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140-150(第13/17页)
“自然可以!!”
这个说要这个,那个说要那个,一家子热热闹闹的总有说不完的话。
在蚵仔煎、芋头糕、炸虾饼的香气里,日子倒也有滋有味起来。
第148章
圆娘在牙人的介绍下租了儋州城南的一处宅院,虽然有些陈旧,但足够宽敞,屋顶青瓦是新修的,房间里的家具都是黄花梨木的,看着还算结实,透着清幽淡雅的降香味,刷着一层明漆,黄花梨本来的奇异花纹皆可一一透出,家具样式亦十分雅致,可见房主是个品味不错的人。
牙人笑着说道:“先前这是内地贸香商人的别舍,那商人颇通些诗书,也有文采,只是时运不济,考了几次科试总也没个结果,便没再耽搁年华,随着本家叔伯下南洋贸香,渐渐的年岁也大了,妻小都在余杭,自己便把手上的这套屋舍出兑了,一开始要价很高的,自然无人问津,后来小老儿跟那人讲了几次价,便以一个还算合适的价钱拿下了。”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这屋舍看着不累赘,实际来租的人很少,俱是来往儋州的官老爷们有兴趣了解一二,夫人您若诚心租的话,我再让二分利,如何?”
圆娘里里外外仔细查看了一番,各处都还算满意,便点头答应了,租期一年,续不续租到时候再说。
砚秋付了租金之后,便安排人手去海港的木兰舟上搬运行李,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从港口到苏家,不带断流的,令人叹为观止。
搬了整整一天才将行李搬完,万幸没有下雨,不然又得手忙脚乱了。
圆娘打发了自己的木兰舟跟着陆家的商队下南洋,水手都是苏遇在泉州为她精挑细选好了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她画了许多植物的画像交给船长,凡是碰到这些植物一并带回大宋。
知雪和砚秋在家里整理行李,圆娘跟着师父去城外包地,这里的人不事生产,地广人稀,包地很容易,也费不了几个钱。
如此查看了几日,终于包下城南背风坡的一百来亩水田。
苏轼仔细观察过了,山地上有两口清甜的水泉,可以直接开凿沟渠引下来灌溉,当然人也可以饮用,比咸涩的井水好喝很多,当地的黎族百姓给苏轼送了些鹧鸪茶过来,用甘泉水煮了,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苏轼领着雇来的短工在水田里忙活,道边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不知苏轼的具体身份,只知道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看有本事的人种田也是一种稀罕事儿。
苏轼任由众人围观,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普及一下如何插秧种稻,也是功德一件。
不过这里虽然温暖湿润,但许多中原有的药材植株这里都没有生长,苏轼又写信给惠州的家人,要他们想办法邮寄些药种过来,他不仅要插秧种稻,还要栽种些药材。
人一旦忙起来,杂七杂八的情绪就少了许多,苏轼又恢复了以往乐观开朗的模样,逢人便喜谈笑风生,跟谁都能聊上两句,即便语言不通,拿手比划着也能聊,甚至一时兴起,还跟姜唐佐学起来当地的方言,没两日便能跟当地人用简单的当地方言聊起了天来。
当地百姓知他能读书识字,还颇懂些医理,他又特别平易近人,没有别的官老爷那种骄矜傲慢之色,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喜欢找他看看,有志读书的年轻人也喜欢向他讨教学问。
一时间,苏轼成了儋州城最受欢迎的人物,连他自己都吟诗“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显然已经以儋州人自居。
儋州百姓虽然种水稻种的潦草,但这里的妇人颇擅纺织,纺出来的黎布针脚密实,柔软舒适,竟比中原的棉布还要好!
朝云闲来无事,便跟着黎族妇人学习纺织黎布,用五色藤晕染彩线绣五色花鸟,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六郎隔三差五将裤腿挽到膝盖上,带着八郎去水田里淘气,捉稻田蟹、禾花鱼和黄鳝,每每有了多半桶的收获便拎到家里来交给圆娘炖了吃。
六郎年纪不大,一门心思全花在吃上了!书是一刻也不想读的,见了他老子比猫见了耗子都怕,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虚,被苏轼训导一顿便老实几天,过不了多久又故态复萌,是以平常也没少挨板子,但他不改!
圆娘都服了他的毅力了,这绝对是苏家最贪玩的孩子。
圆娘抽出时间来给苏遇、宛娘、蜀国长公主写信。
给宛娘和蜀国长公主的信都好写,聊聊近况,然后再附带一些黎锦和鹧鸪茶托师父的朋友给她们送过去。
至于给苏遇的信,那得留到最后写,因为写着写着总停不下笔来,仿佛有千番话都说不尽,每个微小的瞬间都想跟他分享,贪吃的弟弟,沉迷于纺布的小师娘,热衷种田和教书的师父以及与当地百姓的一些家长里短,甚至连邻居走丢一只鸡,邻家继母与继子因为这只鸡吵架闹矛盾,邻家父亲赶跑了儿子,后来农忙时拉不下脸请儿子回去帮忙,儿子想回去又不想自己灰溜溜回家,最后是苏轼买了羊肉和烧酒,请父子俩在苏家冰释前嫌的这等小事儿,她都不亦乐乎的写到了信里,盖因那鸡着实好吃,她和六郎也捞着吃了,所以邻家儿子被赶出来后一直住在苏家,帮着砚秋干活。
砚秋现在可小心翼翼了,盖因他在种花生,连培植花生的土都是特意从深山里挖来的肥土,那几株宝贝疙瘩圆娘也舍不得种到地里去,只在院子里翻了一块地种上,还怕儋州的天气太过恶劣,恨不得给那几颗苗苗独自搭屋建舍,连苏轼都好奇她到底在宝贝些什么?
圆娘只神秘兮兮的笑道:“到时候您便知道了。”
她左右看了看,见周围没有人,小小声问苏轼
道:“师父,你……你说我这种情况用不用跟二哥交代?”
苏轼默默的看了她一眼,沉思片刻后方问道:“你的事他到底知道多少?”
圆娘摇了摇头道:“我也拿不准,很多时候,他明明可以深入的问一问,却又恰恰好的戛然而止,绝不越雷池一步,不肯多问一句的。”
苏轼闻言,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你也不必多说什么,他哪日问了你再说,他不问你也权当没这回事。”
圆娘纠结了一番,期期艾艾的回道:“若……若是与他做夫妻的话,这样会不会不够坦诚?总像是隔了一层。”
“辰儿钟情你是因为你特殊的身份吗?”苏轼问道。
圆娘果断的摇了摇头,十分确定道:“那倒不是!”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只是……”
“担心这会成为你们之间隔阂?”苏轼了然的问道。
圆娘重重的点了点头,小声说道:“知我者师父也。”
苏轼压低声音,与她小声密谋道:“你就当没有之前的事,你只有这一辈子,这不就结了吗?”
“好像也有些道理。”圆娘若有所思道。
“不是有些道理,是十分有道理,你所说的那个世界,莫说辰儿了,连为师都忍不住心生向往,可为师知道,那是为师此生都到达不了的地方,既然抵达不了,多思无益,为师很能看得开。可你也了解辰儿那孩子,他素来脾气有些执拗,碰到你的事儿便爱钻牛角尖,一件事翻来覆去的想上许多遍,想半天又得不到解决的办法,这岂不是很难受?!”苏轼缓缓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