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40-50(第11/17页)
是皇帝吃过的东西!”
圆娘摇了摇头说道:“并不是,只需一点田七、一把枸杞、一坛花雕酒、一撮盐巴即可。”
辰哥儿眼珠一转,对叔寄说道:“五郎,二哥有个重大的任务要交给你!”
叔寄神色立马严肃认真起来,他郑重道:“二哥请讲。”
辰哥儿道:“去把爹爹珍藏的花雕酒搬一坛送来厨房。”
叔寄正色道:“二哥,这算偷吗?”
“不算,最后做成太白鸭爹爹也是会吃的,咱们这叫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叫偷酒小贼。”辰哥儿解释道。
叔寄一听有道理,屁颠屁颠的跑去偷酒了。
辰哥儿看他走远,自己将袍角塞进腰带里,一翻身进了鸭圈,和哥哥一起围堵鸭子,还是总被鸭子逃出生天去!
他逮不住鸭子还逮不住圆娘嘛?!
他一把将圆娘拽进鸭圈,三人一起围堵鸭子,鸭圈里扑扑腾腾十分热闹。
“圆妹,圆妹,堵严实了,别东张西望!”辰哥儿迅速说道。
“不行啊,二哥,到处都是鸭屎,咦!”圆娘满脸嫌弃的躲闪。
说时迟,那时快,辰哥儿一个腾跃将一只肥硕的鸭子扑在身下,鸭子奋力嘎嘎叫着,挣扎着,鸭毛尘土满天飞,因为鸭子过于紧张,甚至还有新的黄黄绿绿的东西被挤出来。
圆娘:“……”
苏迈:“……”
辰哥儿因为用力压制鸭子,一张小脸憋的通红,他大叫:“你们俩别隔岸观火行不行,我也不是一定能打得过鸭子,速来帮忙!”
苏迈顾不得脏,闭着眼睛去抓鸭子的翅膀,圆娘在一旁鼓劲儿道:“二哥,你可以的!我看好你哦!”
辰哥儿:“……”
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把鸭子降服,圆娘摸着鸭头口中念念有词:“小鸭,小鸭,你别怪,你是阳间一道菜,转年再投胎回来。”
辰哥儿闻言,好奇看了她一眼,见她念得认真,也没打扰。
苏迈抓着鸭子,与辰哥儿、圆娘商量道:“送入后厨?”
辰哥儿立马摆了摆手道:“原本这鸭子也轮不到咱们来抓,只是他们盘算着过年吃这鸭子,定不会帮咱们抓,现在咱们抓了交给他们处置,他们一定会放回鸭圈的,不如宰了再送过去,到嘴的肥鸭方才跑不了!”
苏迈点头道:“言之有理,只是,你会杀鸭吗?”
辰哥儿摇了摇头道:“不会。”
圆娘道:“按理来说我会,只是没实践过。”
苏迈道:“寻个偏僻的角落,你说我杀。”
“好嘞!”圆娘道。
几人猫在厨房外山的角落里,辰哥儿去厨房端了一盆滚烫的热水,圆娘把手中的惊雪递给苏迈,二人摸摸索索的找出鸭子的气管,圆娘指地儿,苏迈眼疾手快拿匕首一划,一股滚烫的血红喷洒而出!
几人顾不得擦身上的血迹,将划口冲向碗口,开始给鸭子放血。
碗底有一抹青盐,可以帮助鸭血凝固,这样收集起来的鸭血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圆娘就十分喜欢吃,过去吃火锅的时候必点无疑。
待鸭血放得差
不多时,就将整只鸭子按进滚烫的水盆中,边浸泡边拔毛,手烫的不敢长时间浸在热水里,拔毛的动作也渐渐的从生涩到熟悉,最后拔着拔着倒有几分得心应手起来。
三人干活正干得起劲儿呢,忽闻一句:“你们仨,干什么呢?”
三人齐齐抬头,见苏轼正拎着偷酒失败的叔寄,站在他们面前打量着他们。
三人也顾不得宰鸭了,忙站了起来,低着头不敢说话,他们在干什么,一目了然。
苏轼看着死的透透的鸭子,沉默不语。
叔寄抿了抿唇说道:“二哥说爹爹这些日子忙于公务,身子都累的清减了几许,我们几个心疼,便想为爹爹补补身子……”
“所以,你们宰起了鸭子?”苏轼问道。
“嗯,阿姊说太白鸭很好吃的,爹爹一定会喜欢!”叔寄继续说道。
“你们仨在这儿鬼鼓什么?厨娘、小厮们是摆设不成?”苏轼看着圆娘、苏迈、辰哥儿三人身上的血迹,又好气又好笑的说道。
“亲力亲为始为真。”苏迈小声说道。
苏轼瞅了他一眼,瞅了地上的鸭子一眼,问道:“谁逮住的?”
“一起逮住的,兄弟(妹)齐心,其利断金!”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苏轼的目光在他们之间扫了个来回,最后定格在辰哥儿身上,道:“大郎沉稳,圆娘喜洁,这鸭子活蹦乱跳的等闲逮不住,辰儿,你说呢?”
辰哥儿干干的笑了两声,迅速抓住重点,发出灵魂一问道:“爹爹怎么知道鸭子等闲逮不住?”
这会儿轮到苏轼尴尬了,他弯了弯嘴唇,没有说话,身上的官服还未脱,便俯身拔起了鸭毛,没一会儿鸭毛除净了,粉嘟嘟的十分好看。
这回不用偷酒了,苏轼自动奉上!
起锅焯水,然后取出鸭子用花雕酒、盐巴、胡椒粉腌制均匀,将鸭子放入容器中,加入姜片、葱结、田七、枸杞、水焖炖一个半时辰。
今天掌勺的是苏轼,四个孩子充满了期待,他们围在锅台边上不肯离去,边烤灶火边在炭中埋山芋、板栗和青梨等物。
鸭肉的香气,板栗的香气,青梨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勾的人饥肠辘辘。
公务处置的差不多了,苏轼难得清闲下来,烤着炙热的火焰,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心情不知不觉的放松了,他手中剥着剥着烤好的板栗,人却头一歪,睡了过去。
第47章
孩子们见他睡着了,都自觉噤了声,只余些许剥栗子的清脆响声。
约摸过了一刻钟,苏轼清醒过来,问苏迈道:“我睡了多大功夫?”
“大概有一盏茶的功夫。”苏迈劝道,“爹爹去休息一会儿吧,我们几个看着火就行了。”
苏轼摇了摇头道:“过会儿还要去前衙应付朝廷的提举官,我在这儿略微坐坐便可。”
圆娘将剥好的栗子送入他的口中,说道:“师父多吃点儿!”
栗子的甜香沁人心脾,苏轼边吃边道:“到底还是苦了你们几个。”
诚然,密州的生活跟杭州没法比,小孩子的零嘴也不如杭州的时候多,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生活在一起,便比什么都强了。
圆娘闻言宽慰道:“与城外的饥民相比,我们算是有福的,起码家里的粥管饱,还有太白鸭可以吃,便算不得苦,我虽幼失怙恃,师父视我如己出,没一处是委屈了的,我很知足,望师父也不要内疚自责。”
其余三个亦点头道:“是这样的,等来年若蝗灾还不散的话,我们再多养一些鸭子。”
苏轼笑着点了点头道:“好!”
没多久,提举官到州府衙门了,苏轼被砚青唤回前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