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 80-90(第2/15页)
考中科举。
既然要由科举入仕,朝廷里的照应自然是必不可少,穆澜想到宁国府那一家子,又由宁国府想到荣国府,觉得胃都疼了。
“当初大哥娶妻的时候,老太君贪图嫂子的份位,又顾及着两家人的情谊,硬是作成了这门亲事,结果怎么样?荣国府说是以贤德妃的母家自居,结果被贤德妃坑了一把大的,自家当家的二太太闹了个合离,嫂子的亲娘居然没了,难道家里是有脸的?”
“贾家人都这样了,娘怎么还给我说他们家的姑娘,还嫌不够丢人吗?”
陈夫人知道自家小儿子是个极有主意的,但她早就看中了惜春,这几年自然是时时留意她,这是一连留意了五年,才最终敲定的主意。
只不过,这件事不好跟穆澜说,要是被穆澜知道她那么早就认定了惜春,肯定更觉得她这几年都没有认真为他考虑,不然也不至于选到现在还是几年前的人选。
知子莫若母,虽然陈夫人心里真的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她知道穆澜会这么想,所以干脆就不说了。
“澜哥儿你素来不在闺秀上面留心,自然不知道里面的端地,这位宁国府的姑娘可不是一般人,你别看她母家是贾家,她背后可站着皇上呢!”
陈夫人拉过儿子来,低声吩咐:
“你可知道,贾家那边曾经传出风声来,说是这位四姑娘手里头,很可能有皇上赐下的仙药,人死了都能救活过来呢!”
穆澜撇了撇嘴,毫不客气地拆台:
“得了吧,她要是真的有,那贾宝玉还能死吗?”
贾宝玉也才死了不到一年,陈夫人忘性可真大!
陈夫人没好气地戳了戳穆澜的额头,嗔怪道:
“娘又不是傻子,至于忘得这么快吗?”
“倒是澜哥儿你忘性大才对,那贾宝玉世代为民,根本是个废人,用仙药救他性命有意义吗?你只看他死了宁国府都没出手,就不想一想,咱们都知道的事情,贾家老太君会不知道?你看她可曾上承命侯府求药去?”
穆澜一想也是。
说不定荣国府早就盼着贾宝玉没呢,反正养活着也是吃白饭的。
这些年他冷眼看着,贾宝玉科举考不了,也不在外面跑些事情,天天就是窝在家里吃喝玩乐,估计贾家早就忍不了他了。
但是话说回来,这也不代表他就要同意这门亲事了。
“不管怎么说,那宁国府上下也太窝囊了,一帮酒囊饭袋,我看了他们就闹心!”
第82章朋友
第82章 朋友
陈夫人耐心劝慰: “澜哥儿,朝堂之上有得是各种关系,你不能光看血亲啊。”
“门生,知交,故旧……这不都是沾亲带故的吗?你可别忘了,正经的敕造宁国府现在里头可是办着寒学呢!那里面每一科可不少中举,现在朝廷里头颇有一部分官员是寒学的学子,还有人直以‘寒党’呼之!”
“你只觉得宁国府那一家子没出息,可是你仔细想想,贾珍现在若是想要办点什么事,难道朝廷里头没有人替他出力吗?”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起来穆澜就生气:
“她这分明就是自甘堕落!正经的自家亲戚不知道拉扯一把,上外头去拉扯什么不入流的寒门学子,还不准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自费入学——她自己倒是想把谁塞进去就可以塞进去!”
“娘你在后宅之中住久了,不知道京里头的事情,现在京中世家对她的风评可不好!”
陈夫人听到此处,心里却有种不好的预感:
“澜哥儿,你成天同些什么人混在一起,这些话是谁教你说的?”
惜春办的寒学,是为寒门学子大开方便之门,京中的寒门学子自然是拍手称快,那些世家贵族子弟自己能请得起老师的,也不会对这件事说三道四,难道他们家里请的老师,还能不如惜春请的?
那么,是什么样的人家,能跟穆澜混在一起,又对惜春的寒学颇有微词?
陈夫人想到一种人。
自家没有请先生,又因为出身富贵入不了寒学,或者是根本就不想入寒学的人。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家里不请先生的,要么便是想要靠祖荫入仕,要么就是干脆不打算读书的,将来在朝廷里八成没有前途,穆澜跟这些人混在一起,那能是什么好事?
陈夫人不由分说,立刻打发穆澜走:
“好了,娘也就是这么一说,到底怎么样还是要看宁国府那边的反应,人家还未见得答应呢,八竿子没一撇的事儿,咱们在这里吵些什么?”
穆澜想想也是,说不定宁国府那边知道自己配不上东安郡王府,所以自家就会先拒绝呢。
——宁国府最好是能有点自知之明,不然他可就要想点办法了。
穆澜走了之后,陈夫人转头就把跟他的小厮叫了一个过来。
“小爷最近都跟什么人在一起玩哪?”
小厮被叫来,也是一脸的莫名其妙,仔细想了想:
“都是各个勋爵府上的少爷们,还有一些世家子弟,也有国公府上的,也有侯府里头的。”
没有什么不三不四的人哪?夫人脸色这么难看做什么?
陈夫人神色不豫,面色沉得像是要滴出水来。
现在年已经过完了,朝廷也开始办事,勋爵人家里头当家的袭爵的少爷们,哪一个身上不是有正经差事的,谁一天到晚闲着没事,能同穆澜在一起玩乐?
这个时间还能跟穆澜在一起的,能是什么人?
捐班,纨裤子弟,不成器的东西!
陈夫人深吸一口气,心里有一点子算盘。
“你出去打听打听,荣国府的贾家兄弟们常去哪里,想办法把小爷也带过去走走。”
以穆澜的身份地位,和那些捐班纨裤子弟们混在一起,早晚被带进沟里去。
陈夫人对穆澜也是寄予厚望的,她才不会让自己的儿子长成那种不三不四的样子。
穆澜当然也不能跟那些没出息的人混在一处,像荣国府的那几个读书种子,才是他应该在一起相处的人。
现在贾家子弟里头,贾兰是出了名的家里蹲,被那位珠大奶奶管得死紧,不过管得紧有管得紧的好处,这不是十三岁就中了举人吗?
贾兰虽然好,但是轻易不出门,以穆澜的身份,也不好三天两头去登荣国府的门,显得好像他对荣国府格外热络似的。
陈夫人把心思放在了贾琊和贾环兄弟身上。
贾琊今年也就十七岁,十七岁的进士在京中也不多见,考虑到他好像还是自己苦读成才,称得上是年轻有为了。
贾环也是一样,而且陈夫人记得,他也是在寒学里头读书的。
身为荣国府的人,却能在寒学读书,可见贾环在为人处世上很有一套,身处荣宁二府中间,竟能左右逢源,能够结交这样的人,对穆澜有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