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古代生活日常》 40-50(第7/24页)
百花仙子下凡尘?
不停的有未婚适龄的少爷们羞涩的来同齐菡娘搭话,一开始齐菡娘还十分兴奋,饶有兴致的和他们交谈,可时间一久她便觉得没意思极了。
他们一直盯着她的容貌夸赞,可明明往日里她也是这张脸。
齐菡娘拉着姐姐的衣袖说想回家,齐萱娘只以为妹妹出门久了累了,没多想便带了齐菡娘离开,齐菡娘走后一群人怅然若失。
齐萱娘高兴的和妹妹说:“过几个月你便要办及笄礼了,以往还担心你寻不到个好夫婿,今日瞧着倒是无需担心了。”
齐菡娘听了却撅起嘴巴来说:“今日这些人我才不想嫁呢!”
齐萱娘愣住,她们姐妹亲近,妹妹什么女儿家的小心事都跟她说,一点秘密都没有,忙问:“你往日不是跟我说有几个少爷你瞧他们不错吗?我都看到了他们今日都主动来寻你说话了。”
齐菡娘扭过头哼了一声,说:“明明我还是我,脸还是那张脸,只不过是穿了身漂亮的衣裙,穿了双变高一点的鞋子,他们往常都仰着鼻孔瞧我,今日却各个凑过来献殷勤,肤浅!反正我不要嫁他们。”
齐萱娘听得头痛耳涨,本来做这身衣裙就是为了让妹妹惊艳全场,目的明明达到了,却惹得妹妹开始平等的看不上每一个在场的男人了,齐萱娘捂着额头说:“那你还要去做衣裙鞋子吗?”
“那当然要做!”齐菡娘大声说:“我穿这些是为了让我自己高兴,又不是单为了给他们看的。”
齐萱娘叹了口气,说:“那你日后要嫁给什么人呢?今日这些可是府城全部与咱们门户相当又适龄的男儿了。”
齐菡娘抿着嘴认真思索了半天,说:“我要嫁一个长得高大的,低头只能瞧见我的头顶,但还是会喜欢我的。”
“哪有人会爱上别人的头顶啊!”齐萱娘被妹妹无厘头的发言折磨得要抓狂。
自齐家姐妹取走了衣裙,没几日铺子里的生意开始莫名的变好,先是有一对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姐妹过来,一气订了十多双增高绣鞋,还各自量身订了两身衣裙,她们说要那绣花朵和蝴蝶的,辛月才知道,是齐菡娘那身衣裙打出去的广告起了作用。
不过那可是收了十两银子的高端定制,怎么能给别人做同款呢,虽然那百蝶采花裙那么美,一看便有爆款的潜
质,但如今她们这个定制走的是高端路线,可不能自己砸自己招牌。
辛月便忍着心痛拒绝道:“二位姐姐,我家的定制衣裙收费不菲,一款只做一件,专属定制便是为客人做一身独属于她气质的衣裙,相信二位姐姐也不愿意自己花了大价钱定制的款式,别人却也穿着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裙子吧。”
许秋娘和许冬娘对视一眼,这话倒是说进了她们心里,她们是孪生姐妹,从小家里长辈就爱把她俩打扮得一模一样。
但其实她们虽外表相像,性格却迥然不同,对被逼着和姐妹穿一模一样的衣裙,姐妹俩都早就烦腻了。
辛月这句独属于自己的衣裙,在她们心里惊起了涟漪,两人异口同声的说:“我们也要做那独一无二的定制,不会再给别人做的那种!”
