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朕登基: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别逼朕登基》 140-150(第13/15页)

易之说道,“纪千峰从军了,由陈纲将军带着,如今也是英雄出少年,一身的英气,想必将来也能有一番作为。”

    “那个小胖呢?”周祈安抓了一把瓜子,又问。

    “千川由若云带着呢,盯着他读书。”许易之笑道,“这小子也是调皮,不肯用功,不过若云功课盯得紧,最近倒是有所进益。”

    “能遇上肯如此上心的义兄,也是这小子的福气了。”周祈安笑道。

    看青州一切向好,故人也一切都好,周祈安心里莫名欣慰。

    “对了,”周祈安想起一事,又问,“皇上想给三皇子找老师,可满朝官员青黄不接,老的太老,年轻的又太过年轻。”他顿了顿,说道,“不知民间可有什么高人,若有,还望易之兄推荐一二。”

    许易之四十不到,还未蓄须,摸着下巴想了想道:“颍州倒是有一位先生,他在德宗皇帝时期连中两元,一时声名鹊起,大家都以为世上要出一个三元及第的天才。可他当年殿试碰上了张老,张老的策问很得德宗皇帝赏识,此人便只夺了个榜眼。”

    张老的策问针砭时弊,与德宗皇帝不谋而合。

    入朝为官后,张老更是成为了德宗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大刀阔斧,可后来他的刀刃卷了也钝了。

    回顾过去,也曾有不少人站出来,想要拯救这半壁江山,破烂天下。可他们形单影只,又接连倒下。

    赵呈恢复了大周的经济,可他顾虑和私欲太多,主张要偏安一隅。

    祖世德武将出身,想要征服天下,可他已是花甲,储君人选尚不明朗。

    国家的未来扑朔迷离。

    “这位先生书香门第,自幼没吃过什么苦。”许易之继续说道,“相比张老,他的主张更偏向于黄老学说。他入朝做了几年官,后来便辞官归隐,回乡教书,如今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这位先生多大岁数了?”周祈安问道。

    “五十四了。”

    “倒还好。”周祈安说道,“只是不知他肯不肯出山。”

    教祖文宇……

    可不是一件省心的差事。

    且无为而治的主张,或许适合颍州、檀州,这两州无为也可富庶,但却不适用于当今天下。

    许易之道:“若是燕王有意,我可以代燕王给先生去一封信,先牵个头。”

    “有劳了,那便先聊聊吧。”周祈安说道。

    许易之有些饿了,拿了一块枣泥糕,掩面小口用了起来。

    他犹疑许久,瞥了周祈安一眼又问道:“对了……我听闻赵侍郎赵公子,尚未获罪,还在狱中……”

    赵公子为人宽厚,对他又有知遇之恩,许易之一直惦念在心。

    之前赵家父子在朝中掌权,赵呈手段毒辣,赵公子却没少在中间斡旋,施恩于百官,大家心里便也都念着他的好,说他是出淤泥而不染。

    好在去年赵家的案子是燕王查办的,其中细节许易之不得而知,但兴许燕王也在暗中作了保,赵公子在文人之中又美名在外,以至于皇上一直没有杀他。

    周祈安应了声:“还在狱中。”

    如今大理寺天牢由周祈安掌管,没有皇上御令,他不敢放人,但资助些衣食、书本、笔墨倒是容易。

    之前那金司狱,放走了周祈安后担心郑卓依杀他,便以老丈人病故为由请了十天假,举家逃出了长安。

    结果没几日,大帅便带兵打了进来。

    长安局势迅速稳定,郑卓依也死了,金司狱想了想,便又没事人一样回了长安,继续回天牢上值,只说外头战乱,回程耽搁了几日。

    再然后,周祈安便上任了大理寺少卿,金司狱这铁饭碗便也算彻底端稳了。

    曾经的赵公子像一块美玉,圆润、洁白、温和,如今却彻底瘦脱了像,腿上也落下残疾。

    赵家只剩他一人,他在狱中活得也了无生趣。

    不过他知音言余爱,如今得郡主照拂,前阵子在公主府生下了女儿。

    周祈安带她们母女去狱中探望,见到了她们,赵秉文倒也些许打起了精神。

    “他在狱中……还好。”周祈安说道。

    许易之“哦”了声,些许点了点头。

    ///

    紫宸殿书案上摆着十几把宝刀,祖世德来了兴致,一一拔出来查看擦拭。

    他曾拿着这些刀,奔赴一场场战事,每拔出一把,过往画面便扑面而来。

    他一闭眼,便能看到万马在草原上奔袭,奔得大地震动,激起漫天的尘土。他有时在书案前处理公务,都还能听到那轰鸣的号角。

    但他大抵是老了,这些刀拿在手上,竟觉得有点沉。

    张叙安左手背后,右手攥着把念珠,寸步不离跟在祖世德身后,说道:“这王永泰我也见过了,人算老实。这门亲事若是能成,王家愿捐献五十万两白银,用于黄河河堤修缮事宜。”

    “五十万两?”祖世德笑了笑,说道,“我们家娶媳妇,怎么能叫他们家花钱呢?”

    “这门亲事是他们高攀了,拿出些诚意也是应该的。”张叙安缓笑道,“再者,去年黄河决堤,他们家不少庄子、田地也跟着受了灾,他们是地方士族,本也有捐款修缮之意。”

    “那女孩儿今年几岁了?”

    “新岁十六,比小宇小两岁。”说着,张叙安给一旁太监使了个眼色。

    太监捧来一幅画像,在皇上面前缓缓展开。

    祖世德看了一眼,瞧着五官端正,倒还不错,又说了句:“小宇他阿娘也是太原王氏。”

    张叙安应答自如道:“不是同一支的,早已经八竿子打不着了。这个女孩儿算下来,与长乐郡主也是平辈,与燕王那边也没乱了辈分,都是他们算好了才送来的。”

    祖世德专心擦刀没说话。

    “女儿也献了,银子也捐了,”张叙安继续道,“这王永泰已中举多年,皇上随便赏他一个京官做做,他也就知足了。”

    “下这个本,不就是想当国舅爷的?”祖世德笑道,“再把他们家的儿子、侄子,全安插到朝廷里来吃皇粮!”

    张叙安劝道:“怎么说也是小宇的妻族,将来在朝中也是小宇的倚仗……”

    张叙安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与王永泰聊了聊,小宇的老师,我也想举荐一人……此人与张鸿雁师出同门,是张老正儿八经的师弟。”

    不等他说完,祖世德便问:“什么资历,是状元吗?”

    “不是状元,”张叙安摇摇头,却又话锋一转道,“但他教出了两个状元。”

    “这倒是比状元还厉害啊!”祖世德笑了,似是很感兴趣,又问,“叫什么名字?”

    张叙安说道:“王相询。”

    “又姓王?”祖世德警惕了起来,刚擦完的刀拿在手上,从下往上扫了一眼,“又要当我儿子的岳丈,又要当我儿子的老师……他们这是想跟我‘王与祖,共天下’?”说着,把刀插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