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窈窕淑女: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曼哈顿窈窕淑女》 210-220(第3/16页)


    持有的黄金总额为400吨,堪比一个中小型国家的黄金储备。

    了解过一战期间黄金流向后,她就不太愿意将黄金继续放在英国银行了。二战一旦开打,英国军费高企,很快又会重蹈一战覆辙,又得用黄金向世界头号工业国买武器买船买飞机。

    大英帝国就是被两场世界大战掏空了家底儿,才从帝国变成了“联邦”。

    到时候要是英国政府用纸币向她买黄金可咋办!180吨黄金可是价值2亿美元呢,而且战时黄金的价格一定会飞涨——嗯?要是这样的话,倒是可以卖的。

    *

    肯尼迪大使沉思良久,才说:“可以卖。但不要现金,要不记名国债。”

    凯瑟琳差点拍大腿:好好!就知道你准有好主意!

    “你要是喜欢黄金,我可以想办法尽量转到花旗银行,这样就能弄回美国了。其他转不走的,到时候你可以卖给英国政府。”他显得忧心忡忡,“真的会开战吗?”

    “会的。时间问题,不是今年就是明年。”

    肯尼迪大使愁眉不展,“我讨厌战争。”

    那可不,上次世界大战你死活都没有应征入伍。

    “我也讨厌做一个什么事情都听白宫指挥的大使。”

    凯瑟琳笑而不语。

    “陛下,如果我只是一个牵线木偶,那我就等于没有权力。”

    比起前任宾汉姆大使,肯尼迪大使确实是一位存在感很强的驻英大使了,《慕尼黑协定》的成功签订也有他一番功劳。也不能说不好吧,至少出让苏台德能安抚一下美术生,对英美都没有实际损失。

    你要说让德国有了更多的准备时间,那么英国也同样得到了更多的准备时间,这方面是相对等的。

    凯瑟琳之前建议他听从白宫指挥,别再到处嚷嚷绥靖了,他倒是很能听从建议,最近确实非常低调。

    “罗斯福是什么态度?”

    “观望。”

    嗯,很符合凯瑟琳对于美国总统的想象,现阶段罗斯福肯定只会持观望态度。

    “他认为会开战吗?”

    “他很谨慎,没有说过。”

    “那是没有跟你说过。他肯定会跟他的幕僚长提到如果开战了,美国将如何应对。不过你放心,美国肯定不会在开战初期就宣布参战。你们美国人非常精明,会选择最好的时机宣布参战。”

    肯尼迪大使苦笑,“是这样的。我们的政/府……就像一个商人,总是选择最好的时机。”

    “你也要以商人的心态来对待开战前的这一段时间。”凯瑟琳按下书桌上的按键,女管家很快进来。

    “殿下。”

    “请两位肯尼迪少爷进来。”

    乔和杰克进来了。

    “坐。”

    两人坐下。

    “罗斯福含糊其辞,既不赞同对德强硬,又不公开支持绥靖。乔,如果你是驻英大使,你会如何应对?”

    乔惊讶的看了一眼父亲,沉思片刻,“公开场合表态,希望世界和平,但不要具体指出任何国家。私下可以支持强硬派。”

    “张伯伦怎么办?”

    “疏远他。”乔毫不犹豫的说。

    “你怎么看待即将、可能会到来的战争。”

    “我反对战争,我也反对美国参战。但如果美国发布征兵动员令,我会第一时间进行登记。”

    凯瑟琳点头,“记得一定要大力宣传你应征入伍了。”

    杰克便笑。

    “合理运用媒体舆论,杰克,你最好学会这一点。”

    杰克马上正色,“我知道了。”

    “杰克,如果你是驻英大使,你要怎么应对?”

    “紧密联系白宫,每一件事情都请示总统。公开场合表态希望世界和平,但美国也不畏惧战争。私下既要结交强硬派,也不要冷落绥靖派。”

    行,你比你哥圆滑一点。

    “骑墙派可不好当。”

    “尽力而为吧。”

    “你如何看待温斯顿丘吉尔?”

    乔和杰克脸上都露出一点不以为然。

    “你们见过他,说说对他的第一印象。”

    还是乔先说。

    “一个种族主义者。”

    哈哈哈哈,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了!以丘吉尔生于公爵之家的大贵族祖传尿性,他不仅会瞧不起犹太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也一定会一视同仁的瞧不起爱尔兰人。同为公爵之孙的阿拉斯泰尔之所以从来没有种族主义者的言行举止,完全是由于他的谨言慎行。

    看来老实人也有老实人的优点。

    “他……他比较强硬。”杰克思考着,“他非常不赞成《慕尼黑协定》,认为德国必将再次成为英国的敌人。”

    凯瑟琳冲他一挑眉。这次她可抢了先,早在9月初《慕尼黑协定》只存在口头上的时候,早在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之前,她便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署名“奥尔加米哈伊洛夫娜罗曼诺娃”的文章:《战争狂人:阿道夫希特勒》。“预言”了“英法德对于苏台德地区的协定”,谴责英法玩弄小国利益、无视小国人民生死的“大国霸权主义”;并且“预言”了不超过1年时间,德国必将入侵波兰。

    这篇称得上有些“耸人听闻”的文章因为作者名字在英国引起一波不大不小的讨论,但很快,英国群众的注意力便被加冕典礼占据了。

    据说议会颇有些恼火,恼火她,也恼火《泰晤士报》。据说《泰晤士报》起先也不敢直接刊登她的文章,还打电话咨询了唐宁街10号,首相张伯伦本想压下这篇文章,但不知怎么又同意刊登了。

    据说乔治国王亲自给张伯伦打了电话,这是菲利普写信说的。

    之后凯瑟琳又陆续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一篇“预言”了英国本土将遭受德国的进攻,方式可能是空袭,毕竟英国本土跟欧洲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地理条件十分优越,陆地进攻基本不太可能,那么只有空袭了。并“预言”了空中战斗将成为下一次大型战争中的重点作战方式。

    堑壕战过时啦友友们!

    第213章

    其实她的理念并没有什么新鲜的,飞机自从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崭露头角之后,军事专家全都认为空战将会是今后战争的新型战斗方式,“制空权”在一战尾声已经证明了是正确的。

    凯瑟琳不过是将这个理念用自己的方式说了出来。

    英国报纸也会在专栏文章的大标题下面刊登作者照片,许多英国群众发现这不是他们的前任王后吗?英国人还清楚记得20年前的那场大战,记得鲜血与眼泪,记得那林立的墓碑。

    因此他们反而极为赞同张伯伦的策略,只要不打仗就是好结果。

    凯瑟琳也因此发现人民是短视的,是盲目的,是自私的,需要“领袖”的指引。国王/王室是领袖,首相这样的政治人物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