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130-140(第3/19页)
把仍叨地主恩。
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其二:
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
欲求公瑾一囷米,试满庄生五石樽。
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
刺史不须要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
圆娘默默望着这两首诗出神,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苏轼的声音:“圆娘来了,为师已将诗做好,看看还满意否?”
圆娘回眸笑道:“师父的诗可是大宋最好的,哪里有不满意的道理?”
苏轼摆了摆手道:“你这小娘子倒是一点儿都不谦虚!”他坐起身来揉了揉眼睛说道,“伯达去外面雇船了,这批酒必能在中原冰封前送抵汴京。”
圆娘闻言点点头道:“如此再好不过了,年关各家各户都会囤些美酒,若能及时运到还能大赚一笔。”
她想了想又道:“酒先运给长公主尝尝,再运去云水间。哦,对了,叔父那里,还有与苏家交好的亲朋好友那里,都送一些吧,也算是万里共饮过了。”
苏轼笑道:“好,好一个万里共饮!”
圆娘又眼巴巴的问道:“师父,给二哥送些,好不好?”
“可以呀,让他也尝尝咱们圆娘亲自酿的酒!”苏轼说道,“咱们雇的船从广州走一段海运北上,路过泉州的地方顺带停一停,正好给他卸下几坛子酒。”
“如此便再好不过了,师父有什么东西要带给二哥吗?”圆娘问道。
苏轼点了点头道:“有的,我新编了一册诗集,里面是咱们一家人往日的诗文应答,辰儿的偏少,正好将这诗集给他送去,叫他添几首最近新做的诗,我脑袋有些晕,你替我写封信给他吧!”
“好嘞!”圆娘心满意足的答道。
“你师娘她们给他做了几套新衣裳鞋袜,也一并放到船上,给他捎带过去。”苏轼又嘱咐道。
“嗯嗯!”圆娘点了点头,她正好可以把自己兑换的这瓶云南白药放在衣裳包裹里,给他送去,哎,希望他身上的伤早早养好!
送药的托辞她都想好了,就说做梦梦到他受伤了,心下不安,故而给他送了一瓶上好的金疮药以备不时之需。
万事俱备,只差船到位。
第132章
酒坊里的酒需要在三日内全部运到船上去,这是个不小的工作量,仅凭苏家的劳动力累死也搬不完。
圆娘命砚秋出去招了十几个短工来,要求耐力足,手脚稳当,毕竟将酒坛搬到船上需要耐心和细心。
砚秋也是个麻利的,一日内便将圆娘所需的短工招齐,一个短工一日工钱250文,管早餐和午餐。
每三个短工为一组,每组有具体到人的工作量,干不完是要换人的,这就杜绝了吃白食混工钱的人。
圆娘和宛娘带着各自的贴身侍女,蒯着小竹篮,竹篮里有米糊和刷子,还有已经写好字的红方纸,她们负责查漏补缺,将字迹模糊的酒坛重新帖字,以防到汴京后被人弄错。
给蜀国长公主和苏遇的酒是另行存放的,最是妥帖不过。
一行人各有各的忙碌,待到晌午时,砚青和苏轼推着一个小车来给众人送饭。
砚秋招呼大家来吃饭,忙碌了一上午的短工们,得了闲用搭在肩头的手巾擦了擦额头颈间的汗珠子,大跨步朝开饭的地方走来。
砚青在大海碗里盛米饭,砚秋负责给米饭上铺菜,是梅菜扣肉和清炒笋片,一荤一素,米饭是管够的,旁边还有一桶被井水湃过的醪糟蛋花汤,亦可以尽情享用。
苏轼拎起小车上的食盒,朝酒坊后堂走去,知雪和翠缕正在给各自的主子汲水净脸,金猊奴蹲在两个竹篮之间,忠诚的像个卫士。
它见苏轼拎着食盒进门,忙摇着蓬松的大尾巴凑过去,苏轼笑呵呵的揭开食盒盖子,取出一块肉骨头给它,金猊奴一口衔住叼着就跑!
苏轼将食盒中的小菜一一摆出,有香油拌藤菜,辣炒花蛤,丝瓜炒肉,还有一盅酸梅汤,三碗白莹莹的米饭。
藤菜用滚水急汆过,颜色翠绿,口感爽滑,拌上香喷喷的芝麻油,清香可口,十分开胃,最适合没胃口的时候食用。
花蛤是用蓼菜和生姜炒制的,鲜中带辣,一口下去,味蕾为之一震,让人爱不停口。
丝瓜是圆娘最爱吃的菜,入口鲜嫩爽滑,既有肉的口感,又没有肉的油腻,味道又是鲜甜的,煲汤也好,炒食也罢,总不会叫人失望。
圆娘胃口大开,竟吃了大半碗米饭,最近一段时间她总是热的
吃不下饭,如今天气没有那么酷热了,她的胃口却没有跟着回来,这也是她来酒坊忙活的原因,多动动,吃得下,吃得多,身体才有力气。
宛娘算是舍命陪君子了,她没有先吃饭,而是先喝了两口酸梅汤,竟然不是拿井水湃过的,她失望的放下了碗,命翠缕去外面打一碗醪糟蛋花汤来。
苏轼摇了摇头,吩咐翠缕道:“只需给她打少半碗,女子太过嗜凉容易伤身,总是不好的。”
“伯父,你看看我,都要热扁了。”宛娘吐了吐舌头说道。
苏轼笑呵呵的回道:“哪里的话?你圆润的很。”
宛娘哪里肯依,直嚷嚷说一个小娘子圆润是很冒犯的话,她要轻身。
苏轼笑着给她夹了两箸菜,说:“先吃,吃饱再说。”
宛娘不安的问圆娘:“圆娘,我真的胖么?”
“不胖,这样刚刚好。”圆娘笑道。
“那就是胖咯。”宛娘嗷呜一声,吃得更欢了,“回头请伯母将嫁衣的尺寸再放大一些,不然嫁衣绣好了,我却穿不下去,岂不尴尬?”
“无妨,能吃是福。”圆娘说道,“总比做病西施的好,风一吹就倒,有什么意思呢?”
宛娘道:“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前日的风刮的真吓人,酒坊的屋顶子差点被风掀走,多亏圆娘盘下这家酒坊时特意加固了屋顶。”
圆娘道:“这里离海近,海上来的风动静总是格外大,酒坊逃过一劫,只是不少民居遭了殃。寻常百姓家徭役赋税繁重,偏生这里的官府不许以粮抵税,百姓没办法只得拆了房梁典当了交税,风雨一来,只剩遭罪的份儿。”
苏轼闻言,颇有些食不下咽的滋味儿,他思索片刻后说道:“过几日我给朝廷上道扎子,请求朝廷减免惠州百姓的赋税,总要让百姓把眼前的难关度过去。”
圆娘给他夹了一片肉道:“师父多吃一些,多吃才会有力气写扎子。”
“嗯。”苏轼点了点头,继续提箸吃饭。
三人将将要吃饱时,砚青满头大汗的跑进来禀告道:“郎……郎君,大事不好了!!”
苏轼轻轻放下碗筷,睨了他一眼,淡声说道:“何事如此惊慌?”
砚青擦了擦额间的汗,恭敬回道:“刚刚夫人遣婆子说家里来客了,那……那客人居然是程家那边派来的,说程家的郎君刚升了广州提刑,按例是要巡察辖地各州县的,说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