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70-180(第6/20页)

t;她的眼泪恰到好处地滑落,"臣妾每每想起,都羞愧难当,恨不能以死谢罪。"

    隆兴帝叹了口气,走到主位坐下:"爱妃言重了。"

    甄贵妃没有立刻跟上去,而是站在原地,让眼泪无声地流淌。她知道,此刻的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过来坐吧。"隆兴帝终于说道。

    甄贵妃这才缓步上前,在离隆兴帝稍远的位置坐下,姿态恭谨而卑微。

    "臣妾听闻近日朝中事务繁忙,陛下可要保重龙体。"她轻声说道,绝口不提甄家的事。

    隆兴帝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爱妃被禁足这些日子,可有什么想对朕说的?"

    甄贵妃知道,这是陛下在试探她是否知道盐引一事。她必须表现得毫不知情,只关注自己的过错和陛下的感受。

    "臣妾只想说,无论陛下如何责罚臣妾,臣妾都心甘情愿。"她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隆兴帝,"臣妾只求陛下知道,这么多年来,臣妾对陛下的心从未变过。"

    她看到的眼神柔和了一些。这是她精心准备的话术——不提家族,不提子女,只谈他们之间的情分。

    隆兴帝沉默片刻,突然问道:"爱妃可知道甄家近日如何?"

    甄贵妃心中一紧,但面上不显:"回陛下,自被禁足以来,臣妾未曾与家中联系。臣妾只知母亲年事已高,心中挂念,却不敢违抗禁令。"

    她故意提到甄老太太,那是陛下的乳母,也是她最后的杀手锏。

    隆兴帝的表情果然更加复杂了。他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看着杯中的茶水出神。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骚动,接着是五公主华淑清脆的声音:"父皇!父皇!儿臣求见!"

    甄贵妃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光芒,但很快又换上了惊慌的表情:"陛下,华淑她"

    隆兴帝已经站起身:"让她进来。"

    五公主华淑快步跑进殿中,她穿着粉色宫装,像一只翩跹的蝴蝶。她看到甄贵妃,眼睛一亮,但立刻规规矩矩地向隆兴帝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隆兴帝的表情完全柔和下来:"华淑怎么来了?"

    华淑抬起头,脸上满是恳求:"父皇,儿臣听说您来看母妃了,儿臣儿臣想求父皇开恩,解了母妃的禁足吧。"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母妃这些日子天天哭,儿臣看着心疼。"

    甄贵妃适时地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仿佛在压抑哭泣。

    隆兴帝看着女儿,又看看甄贵妃,长叹一声:"华淑,这是朝廷规矩,不是你该过问的。"

    "可是父皇,"华淑扑到隆兴帝膝前,"母妃真的知道错了。她每天都抄佛经到深夜,手指都磨破了。您看——"

    华淑公主抓起甄贵妃的手,展示给隆兴帝看。甄贵妃的手确实有些红肿,那是她故意为之的。

    隆兴帝握住女儿和甄贵妃的手,沉默良久,终于开口:"罢了。看在华淑的份上,爱妃的禁足就解了吧。"

    甄贵妃立刻跪下,泪如雨下:"臣妾谢陛下恩典!臣妾发誓,此生再不让陛下失望!"

    隆兴帝扶起她,眼神复杂:"爱妃记住今日的话。起来吧,陪朕用膳。"

    甄贵妃知道,危机暂时解除了。陛下看在子女和往日情分上,给了甄家一个机会。但她更清楚,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盐引一事不会这么轻易过去,隆兴帝对甄家的猜忌也不会就此消失。

    午膳是简单的素斋,甄贵妃特意安排的。席间,她绝口不提朝政,只说些宫中琐事和子女们的趣事,偶尔提起当年与隆兴帝初遇时的情景,引得隆兴帝露出怀念的笑容。

    当隆兴帝离开时,甄贵妃站在宫门口,保持着恭送的姿态,直到龙辇消失在视线中。她脸上的谦卑和感激慢慢褪去,换上了深思的表情。

    "娘娘,要通知甄家吗?"灵儿小声问道。

    甄贵妃摇摇头:"不急。陛下虽然解了禁足,但必定派人监视本宫的一举一动。"她转身回宫,步履沉稳,"传话给六皇子和九皇子,让他们近日谨言慎行,多去给父皇请安。"

    回到内室,甄贵妃看着案上那叠佛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而她,绝不会轻易认输。

    第174章 第174章【VIP】

    隆兴五十年秋,金陵甄家。

    甄应嘉站在窗前,手中捏着一封密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窗外秋雨绵绵,打湿了青石板路,也打湿了他的官袍下摆。信是京城快马加鞭送来的,上面只有寥寥数语:"盐引事泄,速毁账册。"

    "老爷,怎么了?"管家甄福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参汤。

    甄应嘉没有回答,只是将信纸凑近烛火。火舌舔舐纸角,迅速蔓延,转眼化为灰烬。他望着那团灰烬飘落在地,仿佛看到了甄家百年基业的结局。

    "去把西厢房的账册全部烧掉,一本不留。"甄应嘉声音嘶哑,"再派人去码头,备好船只,让老五护送老太太连夜进京。"

    甄福脸色大变:"老爷,这"

    "快去!"甄应嘉猛地拍案,茶碗震落在地,碎瓷四溅。

    当夜,金陵城外的运河上,一艘船只悄然北上。甄应嘉站在码头,目送母亲和五弟去京都,望着不远处黑沉沉的河水,心中翻江倒海。他想起三年前,那个来自京城的盐商,带着信王的亲笔信,要求"通融"盐引,他的妻弟正是扬州盐运司副使。这三年来,一百八十万两白银,足够买下半座扬州城。

    "信王殿下糊涂啊"甄应嘉长叹一声,雨水顺着他的官帽滴落,冰凉刺骨。

    几日后,风雨兼程的甄家人总算到了京都,回了甄家在京都的府邸。

    ***

    皇宫,紫宸殿。

    隆兴帝将一叠奏折重重摔在龙案上,金丝楠木的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脸色。

    "一百八十万两!"隆兴帝冷笑,"甄应嘉好大的胆子!"

    御前太监夏守忠跪伏在地,不敢抬头。他知道,此刻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引火烧身。案上的奏折来自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弹劾甄家私贩盐引、贪污受贿,证据确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