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60-70(第14/15页)



    太皇太后看着她,故意将脸一板道:“二娘你呐,在我这里倒是能说会道,怎么到了驸马跟前就成了一根木头?!”

    蜀国长公主闻言一怔,按下情绪,笑道:“祖母只知道打趣我呢!”她将自己带来的八珍糕给太皇太后拿了一块道,“祖母最爱的八珍糕,尝尝?”

    太皇太后顺势接过,轻轻咬了一口,不由眯了眯眼道:“似是与往日有些不同。”

    蜀国长公主暗笑道:“也是怪孙女没问清楚,听说这八珍糕也有许多讲究,有适合男人吃的,有适合女人吃的,亦有适合祖母吃的,很是不同呢。”

    太皇太后嗔道:“偏你这样刁钻。”

    “那祖母就冤枉孙女了。”她招了招手道,“你说是不是啊,圆娘。”

    圆娘见蜀国长公主特意点了自己,忙福一福身道:“娘娘是喜爱殿下呢。”

    她这一句话两不得罪,说的极为高明,不禁令太皇太后多看了两眼。

    太皇太后轻声问蜀国长公主道:“这是你新换的女官?”

    蜀国长公主摇了摇头道:“祖母折煞我了,我哪里有那样的福分?!”

    太皇太后心下奇怪,天家贵女还有什么福分享不到的?

    蜀国长公主也不卖关子了,直言道:“这是苏子瞻的高足。”

    太皇太后恍悟,问圆娘道:“这八珍糕便是你做出来的?”

    圆娘温声答道:“回娘娘的话,正是。”

    太皇太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分明是给苏子瞻求情来了,她细细吃着八珍糕,沉默不语,半晌后,方才开口说道:“你打算如何替苏子瞻求情?”

    圆娘连忙跪地,俯身大拜,哭诉道:“朝廷若说家师有罪,民女不敢有所声张,只是……只是心中有所疑惑,想求问于娘娘。”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道:“你问

    吧。”

    圆娘鼓足勇气问道:“嘉佑六年,仁宗皇帝开制科考试,家师与其弟双双脱颖而出,仁宗皇帝回宫后与娘娘说,又为子孙觅得两太平宰相。”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道:“确有其事。”

    圆娘抬头问道:“那仁宗皇帝说过的话,可还作数?仁宗皇帝开过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可还作数?”

    太皇太后神色一凛,威严的目光划过圆娘尚且稚嫩的脸庞,说道:“自然作数。”

    说罢,她怔了怔,既然作数便不能这样随意的处死苏轼!不然皇室将失信于天下人,亦为后世所不耻!

    太皇太后重新打量了圆娘一番,连连点头道:“好,好,不愧是苏轼的弟子,颇有尔师当年的风范。”

    圆娘汗颜道:“民女粗鄙,不敢与家师相提并论。”

    太皇太后又道:“你可知官家因苏轼的案子已经大为光火了。”

    圆娘再拜道:“民女惶恐。”

    太皇太后摆了摆手道:“起来回话,赐座。”

    两侧的女官将圆娘扶了起来,搬了个雕花围背椅过来,请圆娘坐下。

    太皇太后乍然听人提起仁宗皇帝,心有戚戚然,她仿佛陷入了回忆,双目凝视着远方道:“当年你叔父那篇试文将仁宗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我印象十分深刻。”

    “……”圆娘略一低眉,回道,“仁宗皇帝心胸宽广,不以叔父为忤。”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道:“是啊,他是个再宽宏大量不过的君王,这才为子孙留下这些人才。我即为未亡之人,理应继承他这份遗志。”

    圆娘闻言,大松一口气。

    正说着,忽然内侍来报:“禀娘娘,官家驾到!”

    太皇太后冲圆娘摆了摆手道:“你去偏殿躲躲,被官家看到可了不得。”

    她回头见蜀国长公主还杵在原地,不由头痛道:“你也进去躲一躲。”

    蜀国长公主带着圆娘去了偏殿,她们前脚刚刚走到帷幔后面,就听到一阵脚步声渐行渐近。

    “孙儿问祖母安。”官家拱手道,“祖母近日身子可爽利些了?”

    “只听太医的话,一直温养着。”太皇太后躺在榻上气喘吁吁道。

    圆娘惊愕的看了蜀国长公主一眼,明明刚刚太皇太后还一口气吃了两块糕呢!跟她说话时也是中气十足的,怎么此刻一副孱弱不堪的模样。

    蜀国长公主示意她接着看。

    只见官家脸色一滞,讨好般的询问道:“那孙儿大赦天下为祖母祈福如何?”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道:“不须赦天下凶恶,只放了苏轼就够了。”

    官家默了一瞬,才开口道:“苏轼动辄谤讪朝政,甚至形于文字,这才抓他入狱的。”

    太皇太后“虚弱”道:“因诗入狱,开国百年未闻此先例,杀一个苏轼不难,只是从艺祖皇帝起我赵宋便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不得因言而罪士大夫,文人词胸,不愤不鸣,杀是杀不过来的,万万不能在官家这里开这样的例子,我已经病了,不愿再有这样的冤案发生,伤了中和之气。”

    她边说边啜泣,好不悲凉的模样,继而又道:“当年仁宗皇帝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为的就是让人敢说话,朝政若有弊端,如何议论不得呢?”

    官家只静静的听着,不敢说话。

    “关于苏轼的案子,哀家望官家能三思而后行。”太皇太后劝道。

    官家沉默良久,叹了一口气道:“孙儿遵命。”

    祖孙二人又说了会子话,官家才起身作辞。

    圆娘与蜀国长公主对视一眼,蹑手蹑脚的从偏殿出来,异口同声的说道:“谢娘娘美言。”

    太皇太后收敛了刚刚那副弱不禁风的作态,点了点蜀国长公主的头道:“我这是为的谁?!”

    蜀国长公主知道祖母的一片苦心,她实话实说道:“驸马他……”

    太皇太后看她那副有苦难言的模样,叹息道:“看着你,总想起福康来。”

    福康公主作为仁宗皇帝长女,被仁宗皇帝嫁给亲舅舅之子,最后夫妻过不到一起去,终成怨侣,将李家和皇宫搅得天翻地覆,婚是结了又离,离了又结,反反复复,最后福康公主被无望的婚姻拖累,郁郁而终,芳华早逝。

    蜀国长公主想起福康姑母,瞬间哽咽,低声道:“是孙女不好,总惹祖母操心。”

    太皇太后拍了拍她的手道:“人活到我们这个岁数,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强扭的瓜不甜,即便是帝王家亦是如此。只是夫妻之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若果真那样离不开他,我过几日再同你皇兄说说,调驸马回京如何?”

    蜀国长公主连忙摆了摆手说道:“不了,不了,怎可数度令皇兄为难?夫妻之间是讲究缘分的,我与王郎终究是少了些缘分。”

    太皇太后看她似是想开了,喜道:“你能这样想我很欣慰,听说你府里放了不少到龄的女官内侍出去,好好一座公主府总那么稀稀落落的不好,明日我送些人给你。”

    圆娘闻言眼睛瞪的溜圆,嘴巴微张,表情十分惊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