辛月内心奸商狂喜,这定制衣裙的价格既然已经起了高调,那必须抓住机会,不能再掉下来。
以后店里的衣裙就分三个档次,第一档是娘亲的首席设计师专属定制,一人一款,只做一件,收费十两银子一件。
第二档是师姐的设计师定制,虽量身定做,但款式可以重复,收费按师姐现在的水平暂定三两一件,以后师姐技艺更精进了再提价。
第三档便是何婶子和三婶做的成衣,价格在三百文到一两之间,按不同布料、用料多少来区分价格。
在许秋娘和许冬娘之后,又有打听出来齐菡娘衣裙出处的府城小姐坐着马车找了锦绣阁,各个都是有钱的主,纷纷都订了最高档的专属定制,宋氏的订单排期都排到了半年之后去。
还没到月底拢账,辛月大概算了下,光收的全款和定制的定金,都够把叔叔们和钱庄的欠款全还清了还有结余,更别说之后每个月客人来取货,都将有不菲的尾款入账。
宋氏的脸色随着木匣子里的银子越来越满,也变得越来越红润,眼神亮得好似回到了十几岁的青春少女时期。
每天宋氏一到铺子里就跟打了鸡血一般,坐下就猛绣个不停,原本接单的时候给每个顾客都说的是十天工期,宋氏愣是越绣越熟练,越绣手越快,一件衣裙到现在至多六天就完工。
辛月有时候楼下太闲上来给大家送果子、茶点时,想瞧一瞧宋氏刺绣,都会被宋氏飞速的针花晃瞎眼睛,有时宋氏还捏着两三根针,同时上下穿梭,把辛月看得一愣一愣的,那速度都快赶上辛月前世看姥姥用缝纫机砸衣服时的速度了。
如今绣铺里大家都盼着月底盘账,好知晓自己能拿到多少提成,反正凭她们自己内心估算,那将是一笔远超往日的酬劳。
虽然如今铺子里的生意红火至极,但家里最重要的事还是哥哥辛盛的县试,二十八那日午后辛盛便回了家,二十九在家休息一天,三十日便要开始县试。
本朝之初,科举的考官都由各地方的地方官员担任,考中的学子基本都是出生当地世家豪族。
导致渐渐朝堂上各个沾亲带故,一衣带水,官员们团结起来险些将龙椅上的帝王架空。
后来出现一个铁血手腕的皇帝,筹谋数十年斩断身边权臣桎梏,把整个朝堂大换血,从那时起,科举的考官成了定职,独立于朝堂之外,有自己的升迁体系。
以往各州府乡试、京城会试都是由朝中高官担任主考官,往往每一科取中名单上的士子,都会主动以该官员的学生自居,成为天然的派系羁绊。
把学官独立于朝堂之外后,学官们升官到顶格也就是成为国子监祭酒,不能进入朝堂中枢,大大减少了以往士子考中后,拉师承分派系的举动。
今年潍县的县试考官,是从府城的府学派下来的,府学的学生都是已经取得秀才功名的士子,府学的学官监考县试的学子,参加县试的学子于他们没有什么师生之宜,相对公平公正。
为了辛盛的县试,宋氏特意把铺子关了两天,二十九留在家里帮辛盛准备备考的物品,这些事她都帮夫君辛长平做过好些回了,自然是轻车熟路的。
连县试穿的衣服,背的书袋,宋氏都是提前就置办好了。
为防止夹带,衣裳是不允许有袖袋、夹层的,不过书袋因为会被全部掏空检查,倒不禁止这个。
宋氏给辛盛做衣裳的时候,辛月没发表什么意见,通过最近宋氏给客人们定制衣裙,辛月已经发现了她的审美远远不及宋氏,专业的事应该由专业的人做,她一个外行就不去指手画脚了。
唯一能派上用场的,只是她脑子里跨越时代的见识罢了。
所以辛月只在宋氏给辛盛做书袋时指着晾在墙角的油布伞说:“娘亲,近日雨多潮湿,若给哥哥用绸布、棉布做书袋,要是赶上雨天,袋中书、纸、笔、墨怕是容易打湿,那做伞面的油布能隔雨隔潮,为什么不用油布给哥哥做个书袋,天气不好的时候背呢?”
宋氏听了觉得有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