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前怀着身孕被流放了: 24-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和离前怀着身孕被流放了》 24-30(第8/10页)

当一桩趣事来谈。

    苏琯煜面色发窘,母亲一口一个“抢了抓周礼”,好似他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似的。

    母亲在萱娘面前说说也就罢了,毕竟萱娘是当事人,还是他的表妹兼妻子。

    但宣槿妤是他弟妹,又是在那样家中娇宠出来的姑娘。不会真将母亲的玩笑话听入耳中,日后想起来,嫌弃他之余,再去嫌弃他小弟吧?

    小夫妻俩感情不易,还是莫再给二人平添嫌隙了。

    瞧着弟妹也有点不知该怎么接话的样子,苏琯煜决定转移话题。

    “母亲,我在佟城见到了妹妹,她很担心您。”苏琯煜对许玉娘说道。

    许玉娘生了三个孩子,长子苏琯煜,幼子苏琯璋,中间的生的是个女儿,取名为苏琯绵。

    苏琯绵性子和她的名字一般绵软,内里却十分坚韧,毕竟出身武将世家,自己又自幼习武。

    宣槿妤嫁到苏家后,逢年过节时和这位已经嫁了人的二姐也相处过不短的时日,二人关系也十分不错。

    闻言,她先看了一眼大伯子苏琯煜,再去看婆母许玉娘。

    许玉娘果真被长子的话吸引住了,只还握着宣槿妤的手不放,有一下没一下地替她按揉着几个穴位。

    婆媳二人对视一眼,默契地收住了方才的话题,齐齐朝苏琯煜投去目光。

    “妹妹想跟着我们一起过来,但我没让。”苏琯煜继续说道,“妹夫、外甥们和外甥女我也匆匆见了一面,他们都很好。”

    苏琯绵及笄后被许给了苏声手下的武将王曳证,夫妻二人生了两子一女,日子过得很是和美。

    一年前王曳证被派往佟城驻军,苏琯绵带着孩子们也跟着去了。

    苏家出事时新帝盛誉并未想起远在佟城的苏琯绵,刑部梁方方想着罪不及出嫁女,又见陛下没有特意提及,便也没有过多动作。

    是以苏家之事并未波及到苏琯绵。

    “还好你拦了她,”许玉娘还未说话,苏声已经开口,“陛下既没有想起她,便在佟

    城好好和女婿孩子们待着就是。哪有上赶着蹭流刑的?”

    “简直胡闹。”他轻斥。

    许玉娘轻轻拍了拍明显动怒的丈夫,嗔道:“绵儿不过是担心我这个老母亲,你这个老父亲动什么气?她可没担心你。”

    “绵儿怎么会不担心我这个老父亲?夫人,你这话可要收回去。”苏声急了。

    “那你说说,她既也在担心你这个老父亲,你方才生气给谁看?”许玉娘问他。

    苏声虽是武将,却也是在世家熏陶出来的贵公子,举止并不粗俗。性子也称得上一句温和,平日里甚少动怒,和家中孙辈更是能说说笑笑,孩子们都不怕他。

    不过女儿苏琯绵是他掌上明珠,一涉及到女儿,他便容易失了理智。

    这也便是他和亲家公宣兆,两人一个武将、一名文臣,如此聊得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被许玉娘一通抢白,苏声很快冷静下来。

    “他们可有为难你们?”安抚好丈夫,许玉娘关切地问长子。

    方才匆匆一叙,她还没来得及问详细的情况。

    苏琯煜摇头,“他们奉命在军中藏了不少时日,和我们一起上过战场,心里有所判断。”

    “二叔失踪时,他们虽将我们捉拿,但没有我们主动配合,他们也奈何不了我们。”

    那几名禁军很清楚这一点。

    且他们和远在盛京城、端坐皇位、对战场的残酷一无所知的那位新帝不一样,他们有眼睛,当然看得出苏家不可能通敌叛国。

    所谓苏家通敌叛国,不过是新帝为了收回他们的兵权才给他们硬加的罪名。

    “即便初始他们有些不客气,但后来圣旨传来,他们没听到苏家入罪的消息,态度便也恭敬了起来。”

    这时候便不是押送了,而是跟随他们一起来追上被流放的苏家人。

    “儿子瞧着,相比于皇命,现下他们可能更愿意接近我们。”尤其是千户李晓明。

    苏家军中人,上到将领,下到兵卒,也是如此。

    他们认的不是那一方小小的虎符,而是代代骁勇善战的苏家人。且只有谋与勇兼具的苏家人,才能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与推崇。

    苏家军,誓死效忠的不是大盛,而是他们苏家,是他们苏家数代不屈守卫国土的风骨。

    若是苏家想要那龙椅上的位置,一声令下,苏家军上上下下不会有任何异议。

    但大盛建朝伊始,苏家当时的掌权人和太祖有过君子之约,若是帝王贤明,苏家便甘愿为臣,世代维护大盛安稳。

    一切的前提是,帝王贤明。

    但新帝盛誉得位不正,先帝什么也没跟他说。他便也什么都不知道,只一味地想要得到兵权,殊不知,他能得到虎符,却也只限于此了。

    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明白,苏家军根本不会听他的号令。

    正说着,米饭的香气混合着一股鱼香传来,仔细一辨,鱼香竟还分了好几种。

    孩子们停下玩闹,脚步轻快地朝香味来源跑过去。

    “好香啊!”慕哥儿盯着锅里还在翻转的焦黄小鱼,不住地咽着口水。

    “小叔叔,你会做饭。”六岁的苏玉格稀奇地盯着掌勺的苏琯璋,声音响亮。

    这句话将所有人的视线都吸引了过去。

    宣槿妤也好奇地站起来,绕过几棵大树,便见到了正翻转着锅铲的苏琯璋。

    其余人也坐不住了,纷纷转过来看,很快苏琯煜周围便围了一堆人。

    就连陈阳、王虎和李晓明都带了手下的人过来围观。

    苏琯璋:“……”

    “你们不去吃饭?”他问陈阳。

    陈阳只笑,“不急。”看热闹才最要紧。

    王虎方才的一腔心事也都散了,闻言也颔首不语。

    这几日光寻着荒山野岭的小道走,一路慢吞吞的,可乏味得紧。难得见这么一桩稀奇事,还不得上赶着来瞧热闹?

    苏家小公子啊!那个武能平定沙场的小少将军,文能堪破冤屈的大理寺少卿,如今挥舞起锅铲来,居然也有模有样的。

    苏琯璋的三位兄长惊讶地盯着自家小弟看了一会儿,彼此对视一眼,很有默契地转过头去笑了。

    常湄言见这么多人来看小叔子的热闹,一时也替他发窘。

    但到底是将门之女,她也十分大方,不好意思这个念头也只是转瞬即逝。

    “煎至两面焦香,现在,倒入开水。”她继续指点。

    苏琯璋一手执锅铲,一手将已经准备好的开水倒了下去。

    “滋滋滋”的响声中,锅里的开水翻滚着,很快变成浓稠的白色,瞧着便让人食指大动。

    “盖上锅盖,焖上半刻钟。”常湄言继续开口。

    苏琯璋便将锅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