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50-160(第18/19页)

:"劳三舅母挂念,玉儿已大好了。病中多蒙舅母照拂,今日特来拜谢。"

    沈氏拉着黛玉进了内室,命人上了黛玉爱喝的龙井,又端出几样精致点心:"你病刚好,不宜吃太油腻的,这些茯苓糕、莲子酥最是养人。"

    黛玉心中一暖,病中积郁的委屈忽然涌上心头,眼圈便红了。沈氏何等精明,见状挥手屏退下人,轻声道:"玉儿可是有什么心事?"

    黛玉犹豫片刻,想起自己的迷茫,亲近的女性长辈中唯有舅母最疼自己。终是将荣国公府近况一一道来,说到宝玉与宝钗日益亲近,外祖母接来史家的史湘云,二舅母王氏推波助澜时,声音已哽咽难言。

    沈氏听完,沉吟良久,才叹道:"我早看出宝玉那孩子心性不定,不是良配。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儿,何苦为他伤神?"

    黛玉低头不语,沈氏继续道:"你父亲虽在扬州为官,却也是疼你的。若在荣国公府住得不舒心,不如"

    "舅母的意思是让我回扬州?"黛玉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慌,"外祖母待我极好,我"

    沈氏拍拍她的手:"我知你舍不得你外祖母。只是"她顿了顿,似在斟酌词句,"若在荣国公府不开心了,便来宁国公府多看看舅母可好。自从琤儿媳妇去世后,你琤表哥一直郁郁寡欢。你与他亡妻最是谈得来,况且你们在诗词一道上也能说的上话,算是舅母拜托玉儿,若能开解他一二,舅母也能放心一些。"

    自从五嫂嫂去世之后,黛玉大病一场,与贾琤接触的少了,只偶尔听说他自丧妻后便深居简出,除了忙于公务便是整理亡妻遗物。

    确实未曾想到三舅母如此担忧,黛玉心中愧疚。自己病了一段时日,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倒是三舅母时常来看望自己。自己却从未关注到三舅母的忧虑,着实不该!

    想到这里,黛玉顿时羞愧的红了脸:"三舅母!我……"

    沈氏慈爱的看着黛玉,笑道:"我不过随口一提。琤儿今日正在书房整理他媳妇的诗稿,你若得闲,不妨去看看。你们都是爱诗的,或许能说上几句。"

    黛玉心知沈氏的忧虑,想起三舅母对自己的好,当即应了下来。离开凝晖堂后,她想起五嫂嫂西宁郡主,犹豫再三,还是向贾琤的书房走去。

    书房门半掩着,黛玉轻轻叩门,听到里面传来一声低沉的"请进"。

    推门而入,只见一个身着素色长袍的男子背对着门站在书架前,身形挺拔如松。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面容清俊却带着几分憔悴。

    "林妹妹?"贾琤显然没料到会是黛玉来访,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你怎么来了?身子可大好了?"

    黛玉福了福身:"多谢琤表哥关心,我已无碍。听三舅母说你在整理五嫂嫂的诗稿,我我想来看看。"

    提到亡妻,贾琤眼神一黯,心中更多的是愧疚,却很快掩饰过去:"是啊,她生前最爱诗词,留下不少手稿。我正想找人帮忙整理,你来得正好。"

    黛玉走近书案,见上面摊开着几页娟秀字迹,正是贾琤之妻西宁郡主的诗作。她随手拿起一首,轻声念道:"春风不解离人恨,犹送花香入绣帏五嫂嫂写得真好。"

    贾琤目光温柔地注视着那些字迹:"她总说你的诗才在她之上,若能得你指点一二"

    两人就这样一页页翻阅着诗稿,时而讨论某句的妙处,时而回忆西宁郡主生前的点滴。不知不觉,日已西斜。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黛玉起身告辞。

    贾琤亲自送她到院门口:"今日多谢妹妹。这些诗稿若你得闲,可否常来帮我整理?"

    黛玉看着他诚恳的眼神,轻轻点头:"好。"

    回荣国公府的路上,黛玉心中五味杂陈。贾琤的温文尔雅、稳重可靠与宝玉的任性跳脱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贾琤尊重她的才学,视她为平等的交流对象,而非需要哄劝的小女孩。

    "姑娘想什么呢?"紫鹃见黛玉出神,忍不住问道。

    黛玉摇摇头:"没什么,只是宁府的海棠开得真好。"

    紫鹃担忧的劝道:“姑娘若是喜欢,不妨找个地方歇一会儿,多观赏一阵?”

    黛玉摇了摇头,“不必了,咱们回荣国公府。”

    回荣国公府后,黛玉不去管耳边传来的的风言风语,宅在潇湘院里享受着难得的安宁。

    这天,*荣国府的花园里,春意正浓。黛玉独自站在梨树下,看着满树白花如雪,却无心欣赏。

    "姑娘,外头风大,仔细着凉。"紫鹃轻手轻脚地为她披上斗篷,眼中满是担忧。

    黛玉勉强一笑:"不妨事,我只是出来透透气。"话虽如此,她纤细的手指却无意识地绞着帕子,指节都泛了白。

    雪雁从远处走了过来,黛玉转身望去,只听雪雁回禀:“姑娘,刚刚宁国公府三太太身边的丫鬟来来了,三日后宁国公府设宴,三太太特意命人送来帖子,邀您同往。”

    “既是三舅母相邀,且将帖子收好,三日后赴宴。”黛玉应下后,雪雁将请帖收好,只等着三日后赴宴。

    三日恍然而过,黛玉想起宁府五嫂嫂过世不久,立在镜前,望着满箱衣裳发怔——太艳了,怕招人闲话;太素了,又显得刻意。

    这时雪雁捧来件雨过天青的罗衫,领口绣着疏落的竹叶纹,像晨雾里透出的几枝青影。

    黛玉指尖抚过衣襟,忽想起那日宝玉说的"这颜色衬你,像江南的烟雨"。

    耳边传来紫鹃轻轻的呼唤,黛玉定了定心神,换上了这件罗衫,发间别一支青玉簪,微风拂过,耳畔那对翡翠水滴耳坠便轻轻摇曳,如叶尖坠露,碧色流转间衬得她肌肤胜雪。那翡翠通透得好似能映出她眉间的轻愁,又似两滴凝固的泪,悬在白玉般的耳垂上,更添三分清冷。腰间系上藕荷色丝绦,既压住了青色的飘渺,又不失礼数。

    她抬手拢发时,腕间一对羊脂白玉镯悄然相碰,声若清磬。那玉色温润如凝脂,素净无瑕,偏生在她纤细的腕骨上显出几分易碎的伶仃。玉镯随动作滑落寸许,恰似一段未出口的心事,莹莹地晃在杏色袖口间,叫人想起那句“玉生烟”——原是冷玉,偏因她一动一静,生生透出暖意来。

    黛玉在镜前凝视自己,见一身装扮不失礼数,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紫鹃雪雁去宁国公府赴宴。

    宴席上,黛玉再次见到了的贾琤。他身着靛青色长袍,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气度。与宝玉的俊美不同,贾琤的英俊带着成熟男子的沉稳,眼神深邃如古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