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朕登基: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别逼朕登基》 110-120(第15/16页)

 萧云贺不知他找自己是为何事, 走到圈椅旁,看着周祈安缓缓地坐下了。

    周祈安不紧不慢倒了两杯茶, 推给他一杯, 这才看向他, 问了句:“最近手头案子多吗?”

    萧云贺喝了一口,说了句:“不多不少,总归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

    周祈安问:“都是些什么案子?”

    萧云贺双手抱臂, 端坐在椅子上, 眼睛瞥着右上角迅速在脑子里盘了一下, 说道:“什么偷鸡摸狗的、杀人放火的、奸污抢劫的,都有。”说着,放下胳膊又喝了口茶。

    “大材小用了。”说着, 周祈安从怀里掏出本折子, 手掌抵着袖袍,递给萧云贺道, “尽快把这案子收个尾, 其他都推了,往后跟着我做事如何?”

    萧云贺看着周祈安葱白的手指上捏着的那本折子, 眼睛都直了, 问了句:“这是哪个案子啊?”说着,接过来翻了翻, 果然是自己那死刑改判的案子, 又迅速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上头龙飞凤舞的“准”字和明晃晃的玉玺, 立刻从椅子上弹了起来,问道,“这就搞定了?”

    这倒霉鬼五日后便要问斩,也是命不好,偏巧赶上这时候。他又得罪了衙门里新来的头子,昨夜已经连夜写好了辞呈,心想这案子也没人使力了,世上又多了条冤死的鬼。

    不成想,今日竟峰回路转。

    萧云贺舔着脸笑道:“跟着大人做事,大人那边都是些什么案子?”说着,收起了折子,往袖袋里揣。

    他手在袖子里掏啊掏,却摸不到袖袋口子,刚抬起袖袍往里瞅,便见袖袋破了,一封信函顺着细绢滑了出来,刚好飘到了周祈安脚边。

    辞呈。

    单这两个字就透着股潦草的敷衍劲儿。

    “都是些……”说着,周祈安弯下身子,捡起信函还给他道,“大,案。”

    萧云贺脸颊红温,接过了辞呈,“大案”两个字叫他微微兴奋,问道:“什么样的大案?”

    周祈安道:“朝廷要彻查几个大家族,只要证据链摸清楚了,马上就能判。”

    张大人在位之时,大理寺也曾查办过几桩大家族的案子,萧云贺也跟着参与过。只是忙前忙后好一阵,最后却因朝堂上的利害关系迟迟判不下来,不了了之,甚至嫌犯出狱后官复原职,背地里搞他们的情况不少。

    而如今,有王爷二十万大军作盾,不必顾虑这些,只需埋头搜查证据,这样的案子办起来,于他萧云贺而言就一个字——爽!

    萧云贺道:“大人看得起我,尽管吩咐就是!”

    “案子办好了,明年再往上升一级不是难事。”周祈安提起茶壶,又给他添了些茶,问道,“但万一牵涉出你本家,你怎么办?”

    萧云贺双手扶着茶盏,说道:“大人放心,我本家式微,在我爷爷退位之时就已经下桌了,挨不上这些大家族的边。”

    甚至这些年来,人走茶凉之事不少。

    “那就好。”说着,周祈安看着堂屋东侧那一方空地道,“我在那儿给你加张桌子,明日起,你便搬到这屋子里来。大理寺的俸禄,若是月底前发不下来,我掏私银给你补上。”

    “成!”

    ///

    去年青州府衙失火案交由大理寺审查,萧云贺参与查办过此案,最终却不了了之。

    在尹玉带领下,案卷也记录得十分潦草,许多细节都被隐去,但萧云贺知道。

    加上周祈安已知的信息,两边一核对,许多事便清晰了许多。

    周祈安手中有几封信,是从王昱仁家里抄出来的。

    信中提到“派去青州的御史已被收买,度过此劫后,切记要收敛行事”“派往青州探查灾情的钦差即日启程,尽快烧毁仓廪与账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周权携十万大军前往青州剿匪,尽快烧毁仓廪与账簿”等内容。

    这是朝中有人包庇王昱仁的直接证据。

    这几封信自长安发出,看笔迹,像是出自两个不同的人之手,落款处无名,只写了“阅后即焚”四个字。

    但王昱仁大概是想捏着这两人的把柄,关键时刻好拖人下水,亦或是以拖人下水相要挟——总之,他把这些信都留了下来,最终被宋归查抄。

    这一阵,赵府又抄出好些信件与字帖,拿字迹一比对,基本可以判定这两人是赵呈之妻王氏,以及赵府七公子赵秉轩。

    周祈安坐在圈椅上,弯着腰在炭盆里烤火,说道:“赵秉轩此人,恐怕不那么好对付,若是实在狡辩,那也只能动刑。”说着,看向萧云贺,“你去审审。”

    萧云贺道:“这事儿我在行,他嘴巴再硬,也硬不过天牢里的刑具!”

    听到“刑具”二字,周祈安感到自己已经大好的十指,又开始一阵阵地疼了起来。

    “我要真相,可别诱供啊。”周祈安烤着火说道,“还有青州府衙纵火案,以及八名官员遭毒杀的事——这件事,当时必然有人在青州指挥全局,否则事情不可能做得那么及时干脆,此人身份也绝不会低。”

    他怀疑是赵秉轩。

    但没有证据,他也不能诱导方向。

    周祈安说道:“你去审审赵府下人,看看那阵子,赵府有没有谁长期不在长安的。去吧。”

    “明白。”说着,萧云贺带上两个录事,到天牢干活儿去了。

    三日后,王氏与赵秉轩招了供。

    周祈安看了供词,见王氏招认自己几次三番重金收买派往青州的御史,却矢口否认赵呈知晓此事。

    但无论赵呈知晓不知晓,参与没参与,他若不是当朝权臣,这件事王氏也办不下来。

    青州那起惊天大案,的确是赵秉轩在幕后指挥,当时他人就在青州。

    赵秉轩是庶子,王氏并非是他生母,他很早便意识到王昱仁会是赵家的隐患。

    他三年前便在王昱仁身边布下暗棋,也就是杏花楼里的程三娘。

    那夜,程三娘将王昱仁带回自己的家宅,往酒里下毒,毒死了王昱仁。

    赵秉轩又买通衙役,叫衙役连夜把剩余几名官员叫到衙门开会,在衙门里燃了迷魂香。

    等所有人被迷晕后,赵秉轩将王昱仁尸首背到了衙门,吊在了房梁上,又把户房里的账本烧了个干净,最后才一把火烧了整座府衙。

    仵作也是他派莲花门刺杀的。

    周祈安道:“谁要去青州监察,谁要去青州剿匪,这些信息……”

    他问到一半又算了。

    这个问题,赵秉轩能编出一万套合理的说辞。

    周祈安先下了几道逮捕令,将那段时间前往青州监察的御史一律缉拿归案,发现其中一名御史已于三年前,在三十二岁的年纪忽然暴毙身亡。

    那御史寒门出身,留下一妻一子,御史身亡后,他家中更是家徒四壁,可见他生前未能留下多少财产。

    据他家人所说,他是在前往青州监察的返途途中,在宁县与当地旧友,也是时任宁县县令吃了些酒,吃完回到驿站,当晚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