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60-170(第11/20页)

儿往日里与玉儿相处,也不是毫无感情,这事想来能成!话也就停在了嘴边。回了凝晖堂后立即给远在扬州的贾琤写信,至于林如海这边,自有襄宁长公主回信。

    等周瑞到了扬州传过二太太的话,被贾琏安排在客栈住下,怕惊动了林家。之后他假意殷勤,日日到林如海病榻前嘘寒问暖,眼睛却不住地打量房中的摆设——紫檀木的家具、官窑的瓷器、墙上的名家字画,哪一件都价值不菲。

    "姑父安心养病,家里的事有小侄在。"贾琏满脸堆笑,"不知家中账目可有需要核对的地方?小侄虽不才,但算账还是会的。"

    林如海何等精明,早看出他的心思,虚弱地道:"有劳琏儿挂念。不过家中事务一向由林管家打理,倒也不必费心。"

    贾琏碰了个软钉子,心中不悦,却不敢表露。出了房门,他拦住一个小丫鬟:"你们老爷的账房在哪儿?带我去看看。"

    小丫鬟吓得直摇头:"奴婢不知。林管家吩咐过,没有老爷手令,谁也不准进账房。"

    贾琏暗骂一声,转身去找林管家。谁知林管家早有防备,客客气气地将他请到花厅喝茶,绝口不提家产之事,之前泄露了一丝消息的林义,亦是不见了踪影。

    更让贾琏恼火的是,贾琤这几日也住在林府,时常在暗处盯着他,让他无法下手。

    "二爷,咱们何必在这受气?"兴儿怂恿道,"扬州城繁华得很,不如出去散散心。"

    贾琏本就风流成性,被阻了几日早已心痒难耐,闻言立刻换了便服,带着兴儿溜出林府。扬州城的秦楼楚馆闻名天下,贾琏如鱼得水,夜夜笙歌,将二太太和王熙凤的嘱咐抛到了九霄云外。

    就在贾琏醉生梦死之际,林如海的病情却有了转机。李太医多次调整了药方,加入了几味珍稀药材。说来也怪,这药服下后,林如海的咳嗽竟渐渐止住了,面色也一日好过一日。

    一个月后,林如海已经能下床走动了。这日他在花园散步,远远看见黛玉在亭中读书,少女纤细的身影在阳光下如同一幅水墨画。他突然想起贾琤的年纪——到底比黛玉大了十来岁。

    "老爷,宁国公府派人给姑娘送东西来了。"林管家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林如海心头一震。他如今病愈,头脑清明,回想起自已病中仓促定下的婚事,不禁懊悔不已。贾琤人品虽好,但毕竟是续弦,黛玉嫁过去就是继室,要面对前妻留下的种种关系。而且年龄相差如此之大

    "先不急。"林如海沉吟道,"我病中糊涂,这婚事定得仓促。玉儿还小,过两年再说也不迟。"

    林管家察言观色,小心问道:"老爷可是后悔了?"

    林如海长叹一声:"悔之晚矣!我本担心自已时日无多,玉儿守不住林家家产,更怕会危及玉儿的性命,才匆匆定下了贾琤。若我知晓自已能好起来,自然有大把时间精挑细选,为玉儿定下一桩完美无瑕的婚事。如今婚书已立,信物已换,如何反悔?况且这婚事还是我主动求来的。"他望向亭中的黛玉,眼中满是愧疚,"只是苦了玉儿"

    当晚,林如海将黛玉唤到书房。烛光下,他仔细端详女儿清丽的面容,轻声道:"玉儿,为父有件事要问你。你可还愿意嫁给贾琤?"

    黛玉微微一怔,随即垂眸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儿但凭父亲做主。"

    "我是问你自已的意思。"林如海加重语气,"你若不愿意,为父为父再想办法。"

    黛玉抬起眼,目光清澈如水:"父亲,女儿知道您是为我好。琤表哥人品贵重,女儿女儿愿意。"

    林如海喉头滚动,半晌才道:"可他毕竟是续弦,你嫁过去"

    "女儿明白。"黛玉轻声打断他,"琤表哥很好,女儿什么都可以接受。"

    这句话如同一把刀扎进林如海心里。他猛地将女儿搂入怀中,声音哽咽:"玉儿,是为父对不住你为父病中糊涂"

    黛玉靠在父亲肩头,感受着久违的温暖,轻声道:"父亲不必自责。女儿觉得琤表哥待女儿很好,这就够了。"

    父女二人相拥良久,林如海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门婚事已成定局,再难更改。如今只能盼着贾琤真如传闻中那般正直,善待他的掌上明珠。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将清冷的光辉洒在扬州城的屋檐上。林如海望着月亮,想起贾敏临终前的嘱托:"好好照顾我们的玉儿"他闭上眼,两行热泪无声滑落。

    第166章 第166章(微修)【VIP】

    扬州的风总是带着几分湿意,贾琤站在盐运司衙门前的石阶上,望着远处运河上往来的船只,眉头紧锁。他奉皇命南下调查扬州盐税亏空一案已有一个多月,虽知背后隐隐有甄家的影子,却始终未能触及案件核心。

    "大人,这是近三年的盐引记录。"盐运司经历赵德全弓着腰,将一摞账册恭敬地递到贾琤面前,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贾琤接过账册,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摩挲,目光如炬地扫过每一行数字。他虽年方二十八,却已在户部历练多年,对数字极为敏感。

    "赵经历,这账目上记载的盐引数量与实际发放的相差甚远,作何解释?"贾琤声音不高,却让赵德全浑身一颤。

    "这这"赵德全支支吾吾,眼神飘忽,"或许是下面的人办事不力,记录有误"

    贾琤冷笑一声:"盐税乃朝廷命脉,岂容儿戏?每引盐课税银三两五钱,这三年少记的盐引不下十万,便是三十五万两白银不翼而飞。赵经历,你觉得这是记录有误能解释的吗?"

    赵德全面如土色,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大人明鉴,下官只是按上峰吩咐办事,实在不知内情啊!"

    贾琤俯身,在赵德全耳边低声道:"那你的上峰是谁?"

    赵德全嘴唇颤抖,最终只吐出两个字:"甄家"

    贾琤瞳孔微缩,果然如此,背后是金陵甄家。甄老太太是当今圣上的乳母,其女甄贵妃更是圣眷正隆,膝下育有两位皇子一位公主,更别说两位皇子都已经入朝。若此案真与甄家有关,确实棘手。

    当夜,贾琤在驿馆灯下细查账册,窗外春雨淅沥。侍卫统领韩烈推门而入,低声道:"大人,方才有人潜入驿馆,在您房中翻找。"

    贾琤并不惊讶:"可曾留下痕迹?"

    &qu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