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 第111章 枣儿娘(一)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 第111章 枣儿娘(一)(第1/2页)

    挖完野菜的第二天一大早,赵阿姨就来找廖初。

    她说隔壁那家奶茶店终于撑不住,昨天晚上店主打电话跟她商量,问能不能转租出去。

    这个黄金地段可谓寸土寸金,一天不开张就损失很多钱。

    眼见着加盟店总部都认了罚,店主知道短时间单靠自己根本不可能扭转这个奶茶品牌的形象,所以干脆认栽,准备及时止损。

    余渝有些感慨,“这么快啊。”

    原来那家奶茶店生意多好啊,他还买过好几次呢。

    真是成也加盟,败也加盟。

    见赵阿姨手里拿着个绣绷子,余渝就笑,“您要绣花呀?”

    赵阿姨点头,美滋滋展示给他看,“对呀,上周我不是买了件苏绣旗袍嘛,看上面的绣花很漂亮,就想学一下。”

    她打算得挺好:

    苏绣太贵了呀,如果自己能学会,岂不能节流?

    哎,我可真是勤俭持家小能手!

    余渝接过绣绷子看,见上面果然插着一根细如牛毛的针,针后拖着十分纤细的绿色丝线,不由大加称赞。

    赵阿姨越加得意,“哎呦你不知道那个绣线多漂亮呀,深深浅浅几百个颜色哦!”

    余渝跟着惊叹一回,又把绣绷递给廖初。

    然后他就发现对方的表情十分复杂。

    果果垫着脚看了,歪头,“阿姨,不织毛衣了呀?”

    廖初的面皮抽动了下。

    赵阿姨有一瞬间的不自在,不过马上正色道:“天热了嘛,阿姨先绣花,等天冷了再织毛衣。”

    安排得还挺好。

    果果和余渝听了,不明觉厉,纷纷鼓掌。

    廖初捏了捏眉心,“现在去交接?”

    因为没有客人上门,奶茶店老板已经把原来雇的店员都辞了,换自己蹲在里面挠头。

    赵阿姨点头,“可以呀。”

    奶茶店老板自然是巴不得赶紧把这烫手的山芋扔出去。

    廖初跟关文静他们交代了一声,带着满脸好奇的一大一小出门。

    半路上,余渝就很好奇地问,为什么他刚才是那个反应。

    廖初瞅了眼前面赵阿姨的背影,幽幽叹了口气,“你见过成品吗?”

    余渝:“……”

    对哦,赵阿姨的兴趣爱好颇多,可貌似……都没怎么见过成品。

    所以这个绣花……

    因为奶茶店内部本身就做了快捷餐饮吧台的格局,所以好多地方都不用动,倒是省事。

    得知有人来接盘,奶茶店老板当场松了口气。

    可真签合同时,又有些感慨。

    原本出来也是满满的雄心壮志,梦想一夜暴富,从此走向人生巅峰什么的。

    谁能想到,竟会是这个结局。

    不过好歹前些年挣了钱,倒也够改行东山再起了。

    相较那些血本无归的同行们,也算幸运!

    廖初最中意的就是二楼:

    南北通透的格局,面向街道的一侧是整片的玻璃墙,采光和视野都非常好。

    这种格局,就非常适合顾客点些点心、饮品之类的消磨时光。

    唯独有一点不好,这个奶茶品牌主打工业风,后期又缺乏维护,凑近了看,不少墙皮都剥落了。

    不过主体不用大改,就重新找人刮个大白、腻子,然后贴壁纸就行了。

    剩下的餐具和细节软装,都不费功夫。

    廖初就直接联系了之前给廖记餐馆装修的工人。

    也算个小头儿了,叫刘国强,手底下带着几个人,专门替人收拾墙面、地面什么的。

    刘国强答应得倒是挺爽快,当天就跑来看了,又迅速谈拢价格。

    只是在说起具体人选时,好像有些为难。

    “是这么回事,老板,就去年跟我搭帮的小伙子自己单干了,现在我带的吧,她有点问题……”

    廖初听得糊涂,“什么意思?”

    奶茶店里的摆设已经拉走了,店里空荡荡的,略有些回音。

    刘国强抓耳挠腮想了半天,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是个女人……”

    廖初点头,“可以。”

    现在女人出来干活的多着呢,怕什么?

    刘国强又叹了口气,“还带着孩子……”

    他讲故事的能力不太行,颠三倒四说了半天,听得廖初太阳穴都疼了,这才勉强理清:

    简单来说,就是他口中那个女人智力有点问题,快三十岁的女人了,还跟个小孩儿似的。

    然后这个女人又带着个聋哑小姑娘。

    常年干建筑和装修的工人大多有个习惯:蹲坐,因为那些地方基本没什么椅子供他们休息。

    刘国强说了一会儿,干脆一提裤子,又蹲下了。

    他搓了搓脸,叹了口气,“枣儿她娘命很苦的,很小就被家里人卖给二流子当老婆,整天不是打就是骂,我们都看不下去……

    说起来也是报应,后来那二流子喝了酒发疯,嘿,愣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他还真就遇上不要命的,给人当街捅死了。”

    廖初一怔,不自觉追问,“后来呢?”

    刘国强继续道:“我们都说,她这么着也算解脱了。”

    娘家不管她,男人家里也骂她是扫把星,早就撵出来了,自己难民似的缩在村口的小破房子里。

    可饶是这么着,女人也高高兴兴的,把那间小破屋子收拾得利利索索。

    说她傻吧,也没傻到家,还知道到处找活干。

    村里的青壮都出去打工了,剩下全都是老弱病残,她去给人家帮忙,也就能混口饭吃。

    说到这里,刘国强拍着大腿道:“你别看她脑子不大好使,可着实能干,干活特别卖力气……”

    他们那边的青壮基本都是跑工地的,虽然累点苦点,但赚的是真多。

    现在人工贵,一个小工一天都能挣好几百,有经验的老工人就更不用说了。

    基本上出来干几年,就能回老家盖一栋小楼,所以大家都很积极。

    一个站住脚了,就再把同村的人带出来。

    后来大家看那个女人这么下去不行:

    没有子女,又没退休金,老了以后可咋办?

    就开始带着她跑工地。

    没想到她学得特别快,大家都挺替她高兴,但凡谁有活儿了,就都轮流带着她。

    廖初听得糊涂,“等会儿,那孩子哪儿来的?”

    刘国强愣了下,才想起来自己忘说了。

    “唉,她心善啊,平时见个小猫小狗都把自己的馒头掰一半分出去,前些年回老家时,在枣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