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110-120(第18/20页)


    “母后最爱吃圆娘做的素斋,到时候她一问,经常给她做素斋的小娘子哪去了?怎么也不做素斋给她吃了,我就说人被皇兄关起来了!!”蜀国长公主道。

    “你呀你,就知道跟朕耍熊,你堂兄的面子朕不能不给吧。怎么说他也曾救过朕的性命。”官家试图跟蜀国长公主讲理。

    “阿兄这话说的奇怪,有恩咱们报恩便是,倒也犯不着把无辜的人关到牢里做人情吧。更何况您关的是谁?是苏轼的弟子,苏轼如今在黄州消息闭塞,还没接到消息,不然还不得炸了天?!您也知道这帮文人最是难缠,苏轼更是难缠的个中翘楚!再者说,荣安那孩子也忒没个道理,她看上谁便必须嫁给谁吗?人家不娶她还非得赖给人家了,这……岂有此理!”蜀国长公主道,“那苏遇分明对圆娘有意,如今阿兄想继续推行新政,便需要多多的人才,哪里还有为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得罪人才的道理?”

    蜀国长公主竹筒倒豆子般说了这一通,直将官家说的脑门抽痛!

    他按了按额头道:“你容朕想想,怎么跟你堂兄交代?”

    “您是九五之尊,做什么还需要向臣子交代吗?”蜀国长公主发出灵魂一问。

    “还有一件事忘了跟你说了,荣安在牢里伤着了。”官家头痛的看了她一眼说道。

    “什么?”蜀国长公主张大嘴巴,难以置信道,“我儿竟如此勇猛?!”

    “什么你儿?”官家问道。

    “你们非要欺负圆娘,如今我已决定,反正我这个岁数再生子嗣也不成了,不如认个现成的,我看圆娘就不错,日前已经给苏轼去信商议此事了,等此事敲定,圆娘就是我名正言顺的女儿了,荣安是皇亲国戚,圆娘也是,阿兄,您到时候可不能厚此薄彼啊!若蹲大牢两个都得蹲才是!”蜀国长公主说道。

    官家摆了摆手道:“怕是不能了,荣安去牢中走了一趟,回来脚就瘸了,据给她看过病的太医讲,荣安的脚骨怕是折了,你如今想让我放人,东平郡王那边怕是不能应。”

    “……”蜀国长公主抬眸问道,“怎么折的?荣安可不像是会吃亏的主儿。”

    “被老鼠夹子夹的……”官家回道。

    蜀国长公主:“……”她沉默良久,开口道,“众所周知,牢里多鼠患,圆娘多下些夹子也是情有可原,情有可原哈。小孩子间的玩闹怎么能当真呢。”

    “荣安也算是自食恶果了,她若不寻圆娘的晦气自己怎么会倒霉呢?”蜀国长公主又道,“阿兄可不能让堂兄一家如愿啊,当初阿兄行新政,堂兄暗地里就左拦右挡的,平增出许多障碍来,苏轼在新政

    上也是一块老顽固,令阿兄头疼不已,如今苏遇的才干不次于其父,对新政的态度也没那么抵触,您若执意遂了堂兄的心愿,彻底将苏遇推到保守派的阵营里,于您的大业又有什么好处呢?”

    官家闻言,目光一利,他沉默半晌,最后沉声说道:“我知道了。”

    蜀国长公主见官家态度已然松动,她见好就收,福了福身,告退了。

    次日朝堂之上,东平郡王特意穿了郡王朝服来金銮殿上哭诉,请求官家治圆娘的罪!还要学着那帮老儒生的酸腐劲,话里话外说蜀国长公主在汴京开食肆不像话,有失皇族的尊贵体面。

    这话官家就不爱听了,天天被那些言官吵吵就已经够烦了,偏偏东平郡王还要下场踩一脚蜀国长公主,旁的不论,这些宗室哪个手里没有个把店铺,单拎出蜀国长公主做活靶子算怎么回事?!

