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窈窕淑女: 350-3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曼哈顿窈窕淑女》 350-360(第3/14页)

,地点随便,最好是东京都。

    罗斯福觉得更有意思了:只要你跟美国人一样痛恨日本,那这条件我答应了!

    *

    凯瑟琳此次访美主要就是来谈生意,美国目前是世界唯一一个全产业国家,而且正在全力爆产能生产战略物资,虽然还不至于像英国本土那样需要用配给本领物资买食物,但也已经开始部分商品限购了。

    之前已经派人来了解过美国这边的相关政策,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号召节约用电(可将更多电力提供给工厂)、节约汽油(同上鼓励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是多人出行)、减少服装的更换频率(以便将节约下来的布料优先供应军队)等等。

    凯瑟琳同大臣们商议多次,最终决定先建立服装厂,将美国的民用服装这一块先拿下。原料从南美国家进口,或者直接进口布料,以廉价的工人工资获得盈利。

    这其实就是美国在80年代将低利润轻工业产业转移到人工低廉的东南亚和中国的解决办法,她不过是提前了40年。

    另外还可以创办一些民用产品工厂,就比如虽然不限购但上市数量锐减的自行车,因为自行车需要金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自行车企业的产量那是一月不如一月,恐怕不远的将来就会全面停产。而自行车又是消耗型民用产品,会生锈会损坏,美国每年销售自行车数百万辆,市场缺口很大。

    这个空档凯瑟琳不想放过。

    煤炭和铁矿可以从南美其他国家进口,同样以低廉的人工取胜,成品除了提供本国群众消费,还能卖去美国。目前美国市场上自行车因为数量锐减,零售价至少涨了15%。

    建设工厂的费用就从美国给的5亿美元中支出,国家弄来的钱,工厂也自然是国家的。

    凯瑟琳计划建立起国家企业制度,目前俄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是私企,国企寥寥无几。

    不要觉得5亿美元不多,1936年美国的军费开支也只是区区8亿美元,5亿美元的购买力在1942年强得吓人。

    再说还可以谈2期援助,援助的意思是不用还。

    薅美国羊毛是什么感受?

    谢邀,很爽!

    *

    凯瑟琳在美国停留了4天,7日上午到达华盛顿,8、9、10日三天都在谈事,8日晚上在白宫宴会厅参加了总统夫妇为她举行的国宴。

    肯尼迪大使携长男、次男、次女参加了国宴,老乔红光满面,志得意满。

    小乔则有些郁郁寡欢,跟老弟杰克几乎拥有同款表情,那就是严肃,又颇为沮丧。

    基克一开始不明白两个哥哥怎么都一幅鬼样,直到她见到阿拉斯泰尔和米沙。

    ——明白了,哥哥们这是失恋了。

    哈哈,好好笑啊。虽然是亲爱的妹妹,但妹妹也是可以嘲笑一下哥哥们的。在英国生活了好几年,又跟比利卡文迪许这样的大贵族之子交往、成功打入英格兰贵族圈,基克已经明白了凯特为什么会选择阿拉斯泰尔,而不是她英俊的大哥、活泼的二哥。

    她的哥哥们尽管比王子英俊、比王子可爱,但身份上具有极大的差距,甚至都不需要考虑到她家是爱尔兰后裔。

    一句话:你们不配!

    基克是有些心酸的,但不知道是为了凯特心酸,还是为了哥哥们心酸,亦或是……为自己心酸。

    国宴很盛大而热闹,凯瑟琳戴了一顶俄式王冠,一条阔气的冰糖大钻石项链,钻石火彩闪耀,豪气万千。

    丈夫康诺特公爵穿着苏格兰灰人团的上校军礼服(没错他又升职了),那也是相貌堂堂仪态威严,谁不夸赞这对年轻夫妇郎才女貌十分般配呢?

    乔和杰克都觉得自己身上的少尉军官礼服寒酸极了!

    阿列克谢倒是饶有兴味的看着他的心上人:奥莉娅真漂亮,也越来越有君主的风范了;公爵今天相当不错,肯尼迪少尉也很英俊。哎呀!怎么才能让

    他们俩打个你死我活呢?

    第353章

    阿拉斯泰尔一向沉稳,很能忍耐,他不确定公爵是因为太爱奥莉娅,还是因为不能太丢脸。可能兼而有之吧。

    英国王室,他冷笑,虚伪又冷酷,没一个好东西。奥莉娅为她的国家已经牺牲太多了,可恨她居然不想离婚。

    那他只好从其他人身上下手了。

    男人嘛,很好懂的,男人善妒又小气,占有欲极为强烈。他也是。但他比公爵更有耐心,阿拉斯泰尔是个好男人、好丈夫,只可惜这个男人居然成了奥莉娅的丈夫,那必须只能成为他的敌人了。

    肯尼迪少爷他没法控制,但这不是还有康斯坦丁吗?

    男孩那赤裸裸的目光根本无法隐藏,他也不懂隐藏,就是不知道阿拉斯泰尔知不知道?多半知道,但不能确认。他有什么好办法吗?其实没有,他们都一样,不能因为其他情人的存在而去质问奥莉娅,或者表达不满。

    他们无法承受奥莉娅的怒火。

    他心不在焉,又抬手摸了摸唇:偶尔发火的奥莉娅真可爱,阿拉斯泰尔知道他的妻子居然是个银行大劫匪吗?

    *

    8日、9日是敲定各项协议的工作日,10日上午,凯瑟琳与罗斯福在椭圆办公室签订了《美利坚合众国与俄罗斯帝国双边关系协议》,主要内容有关两国外交关系层次、美国对俄国的经济援助、美国在俄国建立军事基地等等;另有一份绝密等级的附录,内容是俄国提供给美国有关“超级武器”的上千页资料,美国研制成功后将无偿提供给俄国完整的研发资料,期限为5年内。

    罗斯福其实相当惊讶她居然认为奥本海默团队可以在5年之内就研制出超级武器,他本人实际是计划跟德国打上10年的长期战争,实在是德军的战斗力太可怕了!

    苏德战争如火如荼,苏军反攻莫斯科,填上的是数以10万计算的士兵,美国压根不敢付出如此巨大的消耗。

    当然,苏德互相消耗是他和丘吉尔都喜闻乐见的事情,所以他计划10年为期的消耗战,这样等待苏德两国打个两败俱伤,岂不美哉!

    美国对于能将一些低附加值的轻工业生产转移出去倒也很欢迎,这也是减轻国内生产压力,可以将尽可能多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军工生产上。民生产品的价格美国政府不做限制,交由市场自由定价。

    凯瑟琳认为罗斯福现在还没有想到让其他国家成为美国的加工厂,商人们也只想多赚点钱,不会考虑到太多。俄罗斯可以用20年时间从容发展,先从代工厂做起,在美国反应过来之前便摆脱代工厂的地位。

    还是要发展自己的高精尖产业,比如日本瑞士都是靠精工产品;中国早先靠海量低端日用品,改开后苟了30年,终于厚积薄发摇身一变成为提供高科技产品的大拿,发展起了全产业链。

    日本瑞士德国中国靠的什么?说白了还是靠高素质的工程师和工人,也就是教育。

    *

    “我计划将发动机的研发团队转去罗马岛,你觉得如何?”

    霍华德休斯倒也不惊讶,“贵国的法律能给我税收减免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