡娘子愿意出钱出人,占去一股。

    这颗有蚕种的桑树是因为墨哥儿掉进那坑里才能发现的,也是墨哥儿因为对虫子感兴趣,才带下了山,而女儿月娘是提出虫卵可能是蚕种这一信息的人,不然大家都没往这方面想,便是墨哥儿把蚕种养出来了,也无人认识,最后只会使三弟家的鸡多了一种食物罢了。

    所以墨哥儿和月娘作为发现蚕种的最大功臣,应该各占一股。

    这便一共去了八股。

    辛长平说一句,辛长安和辛长康便点一回头,只听到要单给辛月和辛墨一股时,辛长康是认可单给侄女儿一股的,要不是侄女儿聪明想得多,他们哪来的这场泼天富贵,但对儿子单拿一股他觉得亏心,出言推拒道:“墨哥儿那小子不过是跌了一跤,不配单拿一股。”

    辛长平反问他:“若没有墨哥儿摔那一跤,咱们连桑树都见不到,何谈拿到蚕种?”

    第85章

    “就是。”辛长安在旁边帮腔道:“你从小到大倒是也没少摔跤,可你难道有撞见蚕种的好运气?墨哥儿当然应该单拿一股。”

    辛长康本是觉得这样一来,三兄弟中只二房少拿一股,他怕二哥心里会不舒服,见辛长安并未这般想,辛长康才舒了口气。

    这八股都安排好了,还剩下两股没有去处,兄弟俩便说:“这做生意的事情,我们都不懂,以后都要劳烦大哥掌舵,剩下的两股便给大哥吧。”

    辛长安内心想,自家其实啥也没干,不过是跟着上山摘了些桑叶回来,便白得

    一股,这已经够多了。

    若是真如大哥说的,往后一年能有两千两银子的分红,这么些银子,他做人偶娃娃都要做上几十年才能挣出来。

    两千两银子,辛长安光是想着都不知道该怎么花,更何况是每年两千两,对那多余的股份,他是一分贪心都没有了。

    辛长康和辛长安的想法也差不多,更何况他家小儿子还多拿了一股。

    这两兄弟都做了半辈子的农民,突然被这么大的金馅饼砸到头上,欣喜过后是惶恐。

    辛长平闻言既无语又想笑,说:“我马上要去秋闱了,难道科举不考了,书吏也不做了,辞掉回来专门经商?”

    辛长安和辛长康闻言一愣,连忙摇头说:“咱们辛氏只大哥是最厉害的人,盛哥虽前途远大,可他还小,这生意这么挣钱,没人能不眼红,大哥还是好好努力考秋闱吧,将来还得靠大哥取得功名,咱这生意才能有所依靠。”

    辛长平见两个弟弟回过味来,才说:“便是我不考科举了,难道我又有什么经商的才华么?论起经商,我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