    官家觉得自己作为蜀国长公主的亲兄还没死呢,这些宗室便如此目中无人,有朝一日自己一旦驾崩,这些人还不得围上来生吞活剥了他妹妹,是以官家心里护短,先是不悦了几分。

    范御史一直暗中打量着官家的神色,但见官家面色不豫,其他言官亦一同附和东平郡王的话,他罕见的沉默了。

    按道理来讲,东平郡王的女儿在汴京食肆里差点出了事儿,这事归开封府尹管,如何量罪裁行有开封府尹呢,万万是闹不上朝堂的,而今日恰恰闹到了朝堂上,说明这事开封府尹管不了!

    也是,东平郡王对圆娘喊打喊杀,章相公和蜀国长公主吩咐开封府尹暗中关照圆娘,莫要难为她,开封府尹简直左右为难。

    最关键的是,圆娘是苏轼的弟子,这开封府尹先前与苏轼共过事,妥妥苏轼崇拜者一枚,他私心里也不想处罚圆娘,但也不想得罪东平郡王,只想着关圆娘几日罚些银钱便放出来了事,奈何东平郡王不干,于是多方较劲之下,闹到了御前。

    章惇手里的言官已经跟东平郡王掰扯上了,说到了荣安县主若不去牢中耀武扬威,那老鼠夹子也夹不上她的脚。

    东平郡王觉得犯人在牢里下老鼠夹子实在是居心叵测,图谋不轨。

    官家揉了揉头,眼神示意开封府尹说话。

    开封府尹一个头两个大,他斟酌半晌开口道:“那林小娘子固然有疏漏之处,但罪不至死。”

    东平郡王冷笑道:“伤了平民或许罪不至死,伤了我宗室血脉可就另当别论了。”

    开封府尹三缄其口,不敢多言。

    范御史出口回道:“郡王想要因此治林小娘子的罪怕是不行了,因为蜀国长公主打算认林小娘子做义女,上皇家玉牒的那种,法理上来讲,林小娘子和荣安县主的身份齐平了,她们二人的纠纷顶多算小女娘之间的玩闹,若因此喊打喊杀的着实言重了,也不符合官家宽仁治国的理念。”

    范御史的话信息量极大且十分有杀伤力,一下子将东平郡王震慑的哑口无言,他回过神来,又拿曾经救过圣驾的恩情来哭冤卖惨。

    一时间所有言官都噤了声,悄悄打量官家的脸色,还有一半在悄悄打量章惇的脸色。

    章惇依旧老神在在的隔岸观火,大宋的言官们太过逆天,总喜欢和宰执之臣对着干,宰执之臣说往东,他们偏偏往西,宰执之臣说追狗,他们偏偏撵鸡,更何况这些人里有不少苏轼的旧敌,就更喜欢落井下石了!

    只要章惇一开口为圆娘求情,那之后圆娘不死也得被这些言官们押着定罪扒层皮!

    他捋须思量片刻,启奏道:“陛下,既然东平郡王有心告御状,恰巧两个当事人都在汴京,不如就传唤她们至御前陈情,有冤诉冤,该量刑的量刑!”

    这话说的没有明显的偏向性,且站在官家的立场上给出的建议,公平正义且合理,几方都很满意。

    首先,东平郡王满意,他下意识觉得圆娘一介民女,绕是平时再如何机灵,也见识过一些贵人,可朝堂之上天子坐镇,满朝朱紫,威严且肃穆,她穷乡僻壤出来的,一定会被吓破胆子的,到时候该如何治她的罪还不是他说了算!

    其次,言官们也很满意,言官认为能跟蜀国长公主搅合在一起的,能是什么好女娘?!隔空数落不如当面骂来的痛快,他们要借由此事上谏官家整顿朝纲,为自己留一个清正的美名!

    最后,章惇也很满意,他对他的老友苏轼有信心,知道苏轼为何这么招人嫉恨吗?还不是因为苏轼那张巧嘴,上朝跟人吵架就从来没输过,多少人被苏轼骂的无地自容!苏轼亲自调/教出来的徒儿,吵架的功底应当亦不一般,有其师必有其徒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